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501841e+09
1704501841 在图3—9中,这具体表现为:在剔除进出口价格指数的影响后,贸易盈余的相对占比实际上更高了。这显示这段时期贸易条件的变化倾向于降低,而非扩张贸易盈余。这一结果进一步排除了海外需求成为主要影响的可能性。
1704501842
1704501843 从汇率层面看,2005—2007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稳中有升(见图3—13),应该不存在明显的人民币汇率贬值导致出口竞争力显著提升的情况。
1704501844
1704501845
1704501846
1704501847
1704501848 图3—13 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
1704501849
1704501850
1704501851
1704501852 资料来源:CEIC,安信证券。
1704501853
1704501854 因此解释2005—2007年期间贸易盈余的显著扩张,看起来唯一合理的解释是总供应曲线的扩张(右移)。
1704501855
1704501856 一般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产出变化在供应和需求之间作出区分,通过观察海外价格和贸易条件的变化在外部和内部影响因素之间作出区分,从而逐步推定贸易盈余变化背后的主要影响因素。
1704501857
1704501858 理论上,如果锁定国内情况进行观察,为了区分内外因素的影响,例如搞清楚2005—2007年期间,到底是海外需求扩张还是中国供应释放在起主导作用,那么国内经济的判决性指标应该是不可贸易部门的价格。
1704501859
1704501860 如果海外需求扩张,无论是通过间接的需求拉动,还是直接的成本推升,国内不可贸易部门的价格都会上升;如果国内供应能力扩张,那么不可贸易部门价格将会下降。这两种情况在不可贸易部门价格变化中的表现是相反的。
1704501861
1704501862 另外一种做法是集中考虑工业领域下游行业的情况,这时资本约束的有效性可以维持。同时,下游工业行业更加接近消费品领域,其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对于渠道依赖较多,相对中上游行业更加不可贸易。
1704501863
1704501864 在操作中,考虑到这些情况,我们同时考察两个有关国内情况的指标,分别是核心消费物价指数(即剔除食品以后的消费物价指数)和下游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见图3—14和图3—15)。
1704501865
1704501866
1704501867
1704501868
1704501869 图3—14 CPI非食品价格同比
1704501870
1704501871
1704501872
1704501873 资料来源:CEIC,安信证券。
1704501874
1704501875
1704501876
1704501877
1704501878 图3—15 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
1704501879
1704501880
1704501881
1704501882 说明:下游构成为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根据可贸易程度,剔除偏原料的纺织业,如木材加工和一定程度上可贸易的交运和通信设备,添加电力、热力,以及非金属矿物制品。
1704501883
1704501884 资料来源:CEIC,安信证券。
1704501885
1704501886 从年度的核心消费物价指数看,图3—14清楚地显示,在2005—2007年期间非贸易品价格维持低位,并小幅度下降,这与总供应扩张的预言是完全一致的。
1704501887
1704501888 从下游工业企业的销售利润率看,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其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这可能反映了行业资本深化的过程,即单位产出需要使用更多的资本来完成。一个相关的证据是从行业的横断面来看,利润率提高越显著的行业,其资本密度的提高也更大。
1704501889
1704501890 如果剔除这样的趋势,容易看到在2005—2007年期间,下游行业的利润率受到明显抑制,这与供应能力扩张的预期是一致的。
[ 上一页 ]  [ :1.70450184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