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707210
〔327〕《九通分类总纂》引范成大《揽辔录》。《宋史》卷三七三《洪适传》:“乾道元年……八月……林安宅以铜钱多入北境,请禁之。即蜀中取铁钱行之淮上。”
1703707211
1703707212
〔328〕关于南宋时日本通行宋钱的事散见日本的文献中,如本庄荣治郎、黑正岩共著《日本经济史》(《现代经济学全集》第六卷)第一九七页和第二一四页。Kenzo Akiyama,The History of Nippon,p.158.又桑原骘藏《宋末の提舉市舶西域人蒲壽庚の事蹟》一书对于中国铜钱的外流也有讨论。王辑五《中国日本交通史》第八章二《宋代与日本之贸易》。
1703707213
1703707214
〔329〕日本正德二年(公元1712年)水户正宗寺出土的一批古钱中,宋钱占百分之八十三以上。明治三十五年(公元1902年)冈部村全昌寺出土的一批古钱中,宋钱占百分之八十九点六。又常陆国井村等处出土的古钱中,宋钱约占百分之八十四(详见第七章注〔17〕)。
1703707215
1703707216
〔330〕《宋会要辑稿·蕃吏·安南》四之四九。
1703707217
1703707218
〔33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〇绍兴十三年:“初申严淮海铜钱之禁。而闽广诸郡,多不举行。于是泉州商人,夜以小舟,载铜钱十余万缗入洋,舟重风急,遂沉于海,官司知而不问。”《宋史》卷一八〇《食货志》:“自置市舶于浙于闽于广,舶商往来,钱宝所由以泄。是以自临安出门下江海皆有禁。淳熙九年诏广泉明秀漏泄铜钱,坐其守臣。嘉定元年三省言:自来有市舶处,不许私发番船。绍兴末臣僚言:泉广二舶司及西南二泉司遣舟回易,悉载金钱。四司既自犯法,郡县巡尉,其能谁何。至于淮楚屯兵,月费五十万,见缗居其半。南北贸易,缗钱之入敌境者,不知其几。于是沿边皆用铁钱矣。”
1703707219
1703707220
〔332〕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二:“蕲春铁钱监,五月至七月,号为铁冻,例阁炉鞲,本钱四可铸十;铁炭稍贵,六可铸十。工雇费皆在焉。其用工之序有三:曰沙模作;次曰磨钱作;末曰排整作。以一监约之,日役三百人,十日可铸一万缗。一岁用工九月,可得二十七万缗。”
1703707221
1703707222
〔333〕日野开三郎在《东洋中世史》第三篇第三章中统计同安蕲春两监铁钱铸造额表如下(单位万贯):
1703707223
1703707224
1703707225
1703707226
1703707227
〔334〕岳珂《愧郯录》(著于嘉定年间)卷一五《祖宗朝田米直》:“观太平兴国(米一斗十余钱)至熙宁(八年斗五十钱),止百余年,熙宁至今亦止百余年,田价米价,乃十百倍蓰如此。”周密《齐东野语》:“(孝宗时)周益公曰……且以平江府论之,绍兴以前,归正添差等官,岁用五万缗,后来乃用二十余万缗,则是岁添三倍以上。”
1703707228
1703707229
〔335〕《燕翼贻谋录》。
1703707230
1703707231
〔336〕董煟《救荒活民书》卷二《度僧》。董煟是绍熙五年进士,尝知瑞安县。
1703707232
1703707233
〔337〕《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一七。
1703707234
1703707235
〔338〕《宋史》卷一七八《食货志上六》:“乾道间,郡有米斗直五六百钱者。”《齐东野语》:“苗米一石直三千,州府受纳,则令折科,增三千为五千,增五千为七千。”
1703707236
1703707237
〔339〕陆游《入蜀记》:“公安……井邑亦颇繁富,米斗六七十钱。”
1703707238
1703707239
〔340〕《宋史》卷一七五《食货志上三》:“(乾道)四年,籴本给会子及钱银,石钱二贯五百文。”《宋会要辑稿·食货》四〇之一四,乾道八年十二月十三日中书门下言:“访闻江西湖南及贵州汉阳军等处,今岁丰稔,米价每硕不过一贯四百文,合措置收籴。”
1703707240
1703707241
〔341〕《朱文公文集》卷八八《刘公神道碑》:“淳熙二年,……又贷诸司钱合三万万,遣官籴米上江,得十四万九千斛。”《宋史》卷三八六《刘琪传》有同样记录,但贷诸司钱数作三万。应系脱误。《宋会要辑稿·食货》四〇之一四,淳熙十二年正月二十八日诏:“淳熙五年米每升一十九文。淳熙九年米每升二十三文。今秋早晚稻收成……每石价钱不等,自一贯六百文至二贯五十文。”
1703707242
1703707243
〔342〕《宋会要辑稿·食货·赋税杂录》绍熙二年四月二十日诏:“郴州每岁折税钱,每石只许二贯一百五十文足,永为定例。”
1703707244
1703707245
〔343〕《宋会要辑稿·食货·赋税杂录》庆元五年四月二十九日臣僚言:“今乃复于折米麦之外,变纳价钱,麦一石或折钱五千;米一斗或纳钱七百。计其价直,何止倍输?”
