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357398e+09
1703357398
1703357399 [45]Kant,“Toward Perpetual Peace”,p. 94.如前面所言,康德并没有要求原初契约必须在历史上发生过,它只是假然性的契约,但却是任何政权合法性(legitimacy)的必要条件。Kant,“☆eory and Practice”,p. 79。
1703357400
1703357401 [46]Kant,“Toward Perpetual Peace”,pp. 94,96(亦即六项预备性条款中的第二及第五项)。
1703357402
1703357403 [47]Kant,“Toward Perpetual Peace”,p. 118.
1703357404
1703357405 [48]Ibid.,p. 104.
1703357406
1703357407 [49]Jürgen Habermas,“Kant’s Idea of Perpetual Peace,with the Benefit of Two Hundred Years’Hindsight”,in Perpetual Peace,ed.Bohman and Lutz-Bachmann,p. 128.
1703357408
1703357409 [50]G. W. F. Hegel,Philosophy of Right,trans.T. M. Knox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2),pp. 213-214.
1703357410
1703357411 [51]Kant,“☆e Metaphysics of Morals”,p. 174.亦可见“Toward Perpetual Peace”,pp. 104,122.
1703357412
1703357413 [52]Kant,“Idea for a Universal History with a Cosmopolitan Purpose”,p. 50.
1703357414
1703357415 [53]Kant,“Toward Perpetual Peace”,p. 108.
1703357416
1703357417 [54]Ibid.,p. 113.
1703357418
1703357419 [55]Ibid.,p. 114.
1703357420
1703357421 [56]Nussbaum认为,康德所称的天意最多只能是一个假设而已。Apel更认为,必须将康德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撇开,而直接诉诸于人的道德责任,康德的观点才更一致。Martha Nussbaum,“Kant and Cosmopolitanism”,pp. 25-58; Karl-Otto Apel,“Kant’s‘Toward Perpetual Peace’ as Historical Prognosi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oral Duty”,pp.79-112.两文均收在Perpetual Peace一书之中。有关康德的历史哲学,可参考Susan Shell,“Kant’s Idea of History”,in History and the Idea of Progress,ed.Arthur M. Melzer,Jerry Weinberger and M. Richard Zinman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5),pp. 75-96。
1703357422
1703357423 [57]Kant,“Toward Perpetual Peace”,p. 126.
1703357424
1703357425 [58]Ibid.,p. 114.
1703357426
1703357427 [59]Habermas,“Kant’s Idea of Perpetual Peace,with the Benefit of Two Hundred Years’Hindsight”,p. 121.
1703357428
1703357429 [60]对这一方面更多的讨论,可参Daniele Archibugi and David Held (eds.),Cosmopolitan Democrac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1703357430
1703357431 [61]Kant,“☆e Metaphysics of Morals”,p. 174.
1703357432
1703357433
1703357434
1703357435
1703357436 自由人的平等政治 [:1703355310]
1703357437 自由人的平等政治 结语 什么是自由主义?
1703357438
1703357439 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中,自由主义是很多知识分子的价值寄托所在。但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席卷中国,很多人开始担忧,自由主义鼓吹毫无节制的自由市场和私人财产制,势将导致严重的贫富不均和社会不公;而它提倡的自由和宽容,则会使得文化相对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泛滥,人们的生命难以安顿;至于在政治领域倡议的自由民主和宪政法治,更是西方霸权的产物,根本不适合中国国情,应被全盘摒弃,改走富有中国特色的另类现代化之路。读过此书前面的文章后,相信读者可以见到,这些对自由主义的批评需要加以分析。
1703357440
1703357441 自由主义有不同的流派,而我认为罗尔斯所代表的自由主义左翼传统提供的正义社会图像,值得我们认真对待。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个传统视自由和平等为现代政治的核心价值,并以此为基础建构公正社会。我相信,人们对自由平等有不同的诠释;但我不相信,公然反对自由平等的理论和制度,可以有道德正当性,并赢得人民的支持。人类历史的发展总是充满曲折,但我对自由主义在中国的未来,绝不悲观。这份乐观,源于自由主义的理念本身。自由主义相信人,相信理性,更相信人可以凭理性好好活在一起。回溯历史,从法国大革命揭橥自由、平等、博爱开始,人类靠这份信念,从无到有,一步一个脚印在不同国度建立起自由人的平等政治。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中国人的能力,更没有理由说中国人不配活在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为支持我的观点,让我们先重温一下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
1703357442
1703357443 每套政治理论无论多么复杂,背后必然预设某种对人和社会的基本看法。自由主义最根本的理念,是将人理解为自由人,具有平等的道德地位,并愿意走在一起进行公平的社会合作,从而确保每个公民享有充分的自由和足够的社会资源,去好好追求和实现自己的美好人生。这是自由主义的出发点。这个理念看似平平无奇,背后却反映了自由主义非常独特的政治理想。
1703357444
1703357445 首先,自由主义认为政治和道德密不可分。这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降西方政治哲学的传统。这个传统认为政治生活的最高目的,不是权术斗争,不是区分敌我,不是人压迫人,而是根据正义原则建立一个政治社群,保障人的基本权利,实现人的根本利益,并令得政治权力的行使具有正当性。因此,自由主义肯定人的理性能力和道德能力,并相信人能凭借这些能力建立一个公正社会。诚然,怎样的制度才能满足正义的要求,可以有不同意见,但我们必须将“道德的观点”放在制度评价的第一位置,这也是罗尔斯所说的: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德性之义。一个国家,无论多么有效率和多么强大,如果它建基在不公正的制度上,便不值得我们追求。
1703357446
1703357447 第二,自由主义是以个体为本的政治哲学。自由主义先将人理解为独立自主,拥有反思意识和道德意识,并有自己人生计划的个体,然后再从个体的视角,追问怎样的政治秩序才最能保障和促进人的根本利益。对理想政治的构想和对现实政治的批判,是以个体的正当权益为出发点,因为每个个体都有独特且无可替代的生命,都渴望主宰自己的生活,并期待活得有尊严、有意义。所以,洛克的契约论强调个人先于国家,国家存在的理由,是能更好地保障自然权利;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以至联合国的《世界人权宣言》,都将个人权利放在最高位置;而罗尔斯和德沃金等当代自由主义者,更大力反对以极大化社会利益为目标的效益主义,主张个人权利优先。这是一脉相承的自由主义传统。
[ 上一页 ]  [ :1.70335739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