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054125
1704054126
邹锡昌对这块地的心理价位是5亿元,却以近8亿元成交。这种行为对行事谨慎的邹锡昌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冒险。力促邹锡昌拍地的高盛集团,以自己是公司股东为名,不肯借钱给昌盛集团。无奈,邹锡昌于当年11月以年息13%的高昂成本,向皇家苏格兰银行借款6.48亿元,支付土地款。这块地和这笔借款,是埋在邹锡昌身边的另一个地雷。
1704054127
1704054128
到2007年年底,昌盛集团已拥有包括山西太原规划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的商住项目,广东中山规划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的低密度住宅和购物中心项目,山西侯马6000亩土地,武汉郊区145亩的项目,总计约300万平方米。后来,昌盛集团还在天津获得一个规划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的项目。
1704054129
1704054130
2008年1月8日,邹锡昌在电话里向我确认,昌盛中国将于1月31日在香港挂牌,预计1月23日确定全球挂牌价格,融资23亿~31亿港元。但随后鉴于表现不佳的市场环境,将集资总额大幅削减至8.3亿~11.28亿港元。
1704054131
1704054132
2008年1月22日,“黑色星期二”降临香港和A股市场。当日,港股暴跌2000多点,下跌8.7%,创下2001年9月11日后的最大跌幅。次日,昌盛中国宣布暂停首次公开募股计划。3月20日,1年聆讯有效期闪过。后来,邹锡昌表示暂不考虑上市事宜。
1704054133
1704054134
上市失败,邹锡昌却要面对投行的罚息和高息还款。2008年,广州地产界几度盛传昌盛集团正在寻找中华广场买家的消息。事实上,邹锡昌不得不在已建成的广州中华广场和仅是一幅净地的“中山广场”之间作出选择。
1704054135
1704054136
邹锡昌留下了自己倾尽10年心血打造的中华广场。2009年6月,昌盛集团以6.4亿元的价格将中山广场项目转让给奥园中国,邹锡昌在该项目上亏损超过2亿元。8月,邹锡昌将中华广场商场部分14年经营权租给海印股份。所有欠款还清。
1704054137
1704054138
为什么许家印向投行借款10亿美元,反而熬过来了,并成功上市,而借款额仅及许家印十分之一的邹锡昌反要割地大出血?邹锡昌后来谈到这件事时说:“我没有许家印的那个狠劲。许家印可以去跟美林、德银那些投行拍桌子,我不行。我没有他的魄力。”
1704054139
1704054140
当时的背景是,高盛威胁要拍卖中华广场,拿回它的那份投资。而邹锡昌心疼自己辛苦养大的孩子,不愿意被嗜血的投行抱走,只有忍痛卖地。邹锡昌在回顾这段历程时一再劝诫同行,国际投行都是利益至上的动物,不要把他们当成救世主,否则难免被咬。
1704054141
1704054142
在我看来,邹锡昌没有任何必要去上市。他既没有香港投资者所需要的商业模式,也没有庞大的土地储备,即使2007年10月勉强上市,也卖不出好价钱。昌盛集团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地做,资金需求并不迫切,实在周转不开,收益稳定的中华广场随时都可以抵押贷款数十亿元。
1704054143
1704054144
有时,一个小小的偶然因素会将企业引向另一个完全陌生的轨道。仅仅是因为潮汕人讲面子,被别人友善地开了几句玩笑,邹锡昌就决定也要上市,未免过于仓促草率,代价也过于沉重。这或许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昌盛集团更多的是凭老板的悟性、直觉在运作,企业战略不够清晰,即使有战略,执行不够坚决。
1704054145
1704054146
幸运的是,2007年昌盛集团没有为上市而疯狂借贷大举圈地,否则,昌盛集团后来的命运就很难说了。
1704054147
1704054148