1703707246
1703707247
〔344〕《救荒活民书》卷二《赈粜》。大概是庆元年间的事。
1703707248
1703707249
〔345〕《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中有几种米价,卷六《奏乞分州措置荒政等事》一文中说嘉定八年江东九郡:“市籴翔踊,斗几千钱……以平时三数日之资为一日之籴,犹不能饱。”可见平时最多一石三贯。卷一二《奏乞将知宁国府张忠恕丞赐罢黜》文中说:“(嘉定八年)粳米每石一贯文足。”卷七《申省第三状》(嘉定九年?)说:“每石三贯。”《申省第四状》说因灾伤(广德)“城市米价每一省升为钱四十余足”。政府赈粜每升先作二十四文足,后减作十八文。卷一七《申尚书省免和籴尽数状》说,嘉定十七年“每石计官会三贯七百五十文”。卷一五《申尚书省乞拨降度牒添助宗子请给》(端平三年?)说米价:“以中价计之,每硕为钱三贯文。”同一文中说:白银每两三千四百六十文。是则米价每石合银八钱六分九。
1703707250
1703707251
〔346〕《宋史》卷六七《五行志》嘉定元年:“淮民大饥,食草木,流于江浙者百万人。先是淮郡罹兵,农久失业,米斗二千,殍死者十三四。炮人肉、马矢食之。……是岁,行都亦饥,米斗千钱。”又二年春:“两淮、荆、襄、建康府大饥,米斗钱数千。”
1703707252
1703707253
〔347〕《鹤林集》卷一九《论中原机会不易乞先内修政事札子》记绍定六年八月事:“襄州米石,贵直百千。”
1703707254
1703707255
〔348〕《许国公奏议》卷一《应诏上封事条陈国家大体治道要务凡九事》:“京鄂之间,米石为湖会六七十券,百姓狼顾,枕籍道途。”
1703707256
1703707257
〔349〕俞文豹《吹剑录》外集:“嘉熙庚子大旱,京尹赵存耕科敷巨室籴米,始官给三十六千一石;未几,粒价增四五倍,豪民巨姓破家荡产,气绝缢死者相踵。至今父老痛之。”原注“廷博案三十六千一句似有误字”。这是注者不明当时通货膨胀的存在。三十六千如果是指十七界会,只合十八界会七贯多。
1703707258
1703707259
〔350〕《杜清献公集》卷一〇记嘉熙四年八月已见札子:“物价腾踊,昔固有之,而升米一千,其增未已;日用所需,十倍于前,昔所无也。”又卷一一上《已见三事》:“臣窃见今岁之旱,京辅为甚。……斗米十千,又复日长。”《清正存稿》卷一《奏乞科拨籴本赈济饥民札》:“臣入境以来……自南康池阳太平以达于建康,凡历四郡……目下米一斛廉者六七十千,高者至百余千。流离殍死,气象萧然。”
[
上一页 ]
[ :1.7037072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