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320060
早在1993年亨氏单篇文章《文明的冲突》发表之后,中国就作出了强烈反应。
1703320061
1703320062
1994年,中国十四种刊物发表了二十五篇文章,评论亨廷顿的观点。199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王缉思将这二十五篇文章,加上他自己写的文章在内一共二十八篇文章编成一本书出版,书名是《文明与国际冲突——中国学者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收入书中的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冷战结束之后的国际关系,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进行了批评性的研究。
1703320063
1703320064
亨廷顿的专著于1996年出版之后,中国学者李慎之对亨氏的论点提出了一个新的解读。李先生在《太平洋学报》1997年第二期发表的一篇文章说,亨廷顿的“冲突情结”来自一个不便启齿的预测:再过五十年,美国国内的人口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黑人、拉美裔及亚裔人口将会超过欧洲裔白人人口。同时,欧洲的人口也在下降,而亚洲人口、特别是伊斯兰人口则急剧扩张。亨廷顿担心这个不利于白种人的人口对比,会对西方文明造成巨大压力。只不过,亨廷顿碍于“种族歧视”的帽子,不便将此种担心直白说出,于是便以“文明冲突”的方式委婉地道出他内心的心曲。
1703320065
1703320066
李慎之观点可备一说。下面让我们看看亨廷顿的“伊斯兰威胁论”和“中国威胁论”。
1703320067
1703320068
中国社会科学院刘靖华指出:伊斯兰的复兴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是对现代世俗化进程的一种传统抗议形式,但它的真实意图是改变自身经济利益和权力关系。伊斯兰运动只是一个各成员奉行不同教派、不同战略,持有不同利益的松散运动。穆斯林国家是以民族国家而不是以宗教文化属性来确认自我利益的,导致冲突的主因是国家利益和权力关系。
1703320069
1703320070
穆斯林世界远非是伊斯兰旗帜下铁板一块的凝固体。虽然从中亚经伊朗至阿拉伯再到北非,似乎存在一条“弧形的伊斯兰动荡带”,但那更多的是一些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派别行为,并非是国家主体行为。
1703320071
1703320072
另外,广义的伊斯兰教与政治上的原教旨主义有区别,与美国冲突较为激烈的是一部分原教旨主义极端势力,而不是作为信仰和生活方式的整个伊斯兰教。
1703320073
1703320074
伊拉克与科威特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两国却发生了你死我活的激烈战争。冲突的根源是历史上领土纠纷和现实的国家利益问题。
1703320075
1703320076
1998年10月间,信仰伊斯兰教的土耳其和同样信仰伊斯兰教的叙利亚争端愈演愈烈,几乎到了战争边缘。土耳其总理耶尔马兹指责叙是“中东地区恐怖主义组织总部所在地”,土耳其军队蓄势待发。冲突的根源是领土争端、水资源争端以及土耳其抗议叙利亚支持土国内的库尔德分裂主义势力。
1703320077
1703320078
伊朗和阿富汗塔利班武装都是伊斯兰教信仰者。但在1998年夏,却因为塔利班杀害伊朗驻阿富汗外交人员,激化了两方由来已久的矛盾,也几乎要发生战争。
1703320079
1703320080
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埃及都是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但他们是美国的地区战略盟友。
1703320081
1703320082
虽然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与美国在文明类型上完全不同,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也大相径庭,但是,经济、战略与安全的利益成为他们结合的纽带。
1703320083
1703320084
而美国对伊朗的打击,也是因为在美国看来伊朗正策划自中亚到北非的反西方的“弧形地带”,对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威胁甚大。
1703320085
1703320086
亨廷顿的看法不符合事实,并且也不符合美国利益。
1703320087
1703320088
如果按照亨廷顿的建议,美国不加区分地打击伊斯兰,无疑是给自己树敌过多。
1703320089
1703320090
同时,美国的地缘经济战略,要求美国在中东要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对抗。美国要利用中东的资源、市场与和平环境,在21世纪的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美国在中东不能付出太大代价,不可能在“弧形地带”向伊斯兰全面开战。
1703320091
1703320092
亨廷顿的结论不符合美国政府战略。历史证明,美国的利益是跨越文化的,超越文明的,同时也是超越意识形态的。
1703320093
1703320094
再说“中国威胁论”。
1703320095
1703320096
亨廷顿在遭到中国学者批评之后,有所表示。1997年12月6日,他在为其著作中文版所写的序言中说:“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上,任何国家之间的关系都没有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那样至关重要……未来的世界和平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中国和美国的领导人协调他们各自的利益及避免紧张状态和对抗升级为更激烈的冲突甚至暴力冲突的能力”,“我所期望的是,我唤起人们对文明冲突的危险性的注意,将有助于整个世界上‘文明的对话’。”
1703320097
1703320098
亨廷顿在他的书中说:“美国和中国几乎在所有重大政策问题上都没有共同的目标,两国的分歧是全面的。”“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规模、经济活力和自我形象,都驱使它在东亚寻求一种霸权地位。”“中国不愿接受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或霸权;美国也不愿接受中国在亚洲的领导地位或霸权。”
1703320099
1703320100
在该书第十二章,亨廷顿具体设计了中美两国冲突的细节:2010年之后的某一天,中国因为领海争端与越南发生战争,美国卷入支持越南,与中国发生海战。印度入侵巴基斯坦,遭到中国、巴基斯坦和伊朗三国联盟的回击。日本臣服中国,与中国结盟。但是俄罗斯起来反击中国。最后,美国、欧洲、俄罗斯、印度与中国、日本、伊斯兰国家展开了全球战争,人类的大灾难开始了……
1703320101
1703320102
这是亨廷顿所设想的以中美冲突为中心的“文明的冲突”的极致,也是亨廷顿一种绝望情绪的流露。
1703320103
1703320104
20世纪行将结束。
1703320105
1703320106
一百年走到末尾,悲观的亨廷顿先生应该回过头来看看,随着时间的前进,不同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理解与合作正在增加而不是比过去更少。
1703320107
1703320108
正如钱其琛副总理所说:“现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不同的思想文化可以互相交流,而决不应该只引起冲突。”
1703320109
[
上一页 ]
[ :1.7033200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