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408178e+09
1703408178
1703408179 1986年秋,索森和他在德崇证券的几位同事正寻找能够支持他们的母公司。他们需要那种有钱有势的公司,而且公司必须拥有AAA资信评级。那时候,拥有AAA资信评级的公司还不到12家。巴菲特的联合大企业伯克希尔·哈撒韦和通用电气公司都拥有AAA资信评级,美国国际集团也拥有,格林伯格对此感到非常骄傲并且很小心地保护着公司的这个形象。
1703408180
1703408181 前康涅狄格州参议员亚伯拉罕·里比科夫将索森引荐给了格林伯格。(里比科夫和格林伯格是老朋友了。)格林伯格很明显地被索森吸引,但是由于索森介绍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在整个商谈过程中,格林伯格都处在了次要位置。因此,格林伯格任命马修斯为索森的主管。
1703408182
1703408183 索森想要的是完完全全的独立,并且,由于受到华尔街传统的影响,他要创造最大的利润。最终的情况是,1987年1月,索森与美国国际集团签订合同,成立一家合资公司,美国国际集团拥有80%股份而索森拥有20%。索森和他的团队能获得美国国际集团金融产品公司总利润的38%,这部分资金被命名为“激励性薪酬”。同时,索森将拥有“完全决定权”,决定薪酬怎样分配。事实上,格林伯格愿意将这份肥差拱手让出去的原因,是他并不清楚金融产品公司能带来多大的利润。此外,有一个人回忆道,“格林伯格喜欢结婚,可从不离婚。”
1703408184
1703408185 很快,这个新的合资公司开始接手其他大部分掉期交易者不愿承担的风险。无疑,新公司运作的秘密武器是母公司的AAA资信评级和业绩良好的资产负债表,这点不仅使得金融产品公司占有成本优势,也让它成为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交易对方。即便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出现亏损,也没有人担心美国国际集团会受到太大影响。更不用说,衍生品交易业务实际上运作得非常顺利。索森密切关注公司的风险预测,他很快察觉到这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但这也为他带来了更多的利润。(金融产品公司拥有独一无二的计算机系统,来跟踪掉期交易市值的每一次细小的变化,这方面金融产品公司做得比其他任何公司都更好、更细致。)在索森的带领下,金融产品公司专做期限长达30年的掉期交易,通过运用名为“动态对冲”的金融工具来控制风险。“动态对冲”能够实现持续的再校准和再对冲。(“30年期限的掉期太具有挑战性了,”1993年金融产品公司的一位竞争对手对《华尔街日报》说,“我们没有开展这项业务……风险太高了。”)另一方面,金融产品公司进行的长期掉期交易也使它向客户收取的费用远高于其他竞争对手。成立后的前六个月,金融产品公司创利6000万美元。格林伯格震惊了。
1703408186
1703408187 人们还记得金融产品公司成立初期的一些故事。其中之一,尽管索森的控制欲很强,但是他创造的工作环境远比美国国际集团其他的业务部门更具协作性。当格林伯格说“跳”的时候,他希望别人回答“跳多高”,索森则希望员工能质疑金融掉期交易。在他打造的企业文化下,员工能够自由地表达疑问而不需担心被斥责。此外,索森让他的团队成员相信自己属于前锋营,他们面对的是强大的敌人。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确实处于这种境地。尽管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业绩很好并且拥有AAA资信评级,但和大型金融衍生品交易者相比,金融产品公司仍只是个小角色。它没有像高盛和摩根大通银行这样的客户群。因此,它需要靠创新取胜。金融产品公司的市场营销人员只好想出新奇的产品,将它们卖给客户并维持客户关系两至三年。自然而然,高盛和摩根大通银行的大人物就会提出适合本公司的金融产品需求。该金融产品的利润并不会很高,而金融产品公司需要做的是开发出更新奇的产品。索森非常偏爱开发衍生品并善于利用它们的优势。
1703408188
1703408189 另外,金融产品公司的衍生品交易者注意到,格林伯格对他们的日常工作并没有任何干涉。在公司的其他部门,格林伯格经常毫不在意地让某部门的中层管理者来解答他的疑问。可是,这种事情从来没有在金融产品公司发生过。索森建立的特殊计算机系统由金融产品公司专享,美国国际集团其他部门对此没有使用权。更有甚者,索森和美国国际集团签订的合同中有一条明确规定,如果索森离开美国国际集团,他将带走整个计算机系统。每次格林伯格想要干涉金融产品公司,索森都不允许。比如在1990年,德崇证券公司破产,格林伯格迅速招揽了一批原德崇证券的交易员,想让他们为美国国际集团建立起新的货币交易体系。当他将这个做法告诉索森时,索森回答说在合资公司的合同条款下,只有金融产品公司才能为美国国际集团做货币交易,而索森拒绝做货币交易。
