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232399
用户:我自尊心强,觉得胖了会被人笑话。
1704232400
1704232401
至此,从A(蒜香味的薯片)到V(社会交往、尊重的需要)的关联达成。
1704232402
1704232403
但实操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比如:
1704232404
1704232405
►用户想不出“为什么”,开始胡编乱造。
1704232406
1704232407
►越接近个人价值的答案越抽象,离原本的讨论主题越远,离用户的个人生活越近,可能会遇到隐私或用户防御的问题。
1704232408
1704232409
►由于老是要绕着弯儿追问为什么,用户可能觉得你很傻,须考虑如何让对方不至于讨厌你。
1704232410
1704232411
好在这些困难都是有对策的。
1704232412
1704232413
首先在做准备时,让访谈环境尽可能舒适放松,比如准备好饮料零食。
1704232414
1704232415
在开始访谈前向用户说明:
1704232416
1704232417
►回答没有对错,只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即可。
1704232418
1704232419
►如果过程中觉得有一些问题无法回答,可以直接说出来。
1704232420
1704232421
在访谈过程中,相关论文给出了五个经典技巧和案例,这里分享给大家。
1704232422
1704232423
情境唤起
1704232424
1704232425
通过让用户假想、回忆(使用产品的)情境,引起Ta的思考。
1704232426
1704232427
研究员:您说您倾向于在周末与朋友聚会时喝果酒,为什么呢?
1704232428
1704232429
用户:因为酒精比较少,但是饱足感强,我就会喝得比较少、比较慢。
1704232430
1704232431
研究员:为什么跟朋友聚会时,想喝酒精少的酒呢?
1704232432
1704232433
用户:不知道啊,没想过。
1704232434
1704232435
研究员:这样吧,您回忆一下,最近一次跟朋友聚会时喝果酒是什么时候 ?
1704232436
1704232437
用户:上周末。
1704232438
1704232439
研究员:当时为什么会选择果酒呢?
1704232440
1704232441
用户:我不想喝醉。
1704232442
1704232443
研究员:为什么不想喝醉呢?
1704232444
1704232445
用户:喝醉了就没法跟朋友交流啊,我需要融入朋友圈里。
1704232446
1704232447
至此,从A(酒精含量低)到V(融入朋友圈里,归属感,社会交往)的关联达成。
1704232448
[
上一页 ]
[ :1.70423239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