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384173
1703384174
更加可悲的是:这些以“兼容并包”、“蔼然长者”留名后世者,其实也就是主张杀了他们自己昔日的同事、朋友陈独秀和李大钊的人,就是支持蒋介石屠杀青年的人。
1703384175
1703384176
对于绅士阶级来说,“下层人”终究是令他们恐怖的。而诸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这些昔日的同事、学生背叛了绅士阶级,而投向了“暴民”,这些人就比“暴民”更加危险、更加恐怖,于是,这些人必须杀掉。
1703384177
1703384178
正是对人民的恐惧导致了暴政——中国的历史也就是这样再次陷入了悲剧性的循环。
1703384179
1703384180
今天看来,北京大学的故事、五四运动的故事、大革命的故事,正如戊戌变法的故事一样,并不是什么“救亡压倒了启蒙”的传奇。历史并没有后世所传说附会的玫瑰色彩,启蒙的神话掩盖了民族与阶级矛盾,但民族与阶级终究是存在的。鲁迅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敢于正视惨淡的人生,鲁迅无非是在提示青年学生阶级斗争的残酷性、政治的残酷性。
1703384181
1703384182
温情脉脉的师生关系,道貌岸然的学术嘴脸,也就这样被“兼容并包”的蔼然长者们一把扯了下来,而代替“启蒙”神话的,是血淋淋的阶级关系与阶级斗争。
1703384183
1703384184
老师杀学生,校长杀教师。鲁迅说,当他看到“投书告密,助官捕人”的是道貌岸然的“蔼然长者”时,他对中国知识分子的信心破产了。启蒙的神话,破灭了。
1703384185
1703384186
当《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的时候,如同毛泽东所预言的那样,大革命作为一场“虚假的革命”已经全盘失败了。这篇文章发表数日之后,蒋介石便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武汉的国民党“左”派随之也背叛了工农运动,千百万工人和农民被残酷屠杀,大批共产党人倒在血泊里。
1703384187
1703384188
从1927年4月12日开始,在上海,针对共产党人的大规模的、有组织的屠杀进行了3天。蒋介石为第一次国共合作举行了血淋淋的葬礼。
1703384189
1703384190
而仅仅几个月之后,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了基督教婚礼。在大革命的葬礼之后举行的盛大婚礼是个象征,通过这次政治联姻,蒋介石投入了英美帝国主义的怀抱。
1703384191
1703384192
蔡元培充当了这场盛大婚礼的证婚人。他应该算作“清党”的功臣,从此以后,他便坐稳了“国民党元老”的位置——站稳了他的阶级地位。
1703384193
1703384194
叫声“校长”太沉重。北京大学的前校长与黄埔军校的校长就是这样一唱一和地走到了一起——所谓文韬武略,统治阶级的权力不容侵犯。
1703384195
1703384196
以流氓青洪帮起家的蒋介石组成了维护社会秩序的“神圣队伍”,他得到了绅士阶级们的欢呼和拥护,整个中国在刺刀下鸦雀无声。
1703384197
1703384198
斯大林和共产国际对于蒋介石的背叛感到震惊,而中共的反应却是“束手无策”。
1703384199
1703384200
大革命的失败印证了马克思的名言: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1703384201
1703384202
大革命的失败印证了毛泽东的判断:中国的官僚资产阶级将会与帝国主义、土豪劣绅勾结起来,背叛革命,屠杀工人、农民和共产党人。
1703384203
1703384204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中央党校的演讲中这样感慨地说:枪是可以杀人的。我们党明白这个道理,付出了许多血的代价。
1703384205
1703384206
他后来更沉痛地指出:正是害怕群众,妖魔化群众运动,导致了镇压群众。毛泽东说:什么人镇压学生?什么人镇压群众?袁世凯、段祺瑞、蒋介石才镇压群众,共产党人能害怕群众吗?共产党人能镇压群众吗?!
1703384207
1703384208
1927年8月13日,毛泽东带着全家从武汉秘密潜回长沙。所谓潜回,是因为此时的毛泽东已经“自我罢免”了在国民党中的一切职务。虽然他此时的身份是中共中央的特派员,但当时中共中央的指示却是要去发动城市暴动,而不是进行农村起义。
1703384209
1703384210
1927年8月31日,毛泽东一家深夜回到了位于长沙郊外的板仓杨家。由于路途颠簸,年幼的毛岸英趴在毛泽东的背上睡着了,幼小的岸英绝不会知道,未来有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着他。而毛泽东放下儿子,甚至没有来得及与妻子杨开慧说道别的话,就匆匆地消失在夜幕中。
1703384211
1703384212
杨开慧的保姆陈玉英后来这样回忆说:“当时我正在生病,睡在床上起不来。后来,听说是毛主席送他们回来的。毛主席从屋后的竹山翻过来,脚都没歇,又翻过后山走了。”
1703384213
1703384214
1927年8月31日夜,毛泽东踏上了去安源的列车,月黑风高,山迢水远,毛泽东与杨开慧就此永别。
1703384215
1703384216
1930年11月14日下午一时,经蒋介石的手令,时年29岁的杨开慧被湖南军阀何健枪杀于长沙识字岭。她身中数枪,手指深深地陷入泥里。
1703384217
1703384218
自此一别,毛泽东永失“骄杨”。
1703384219
1703384220
1923年年底,毛泽东曾经抄写了唐人元稹的一首名为“菟丝”的诗给杨开慧。
1703384221
1703384222
诗曰:
[
上一页 ]
[ :1.70338417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