1703408190
1703408191 于是,格林伯格给索森发了一封信,通知他美国国际集团要终止该合资公司合同。索森便开始为自己寻找另外一家AAA资信评级公司,因为他很清楚他有权带走计算机系统。当格林伯格通过小道消息知道索森的举措后,他选择了忽视之前的信件。两个月后,他解决了与索森之间的矛盾,并留住了索森。但是,他成功地让索森降低了“激励性薪酬”比例,从原先的38%降到32%。在这次新协议的新闻发布会上,横幅上写的是“美国国际集团董事长汉克·格林伯格与霍华德·索森续签金融产品协议”,这个标题只告诉了大家续签合同,谁也不知道其实索森差点儿就离开了美国国际集团。
1703408192
1703408193 为什么格林伯格这么在意索森是否离开呢?当然是为了利润。据《商业周刊》报道,金融产品公司成立4年后的1991年,它的利润就达到了1.05亿美元,是美国国际集团成长最快的部门。(《商业周刊》的这篇报道中还提到索森个人赚了大概300万到500万美元,实际上应该远远不止。)兰德尔·莱克森多年来一直是索森的左右手,可最后两人分道扬镳了。1995年莱克森说,金融产品公司在1988年到1992年之间的累计收益超过10亿美元。
1703408194
1703408195 在记者和证券分析师的眼里,美国国际集团就像一个黑盒子。每个季度过去,美国国际集团的收益只往一个方向变化,永远是不断地上升。只要世界上发生了什么灾难,海啸、洪水、地震、大型法律案件等等,其他保险公司的收入都会受到影响,唯独美国国际集团不受影响。美国国际集团的跟随者通常说这是得益于格林伯格的商业才华,他能让公司的收益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而这正是投资者希望看到的。“我认为他是位伟大的首席执行官,”一位前分析师说道,“但是我搞不明白他是怎样做到的。”
1703408196
1703408197 《商业周刊》报道的作者提出了一个解释。美国国际集团多元化的产品组合使公司不会出现大范围的亏损,而通常其他的保险公司则难以幸免。《商业周刊》的报道中提到了美国国际集团形式多样的贷款服务部门,这些部门加起来创造了美国国际集团利润的25%。“美国国际集团也遭受过损失,”报道中说道,“奥马尔台风、安德鲁飓风和伊尼基飓风使得美国国际集团遭受了1.5亿美元的财产损失,但是公司的人寿保险和各种贷款部门中大量现金流掩盖了这些损失。”结果证明,这并不是全部的原因,而人们则需要花上十几年才能看清楚这其中的真相。
1703408198
1703408199 无论衍生品交易者多么小心,要做到完全不亏损是不可能的。在索森的带领下,金融产品公司的运行状况好得惊人,长期合同共签订了800亿美元的交易量,并在特殊时期完美地实现了对冲保值。但是,在1993年时,索森犯了个错误,在一个掉期交易上他损失了一大笔钱。
1703408200
1703408201 那时,索森已经是个大富翁。格林伯格生活得很好,但不铺张浪费。索森不一样,他用新赚取的财富过上了奢侈的生活。他有几处住所,其中一个在康涅狄格的费尔菲尔德,这是一座5层楼的高级寓所,当地人都管它叫“别墅”。根据当时一篇《华尔街日报》的报道,“高级寓所内设有电梯、室内外游泳池、壁球馆、严密的保安系统、铁栅门等,配套齐全。”金融产品公司在康涅狄格和伦敦的办公室也是尽显奢华,索森强烈的控制欲一览无遗,办公室的每处细节他都亲自设计,而这与华尔街上美国国际集团简陋的总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703408202
1703408203 从很多事情上能够看出,格林伯格一直在等索森出现失误。其实格林伯格很难接受1990年的那次让步。一山不容二虎,美国国际集团已经有了格林伯格。
1703408204
1703408205 续签协议两年后,索森在与爱德彼公司(Edper)的交易中损失了1亿美元。爱德彼为加拿大亿万富翁爱德华·布朗夫曼和彼特·布朗夫曼的控股公司。据《华盛顿邮报》报道,金融产品公司与爱德彼之间还进行了第二次交易,而这次金融产品公司并没有亏损。但是,格林伯格还是受到了惊吓。他拟订了一份文件使美国国际集团对合资公司拥有更多的掌控权,并“限制美国国际集团金融产品公司进行的交易”,莱克森的法律诉讼中这样说。1993年2月,索森给美国国际集团一份“终止通知”,并把期限定在了当年年底。如果索森坚持到1993年底,那么他将获得金融产品公司约2.5亿美元的激励性薪酬。
1703408206
1703408207 然而,这次格林伯格作好了万全的准备。他实施了一项秘密计划,后来《华盛顿邮报》称这项计划为“秘密行动”。获得了公司在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稽核员的支持后,格林伯格在金融产品公司的康涅狄格办公室附近设立了一个秘密办公室。在这个秘密办公室里,他们重新建立了一个计算机系统,该计算机系统能够有效地实现和金融产品公司的交易信息的互换。这样,格林伯格就知道了索森的秘密。
1703408208
