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114057e+09
1704114057
1704114058 由于项目原始权益人已将项目资产的未来现金收入权利让渡给SPC,因此,SPC就能利用项目资产的现金收入清偿其在国际高档市场上所发行债券的本息。
1704114059
1704114060 (三)ABS融资优势分析
1704114061
1704114062 第一,ABS是通过在国际高档证券市场上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的融资方式,这是其不同于其他项目融资方式的最大优势,其债息率较低,从而降低了筹资成本,特别适合大规模的筹集资金。
1704114063
1704114064 第二,作为证券化项目融资方式的ABS,由于采取了利用SPC增加信用等级的措施,从而能够进入国际高档证券市场,发行那些易于销售、转让以及贴现能力强的高档债券。
1704114065
1704114066 第三,同BOT等融资方式相比,ABS融资方式涉及的环节较少,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酬金、手续费等中间费用;并且,通过SPC发行高档债券募集资金,这种负债不反映在原始权益人自身的“资产负债表”上,从而避免了原始权益人资产质量的限制;同时,SPC利用成熟的项目融资改组技巧,将项目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包装成高质量的证券投资对象,充分显示了金融创新的优势。
1704114067
1704114068 第四,由于ABS方式隔断了项目原始权益人自身的风险和项目资产未来现金收入的风险,使其清偿债券本息的资金仅与项目资产的未来现金收入有关;加之在国际高档证券市场发行的债券由众多的投资者购买,从而分散了投资风险。
1704114069
1704114070 第五,ABS方式在国际高档证券市场筹资,接触的多为国际一流的证券机构,因此,要求必须抓住国际金融市场的最新动态,按国际上规范的操作规程行事,这将有助于培养我国在国际项目融资方面的专门人才,规范国内证券市场。
1704114071
1704114072
1704114073
1704114074
1704114075 中小企业融资:案例与实务指引 [:1704110361]
1704114076 中小企业融资:案例与实务指引 第一节 BOT融资架设刺桐大桥,摸索实践开启新模式[1]
1704114077
1704114078 也许现在谈起”BOT”,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不以为然。可在1996年以前,它绝对是个新鲜名词。1996年12月28日建成的泉州刺桐大桥,是我国首例由民营企业采用B0T投资方式建设的重点项目。它的建成,在国内开创了以少量国有资产为引导,带动大量民营资本投资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的先河。因为刺桐大桥是全国首例民营企业BOT个案,它一建成便吸引了包括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在内的中央主要媒体的争相报道,一时间,泉州市名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陈庆元频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在媒体推动下,BOT模式被各地争相仿效,并被广泛复制到道路、桥梁、城市供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1704114079
1704114080 刺桐大桥在BOT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以及之后全国各地掀起的BOT投资模式,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1999年4月26日,国务院对《关于收费公路项目贷款担保有关问题的请示》做出了这样的明确批复:“公路建设项目法人可以用收费公路的收费权质押方式向国内银行申请抵押贷款,以省级人民政府的收费文件作为公路收费权的权力证书,地市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作为公路收费权质押的登记部门。质权人可以依法用行政法规许可的方式取得公路收费权,并实现质押权。”一个小项目牵动一个新政策的出台,这不说是空前绝后,至少也是非常罕见的,这或许是陈庆元及泉州市名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始料未及的。
1704114081
1704114082 一、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1704114083
1704114084 1993年,经省体改委批准,由泉州市VIP(名流)联谊会、元鸿集团、匹克集团、福建恒安集团等15家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的民营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福建省首家规范化的民营股份制企业——泉州市名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名流),陈庆元出任该公司董事长。
1704114085
1704114086 在当时房地产热的推动下,名流成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政府要地。当时,刚好泉州要建设侨乡体育中心,而市政府又没有钱,就把一块地高价卖给名流。但当时买地的价钱太高了,又碰上国家宏观调控,因此,名流想以这块地抵押贷款,开发新项目。
1704114087
1704114088 正巧当时陈庆元听说,泉州市政府为改善泉州市交通拥堵的状况,准备建第三座大桥,也就是后来的刺桐大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陈庆元立时眼睛一亮,准备争取这个项目。
1704114089
1704114090 泉州要建刺桐大桥的消息传出后,先后有5家外商前往洽谈,但他们提出只修桥不铺路、国内配套设施、征地补偿等要求,最终,因外商条件苛刻而未能谈成。眼看着计划就要流产,这时,名流主动请缨:不带任何附加条件,投资建桥。
1704114091
1704114092 泉州市高层几经权衡之后,决定由名流公司与市政府授权投资的泉州路桥建设开发总公司分别按6:4出资(即民企名流出资3600万元,泉州路桥公司出资2400万元),成立了注册资金为6000万元的泉州刺桐大桥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合同条文中明确规定,投资主体经营30年后,全部设施将无偿移交给市政府。
1704114093
1704114094 同时,泉州市政府还附加了一个“苛刻”条件:大桥必须在批准文件下发后3年之内投入运行,否则政府有权收购。对此,陈庆元没有讨价还价,而是拍着胸脯向泉州市政府立下军令状:“名流公司如果3年内不能将刺桐大桥建成并投入运行,投资我们不要了,请政府没收大桥!”为缩短建设周期,名流与施工单位立下“军令状”:刺桐大桥按时于1996年11月18日竣工交付使用,施工单位可一次性获得250万元奖励;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施工单位每天要倒罚200万元。
1704114095
1704114096 为了向时间要效益,陈庆元和名流人采用倒计时的方法,按照大桥建设在18个月内通车的计划,排出每道环节所需时间,将任务分配到每个工作人员身上。陈庆元还把项目编成一个进度表,每年每个月的进度送给泉州的主管领导。每个部门完成的,他就标绿色的五角星;正在办的,他就标黄色的;碰见问题的,他就标红色的。这样一来,谁也不敢干扰,项目所需的55份批文,名流只用8个月就办妥了。从办手续到施工建成总共只花了2年2个月,比计划提前了10个月完成。附近有一座高速公路桥,它比刺桐大桥早8个月动工,结果还晚一年通车。
1704114097
1704114098 二、猛虎变乖猫,实践BOT
1704114099
1704114100 “BOT”是英文Build(建设)-Operate(经营)-Transfer(转让)的缩写,是指政府在一定期限内通过特许协议将基础设施建设、经营和管理权让渡给项目投资人,当特许期届满后投资人将该基础设施无偿地移交给政府的一种投融资方式。
1704114101
1704114102 不少人一定忍不住想问:1993年时,“BOT”在内地还是个新名词,陈庆元为什么会想到要用BOT这种形式?
1704114103
1704114104 面对这一问题,陈庆元表示,其实,当时他也不懂什么叫做”BOT”,也是学来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陈庆元第一次到中国香港旅游时,过海底隧道的时候,那里有两条海底隧道,导游小姐说,一条是官方投资的,一条是民间投资的,官方的隧道过1次10元,民间的是20元。其中,民间投资的那个有4个股东,他们采取的是BOT投资方式,也就是先投资,然后通过行使收费权来获取投资回报。现在,民间投资的这条隧道效益很好。
1704114105
1704114106 一语点醒梦中人。陈庆元称,自此,导游小姐这句话被他牢牢记在心中。当他听说刺桐大桥这个项目后,立即想到了BOT这种投资方式,尽管当时陈庆元对BOT的真正含义还只是一知半解。
[ 上一页 ]  [ :1.70411405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