1704054149
1704054150
1704054152
从沸腾到癫狂:泡沫背后的中国房地产真相 |第七章| 人民呼唤铁腕
1704054153
1704054154
❶ 房地产利益链上的魅影
1704054155
1704054156
放眼望去,没有比房地产更能创造财富的行业了。不仅为政府创造财富,同时也为个人创造财富。房地产的产业链漫长,利益根系四处疯长。在房地产这个比地球还要大的利益磁铁面前,所有的防护性堤坝都岌岌可危。
1704054157
1704054158
房地产是中国社会近20年尤其是近10年最大的破坏性力量,用我一位领导的话说,是破坏性的破坏力量,而不是建设性的破坏力量。它挑战了一切财富观、道德观、价值观,以及一切法律规范。当听说有人买一套价值2000多万元的商品房只是为了送人时,我唯有报以沉默。
1704054159
1704054160
虽然那位地产商几年前已携家移居澳洲,但他说的一段话却留了下来。
1704054161
1704054162
“在我做房地产10多年的时间里,几乎还没有遇到不贪不要的官员。一个开发项目做下来,要盖100多个章。每一个办事的部门,每一个办事的官员,多少都得上供。有的处长,还非得要我这个总经理出面才给盖章。有的官员,可能当时不会跟你要什么,但一定要你记住,你欠他的,积累起来,是连本带利都要还的。房地产没有免费的午餐。”
1704054163
1704054164
我没有做过地产商,也没有对房地产开发环节进行详细调查,所以对这位前地产商的话无法证实或证伪。但就我混迹于地产江湖10多年的观察,仅与房地产审批有关的政府部门来说,基本是与利益交换密切联系的。近两年尤其有演化成赤裸裸的交易的倾向。
1704054165
1704054166
在权力之手无所不在的今天,在权力与资本隐秘联姻的今天,围绕房地产形成了一个利益链或者说利益集团,已是无须争辩的事实。我无意列举整个链条(上至土地、下至建材和物业管理)的分食者,因为每个链条都遍布灰色影子,几乎无法捕捉,更无以穷尽。以下的评述只能是碎片式的:
1704054167
1704054168
土地。即使是在调控的年份,也不乏地王跃出,但你是否想到,推行土地公开招拍挂制度六七年后的今天,很多城市仍有一批经营性用地被以协议方式出让?有的地产商甚至能够堂而皇之地通过市长办公会议特批土地。有的招标土地,其中条款似乎就是专为某个地产商定制的。谁能帮地产商瞒天过海,冠冕堂皇地获得土地?当然不会是普通百姓。
1704054169
1704054170
规划。前重庆市规划局局长及其情妇,通过帮地产商修改已批准的项目规划,尤其是容积率而大肆牟利,即是业内惯有的做法。譬如,规划是公共绿地,却蚕食为住宅楼;先以工业用地过办公会,日后再申请修改规划变更为住宅;某几栋楼增加两层面积,地产商轻易获利数千万。谁能让地产商获得审批?还得是公务员。
1704054171
1704054172
办证。房地产开发最重要的是“五证”,即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开工证、商品房销售(预售)证。每个证都得审批多次,审批意味着权力的赐予。随便去问问任何一家地产商,办齐这些证,哪个不得脱一层皮?哪怕是办个销售撤销,也和烧香。而开头那位地产商说过,做完一个项目要盖100多个章。譬如商品房预售证,什么时间颁给你,太有讲究了。即使是不起眼的消防许可证,也不是随便能拿到手的。即使是小小的变更登记,也不是随便就给你办的。
1704054173
1704054174
施工。这个环节的地产商最强势,因为他从政府部门的乙方,变为施工企业的甲方。项目施工一般是总承包再分包,这都是施工企业的事。所以该环节转为施工企业同时与政府部门、地产商打交道。施工企业虽然利润微薄,但项目完工后,想要如期拿到施工款,提成才是绿色通行证。项目施工层层转包,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层层转包的结果是偷工减料。每次工革大检查,都要“上员”。最近10年,尤其是近5年,我们的建筑产品基本没有进步、没有创新。这是一位知名地产商说的。
[
上一页 ]
[ :1.70405412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