1703408209 于是,当索森开始反击美国国际集团的仲裁程序时,格林伯格狠狠地进行了还击。索森本来是想通过仲裁程序延长时间使他坚持到1993年底,但反而遭到了格林伯格的控诉。格林伯格控诉索森欺诈和渎职,这些指控可能让索森失去应得的2.5亿美元。双方还争夺金融产品公司的管理层人员,格林伯格给他们提供升职的机会,而索森向他们许诺将贡献出激励性薪酬。结果管理层的大部分人都选择了索森。
1703408210
1703408211 1993年11月,事情终于有了结果,索森获得了2亿美元薪酬,并将其中的一部分分给了跟随他的高管。②在结果出来的前一个月,《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很长的文章报道这次竞争,其中写道,“索森和他的成员一起躲在了康涅狄格州韦斯特波特的一间与世隔绝的办公室里计划着东山再起。”但是,要实现东山再起,索森需要另一个AAA资信评级公司的支持,而他始终都没能找到这样的公司。他成为了金融衍生品交易行业的历史。
1703408212
1703408213 金融产品公司继续运行。1994年春,格林伯格为美国国际集团金融产品公司挑选了一位新的首席执行官。这时,金融产品公司不再是合资公司,而是隶属于美国国际集团的一个成熟的部门。新首席执行官名为汤姆·萨维奇,这是一位深受人们喜欢的金融产品公司老员工。萨维奇拥有克莱蒙研究生大学(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的博士学位,最初在第一波士顿公司的芬克抵押贷款交易专柜工作。“他来自明尼苏达州,”一位前交易员说,“他很安静、不情绪化,习惯采用分析方法。”另一位前交易员描述时说他“温和、聪明、讨厌风险”。
1703408214
1703408215 毫无疑问,金融产品公司将继续进行衍生品交易,并且事情将变得和以前不一样。格林伯格想要为美国国际集团争取更多的利润份额,他还希望金融产品公司的交易员能够保留一部分报酬来应对交易出错的情况。格林伯格要求每天都应有汇报来跟踪金融产品公司进行的每一笔交易,他想要确认金融产品公司的业务不会危及母公司。“萨维奇花大部分时间应对格林伯格,”一位前交易员回忆道,“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活儿。”开始时,格林伯格就警告萨维奇,“如果你做出任何危及AAA资信评级的事情,我都不会放过你。”
1703408216
1703408217
1703408218
1703408219
1703408220 金融产品公司迟早会进入信贷衍生工具市场,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毕竟,它本身很愿意去发掘衍生工具交易的优势,并且比其他任何人都想要先找到。在20世纪90年代末,没有什么比信贷衍生品市场利润更丰厚的了。
1703408221
1703408222 从另一个角度看,金融产品公司进入信贷衍生品市场也不是完全不可避免。和索森一样,萨维奇对金融产品公司承担的风险有深入的追踪了解。作为衍生品交易者,金融产品公司的高管们行事十分谨慎,这也让他们感到骄傲。在刚开展信用违约掉期交易时,美国国际集团意识到一个问题,即公司采用的风险模型似乎显示交易中不存在任何风险。最终,这让金融产品公司放松了警惕。高管和交易员都不再进行校准,不再怀疑,不再建立最坏情况下的应对模型,也不再进行保值交易。如果他们意识到潜伏着危险,他们会采取措施。内部模型显示,在99.85%的情况下公司不需要进行任何偿付。“信用违约掉期不同于金融产品公司接触过的其他交易,它为之后接踵而来的问题打开了一扇门。”萨维奇对《华盛顿邮报》说。
1703408223
1703408224 引诱美国国际集团进入信用违约掉期交易的是摩根大通。1994年,摩根大通进行了第一笔掉期交易,也就是为防止埃克森石油公司违约的那次,进行得非常顺利。从此以后,摩根大通陆续进行了几次类似的交易,并同时用信用违约掉期来更好地评估内部贷款投资组合。1997年,受到坏账的影响,摩根大通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损失了数百万美元,之后该银行的信贷衍生工具小组由商业贷款部接管,而这让资深的商业贷款者感到担忧。原信贷衍生工具小组成员开始用掉期的方法对贷款组合进行风险分析。这样一来,信用违约掉期在实质上变成了该银行业务的核心。
1703408225
1703408226 意识到信用违约掉期的作用后,监管者开始对它感兴趣。事实证明,银行监管者希望银行能够将违约风险转移到其他的机构。这在理论上意味着,即使有坏账,银行也不容易倒闭。到1996年为止,美联储同意摩根大通的意见,即如果银行使用信贷衍生工具,那么它应该释放一些资本。美联储声明,如果某银行通过信用违约掉期将借款者违约风险从资产负债表上转移走了,该银行可以减少准备金数额。
1703408227
[ 上一页 ]  [ :1.70340817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