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384830
正是这种国际与国内矛盾的“不平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前途既不是“速胜论”,也不是“失败论”所能概括的,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早晚要到来的,但是,却不会在一天到来。而争取革命的胜利,必须既满怀理想,又有进行持久战的准备。
1703384831
1703384832
像毛泽东的其他雄文一样,这篇高度理论化的文章,却以一种诗情澎湃的语言作为结尾,可见他当时的感慨万千:
1703384833
1703384834
所谓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的“快要”二字作何解释,这点是许多同志的共同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绝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1703384835
1703384836
新中国、新世界乃是“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种诗情澎湃的说法,原本来自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伦理学笔记》批注中的一个比喻。在这里,毛泽东再次采用这个形象的比喻,深刻地描述了国家政治与阶级政治之间的关系——阶级政治始终包含在国家政治之中。
1703384837
1703384838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饱含深情、文采飞扬。就是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出发,对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进行了高屋建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红军斗争的正确战术。
1703384839
1703384840
红四军内部的争论告一段落了,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当时的整个党和红军中,依然缺乏对毛泽东提出的那些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而这些问题就是:对世界发展的规律、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革命战争的规律的认识——特别是对国际政治、国家政治与阶级政治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历史证明,要认识这些问题,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1703384841
1703384842
古田会议结束后,红四军立即开赴闽北,矛头指向赣南,以打破赣军对闽西根据地的围剿。
1703384843
1703384844
当时,贺子珍面临生产,于是,贺子珍留在了上杭蛟洋傅柏翠家,而毛泽东则率部去了江西。
1703384845
1703384846
在告别古田和闽西这块热土的时候,毛泽东留下了两句话,一句是给自己的——“离开闽西”,而一句则赠给留在闽西的傅柏翠和福建省委书记罗明——“巩固闽西”。
1703384847
1703384848
行军途中,恰逢元旦,毛泽东在马背上吟成《如梦令·元旦》一首:
1703384849
1703384850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卷红旗如画。
1703384851
1703384852
1703384853
1703384854
1703384856
重读毛泽东:从1893到1949 第九章 “战友乱发的流弹”
1703384857
1703384858
宋代理学家以“天理”来解释历史,但只以夏商周三代为理想之时代,其高悬的天理不免流于理想主义的空谈。而那些自视聪明的功利主义者却只见“势”、见“力”,却不见理、不信理,从而造成了“机会主义”。
1703384859
1703384860
这就是毛泽东指出的:教条主义者空怀理想而不顾时势,而机会主义者则“见势忘理”。将“天理”与“时势”,革命理想与斗争策略紧密结合在一起,毛泽东的思想升华了中国哲学。
1703384861
1703384862
“天理”只能在“时势”中运行,正如鱼离不开水,龙离不开云。
1703384863
1703384864
离开“时势”空谈马克思主义,这就是教条主义;而空谈“时势”而背离马克思主义,这就是机会主义。
1703384865
1703384866
古田会议,标志着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思想的形成。
1703384867
1703384868
但是,整整7年之后,即1936年的12月,毛泽东才把这一思想比较全面地讲述出来,而那时他讲课的地点已经是陕北的红军大学。毛泽东讲课的题目就叫“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703384869
1703384870
中国革命战争的特色是什么呢?
1703384871
1703384872
毛泽东回答说:
1703384873
1703384874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4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第一个特点和第四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第二个特点和第三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其敌人,即是规定了战争的持久,而且如果弄得不好的话,还可能失败。
1703384875
1703384876
这就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两方面。这两方面同时存在着,即是说,既有顺利的条件,又有困难的条件。这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根本规律,许多规律都是从这个根本的规律发生出来的。我们的十年战争史证明了这个规律的正确性。谁要是睁眼看不见这些根本性质的规律,谁就不能指导中国的革命战争,谁就不能使红军打胜仗。
1703384877
1703384878
“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这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决定了革命不可能迅速地取得胜利;“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则决定了革命可以在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取得突破和胜利,而在敌人力量集中的中心城市则不可能取得这样的突破和胜利;“人民的支持”,特别是在物质上、兵源上的支持,则是红军发展壮大、由弱变强的根本。
1703384879
[
上一页 ]
[ :1.7033848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