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528555e+09
1703528555
1703528556 但大量类似实验的结果证明,多数人不愿意玩这个游戏。为什么人们会作出这样的选择呢?
1703528557
1703528558 这种现象证明损失厌恶的存在,虽然出现正反面的概率是相同的,但是人们对“失”比对“得”更敏感。想到可能会输掉1万元,这种不舒服的程度超过了想到有同样可能赢来1万元的快乐。
1703528559
1703528560 由于人们对损失要比对相同数量的收益敏感得多,因此即使股票账户有涨有跌,人们也会更加频繁地为每日的损失而痛苦,最终将股票抛掉。
1703528561
1703528562 那么要平衡损失这1万元的可能损失,我们需要的最少收益是多少呢?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约为2万元,是损失的2倍。有一些心理学试验对“损失厌恶系数”作出估计,这个系数通常在1.5—2.5之间。当然这是个平均值。有些人规避损失的能力比别人更强。
1703528563
1703528564 金融市场中的一些专业风险投资者更能容忍损失,可能是因为他们不会对每一次经济波动都产生情绪上的反应。当实验人员要求参与实验的受试者“像商人那样思考”时,他们对损失的规避感就不那么强烈了,他们对损失的情绪反应也大大减弱了。
1703528565
1703528566 对于为什么大多数人不愿意参与刚才的赌局,传统的认识是:人们厌恶风险。这种看法有误,人们并非总是厌恶风险,而是要看在什么时候。
1703528567
1703528568 当一个人在面对两种都损失的抉择时,会激起他的冒险精神。在确定的坏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作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赌一把”,这叫反射效应。
1703528569
1703528570 让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实验。
1703528571
1703528572 A.你一定会赔3万元。B.你有80%可能赔4万元,20%可能不赔钱。
1703528573
1703528574
1703528575
1703528576
1703528577
1703528578
1703528579
1703528580 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1703528581
1703528582 实验的结果是,只有少数人情愿接受确定的损失,选择A,大部分人愿意与命运抗一抗,选择B。
1703528583
1703528584 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人”不会这么选择,因为选择B的期望收益是:(-40000)×80%=-32000,风险要大于-30000元,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选B是错的。但现实是,多数人处于亏损状态时,会极不甘心,宁愿承受更大的风险来赌一把。也就是说,处于损失预期时,大多数人变得甘冒风险。
1703528585
1703528586 反射效应是非理性的,表现在股市上就是喜欢将赔钱的股票继续持有下去。
1703528587
1703528588 在没有理想的选择时,人们更喜欢碰运气。
1703528589
1703528590 ——丹尼尔·卡内曼
1703528591
1703528592 现在让我们把这个实验稍许改动一下。
1703528593
1703528594 A.你一定能赚3万元。B.你有80%可能赚4万元,20%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1703528595
1703528596
1703528597
1703528598
1703528599
1703528600
1703528601
1703528602 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1703528603
1703528604 实验结果是,大部分人都选择A。
[ 上一页 ]  [ :1.70352855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