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347505
1704347506
企业与竞争对手的价值活动相同,但其相对成本地位取决于企业开展这些活动的成本驱动要素和竞争对手对比的结果。若地区规模决定了销售人员的成本,则相对销售人员成本就反映了竞争对手在该地区的市场份额以及规模曲线的倾斜度。企业应该一一分析普通价值活动的相对成本地位,然后将不同价值活动的相对成本进行叠加,从而决定总体的成本地位。
1704347507
1704347508
确定竞争对手的相对成本
1704347509
1704347510
价值链是决定竞争对手成本的基本工具。决定竞争对手成本的第一步是确定竞争对手的价值链以及竞争对手开展价值活动的方式,这一过程与企业开展分析自身价值活动的方式一样。在实际操作中,要评估竞争对手的成本往往很难,因为企业无法获得直接的信息。通常企业凭借一些公共的数据平台以及和买方、供应商和其他方的碰面,有可能直接估计竞争对手部分价值活动的成本。例如,企业能够了解竞争对手的销售人员数量以及大概的薪水报酬和费用支出限额的情况,由此,企业可以了解竞争对手部分价值活动的成本,知道部分竞争成本驱动要素是否准确。
1704347511
1704347512
对于竞争对手成本无法直接估计的价值活动,企业应该与竞争对手比较相关情况,这要求确定竞争对手对应价值活动成本驱动要素的相对地位。企业可以使用自身对成本行为的了解来估计其与竞争对手成本的差异。例如,假如本地份额会影响物流成本,且竞争对手拥有较高的本地市场份额,那么竞争对手就可以在这个价值活动中拥有成本优势。如果企业能够预测物流成本的规模曲线,则企业和竞争对手份额的差异就能让企业估计自身的成本劣势。
1704347513
1704347514
确定竞争对手的成本需要做很多估计和推断,因此估计总体的方向可能更加可行,而不要拘泥于竞争对手在某个价值活动中与企业自身相对成本差异的绝对值。不过,确定相对成本非常有用。企业可以将自身与竞争对手总体方向的差异与已经掌握的每个价值活动的成本驱动要素知识结合起来,进而明确竞争对手相对成本地位的概况。
1704347515
1704347516
企业同时对多家竞争对手的成本进行估计,能够大大提升相对成本分析的精确度。某一个竞争对手披露的信息应该与自己掌握的其他竞争对手的信息进行对照,检验特定价值行动的规模曲线或者其他成本模型是否正确。实际上,分析企业的成本行为、确定竞争对手的相对成本往往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
1704347517
1704347518
取得成本优势
1704347519
1704347520
企业赢得竞争优势有两种途径。
1704347521
1704347522
● 控制成本驱动要素:企业能够在价值活动的重要成本驱动要素方面赢得竞争优势。
1704347523
1704347524
● 重新定义价值链:企业有能力采取更有效的多种方法来设计、生产、分销并销售产品。
1704347525
1704347526
这两个竞争优势的起因并不是彼此排斥的。虽然企业与竞争对手的价值链不同,但是它们会开展一些相同的活动,而这些活动的相对成本优势能够提升或者减少企业的总体成本地位。
1704347527
1704347528
成功的成本领先者往往能从价值链内部找到成本优势的不同源泉。持续的成本优势不是来自于某一项价值活动,而是来自于多项价值活动。重新对价值链进行定义在提升企业的成本优势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成本领先战略要求企业对自身开展的每一项活动进行检查,明确是否有降低成本的空间。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这一项活动都要持续进行。通常来讲,成本领先者的公司文化都源于一种高级管理模式,这也强化了这一活动的进行,通常包括采用简单的设备、限制员工额外津贴等做法。
1704347529
1704347530
降低成本可能会影响差异化战略,当然也有可能不会对其产生影响。每个企业都应该在不影响差异化战略实现和实施的前提下,积极寻求活动过程中成本降低的因素(见第4章)。对于那些有益于差异化的行为,明智的做法是牺牲部分或者全部差异化来提升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
1704347531
1704347532
控制成本驱动
1704347533
1704347534
一旦企业确定了自身的价值链,并分析了重要价值活动的成本驱动要素,企业就能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控制成本驱动要素,从而产生成本优势。针对每个价值链的所有活动,企业都有获得绝佳优势的可能。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或者比例不断上升的活动,能为企业提升自身的相对成本地位提供最大的帮助。每一项活动所对应的成本驱动要素各不相同。在此总结了针对一项活动控制十大成本驱动要素的具体方法,以期提升该活动的成本优势。
1704347535
1704347536
控制规模
1704347537
1704347538
规模要适当。通过兼并、生产线扩展、市场扩展或者营销活动而增加规模,能够降低成本。然而,影响成本的规模类型因活动而异。在已有的地区提升本地或者地区规模往往会降低销售人员或者实体渠道分销的成本。而开拓国内市场的规模,打进其他市场的做法可能会增加成本。在整个价值链中找到推动成本的规模后,我们就能评估不同类型规模的价值及对应的市场价值。追求规模应该有所选择,要以适应特定行业重要活动的成本驱动要素为准。不同活动的规模增长必须要达到平衡,使得在某种活动中追求规模不会造成另一种活动的规模不经济。
1704347539
1704347540
制定政策强化规模灵敏活动中的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活动管理方式的一种结果。伊顿公司简化了生产线,实现了发动机气门制造的规模经济最大化。
1704347541
1704347542
探索企业最青睐的规模经济方式。企业管理活动的方式能为企业带来自己最期望的规模经济。全球份额高的企业通过产品开发的管理来强调全球规模,途径是强调生产全球通用的产品,而不是按照不同国家的特点来定制。
1704347543
1704347544
重视企业具有优势的规模形式驱动的价值活动。不同的规模驱动着不同价值活动的成本,企业制定战略应尽可能保证那些适合企业实现的规模形式达到最优化。对于一个与全国规模的企业竞争的地区生产商来说,这意味着企业应该强调销售人员的支持和服务,而不是大力引进新产品,因为新产品的成本主要是依靠全国规模甚至全球规模驱动的。
1704347545
1704347546
控制学习
1704347547
1704347548
管理学习曲线。学习不会在企业内自动发生,而是源自于管理者和员工的努力和关注。关注学习不只影响劳动力成本,还会影响设备构造、废料和其他重要价值活动的成本。要对每一种想法和做法进行检验,确定是否需要修正。管理者必须提出学习的阶段要求,并为员工设定目标,而不是一味空想组织内学习的发生会水到渠成。在设定目标的时候,学习的速度应该在不同工厂和地区之间对照行业标准进行。企业还必须建立推动各个工厂和业务单元之间共享活动的机制,因为学习的共享往往受到地理位置和行业内部竞争的限制。
1704347549
1704347550
坚持学习专有知识。如果企业将对竞争对手造成的学习溢出效应降到最低,就可以降低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坚持学习专有知识是在学习灵敏的价值活动中实现成本优势的重要途径。实现这个目标的方式包括以下几点:
1704347551
1704347552
● 通过后向一体化来保护专业知识,例如在企业内部制造或改造生产设备;
1704347553
1704347554
● 控制员工发布信息的行为或者预防其他泄露信息的途径;
[
上一页 ]
[ :1.70434750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