打字猴:1.703266756e+09
1703266756
1703266757 [121] 包惠僧:《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前后的回忆》。
1703266758
1703266759 [122] 刘仁静:《回忆党的一大》,《“一大”前后》(二)。
1703266760
1703266761 [123] 张国焘:《我的回忆》第1册,第139页。
1703266762
1703266763 [124] 《共产党》刊登的《美国共产党党纲》(译者:P生=沈雁冰)的原文,准确地讲,是“美国统一共产党(The United Communist Party of America)”1920年5月制定的“章程”。详见本书第一章注149。
1703266764
1703266765 [125] 实际上原文是“美国统一共产党”的“纲领”。见本书第一章注149。
1703266766
1703266767 [126] 《共产党》第1期译载了原载英国共产党机关杂志《共产党人》(The Communist)第1期(1920年8月5日)上的文章(Arthur McManus,The Task awaiting the Communist Party),题为《共产党未来的责任》;而同一期《共产党人》上面还载有英国共产党第一次大会的大会报告“The Communist Conference”。
1703266768
1703266769 [127] 村田阳一:《资料日本共产党准备委员会の宣言·规约(1921年4月)[资料日本共产党筹备委员会的宣言·章程]》,劳动运动史研究会编:《日本の统一战线运动[日本的统一战线运动]》,劳动旬刊社,1976年。
1703266770
1703266771 [128] 岩村登志夫:《コミンテルンと日本共产党の成立[共产国际与日本共产党的成立]》(三一书房1977年版,第135—136页)指出,《日本共产党章程》酷似英国共产党第三次大会制定的章程。
1703266772
1703266773 [129] 还有的回忆录认为,马林的意向未能在中共“一大”得到反映,是因为他利用共产国际的权威压人,态度专横,因而引起了中国党员的反感(例如,张国焘:《我的回忆》第1册,133—143页)。
1703266774
1703266775 [130] 施存统:《痛苦中的自白》,载《中央副刊》1927年8月30日。
1703266776
1703266777 [131] 施存统作为中共党员的活动及其脱党问题,请参照拙搞《施存统と中国共产党[施存统与中国共产党]》,《东方学报》京都,第68册,1996年。研究他作为民主党派人士所从事的活动的论文有,平野正:《施复亮と中间路线论[施复亮与中间路线论]》,平野:《中国の知识人と民主主义思想[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民主主义思想]》,研文出版社1987年版;齐卫平:《论施复亮与抗战胜利后的中间路线》,《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3期;水羽信男:《施复亮の“中间派”论とその批判をめぐって[施复亮的“中间派”论与对其的批判]》,今永清二编:《アジアの地域と社会[亚洲的地区和社会]》,劲草书房1994年版。
1703266778
1703266779 [132] 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有关施存统的文件,收录于前引拙搞《中共创立时期施存统在日本的档案资料》。
1703266780
1703266781 [133] 施存统:《回头看二十二年来的我》,载《民国日报》《觉悟》1920年9月20—24日。
1703266782
1703266783 [134] 施存统传略有,王水湘等:《施存统》,见《中共党史人物传》第44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齐卫平:《施复亮传》,见《中国各民主党派史人物传》第1卷,华夏出版社1991年版。另外,关于施存统的早期思想以及参与创建共产党的论文有,陶水木:《施存统对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贡献》,载《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陈绍康:《论早期团的领导人俞秀松和施存统》,载《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第1辑,开明出版社1992年版;梁妙珍:《施存统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同前);Wen—HsinYeh(叶文心),Provincial Passages,Culture,Space,and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ommunism,Berkeley,1996等。本书在论述施存统留日以前的事迹时,主要参照这些传记。
1703266784
1703266785 [135] 《省教育厅给省长的调查报告》;转引自《浙江学潮底动机》,载《星期评论》1920年2月第39号。
1703266786
1703266787 [136] 关于《非孝》事件的概要,请参阅齐卫平《施存统著〈非孝〉引起一场轩然大波》,载《民国春秋》1990年第1期。
1703266788
1703266789 [137] 请参阅小野信尔《从恽代英看五四时期的理想主义》,李良明等编:《恽代英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砂山幸雄:《“五四”の青年像——恽代英とアナキズム[“五四”青年形象——恽代英与无政府主文]》,《アジア研究[亚洲研究]》35卷2号,1989年;狭间直树:《五四运动的精神背景——对于恽代英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历史评价》,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五四运动与中国文化建设——五四运动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
1703266790
1703266791 [138] 坂井洋史整理:《陈范予日记》(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根据当时浙江一师学生陈昌标的日记详细论述了“浙江一师风潮”的始末。此外,有关“浙江一师风潮”的资料集有,中共浙江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等编:《浙江一师风潮》,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703266792
1703266793 [139] 《国务院致各省密电稿(1919年12月2日)》,张允侯等编:《五四时期的社团》(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43页。
1703266794
1703266795 [140] 《俞秀松烈士日记》,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筹)编:《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第1辑,开明出版社1992年版,1920年6月27日条。
1703266796
1703266797 [141] 陈独秀:《浙江新潮一少年》,载《新青年》1920年1月7卷2号。
1703266798
1703266799 [142] 《俞秀松致家人信(1920年3月4日)》,《红旗飘飘》第31集,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版,第233页。
1703266800
1703266801 [143] 有关北京工读互助团的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观,以及围绕易群先发生的恋爱纠纷,清水贤一郎:《革命と恋爱のュ トピア——胡适の“イプセン主义”と工读互助团[革命与恋爱的乌托邦——胡适的“易卜生主义”和工读互助团]》(《中国研究月报》1995年第573号)叙之甚详。
1703266802
1703266803 [144] 施存统:《“工读互助团”底实验和教训》,载《星期评论》1920年5月第48号。
1703266804
1703266805 [145] 《俞秀松致骆致襄信(1920年3月)》,前引《红旗飘飘》第31集,第235页。
[ 上一页 ]  [ :1.70326675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