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605007e+09
1704605007
1704605008 结 语
1704605009
1704605010 中产阶级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两次工业革命的结果。从19世纪中期到计算机时代,技术变革帮助稳步增加的工人步入了中产阶级行列。从这方面来看,计算机革命不是机械化世纪的延续,而是彻底的颠覆。最近,自动化已经使由于20世纪办公机器和工厂机器的普及而诞生的就业机会有所减少。美国经济的重构并不利于中产阶级。20世纪80年代后的几十年在很多方面都跟19世纪初非常相似。19世纪初,机械化工厂造成了相似的劳动力市场中空化,给工人的工资带来了下行压力,使劳动在收入中的占比下降了,这对普通人来说是不利的。如果考虑到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中产阶级经历的命运逆转,那么最近民粹主义的回潮就没那么令人困惑了。蓝领家庭(尤其是那些认为他们的收入和地位原本应该提高的家庭)现在认为他们已经落伍了。我们很难相信如果中产阶级的下层成员工资上涨,同时出现了大量高薪工作机会,民粹主义还能保持这样的吸引力。
1704605011
1704605012 这里显然并不是说美国若在计算机革命刚开始时就停止技术发展,它现在就会更好。我们因工业革命未被卢德主义者中止而感到庆幸。和工业革命一样,自动化时代也给人们(尤其是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福利。但同样地,和工业革命一样,它从根本上重构了经济和社会基础,给劳动力市场中的许多群体带来了负面影响。与19世纪早期的相似之处肯定会被夸大。我们很难相信当代的美国人会去“黑暗如地狱般的工厂”工作。我们认为跟卢德主义者的物质条件相比,如今的穷人经历的苦难也没那么残酷了。2011年,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了一份煽动性的报告,题为“空调、有线电视和Xbox:在如今的美国,贫困是什么”。作者正确地指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美国穷人的物质生活标准得到了极大提高。曾是奢侈品的创新产品如今在所有家庭都很普遍:“2005年,政府认定的典型贫困家庭都有了汽车和空调。在娱乐设施方面,家里有两台彩电、有线电视或卫星电视、一台DVD播放机和一台录像机。如果家里有孩子(尤其是男孩),一般就会有游戏系统,比如Xbox或PlayStation。厨房里有冰箱、烤箱、火炉和微波炉。其他家用设施还包括洗衣机、烘干机、吊扇、无绳电话和咖啡机。” 78 甚至连卢德主义者也能接触到他们的曾祖们无法接触到的各种消费品:
1704605013
1704605014 关于遗嘱认证记录和其他资料的定量研究促使历史学家得出了结论,像时钟、家具、玩具、书籍、地毯、马车、珠宝、餐具、咖啡和茶具、画作和其他家庭装饰品等耐用品的消费不断增长,并在1680—1720年达到顶峰。这些商品大部分仍限定在中产阶级范围内——事实上它们可能已成为中产阶级的标志。然而到了18世纪,它们不断下沉到工人阶级消费领域,下沉到收入分配最底层的20%而且不具有技能的穷人和农民的生活中。 79 
1704605015
1704605016 如今的低收入家庭能接触到许多连文艺复兴时期的君主都无法享有的东西,这一事实无疑是数个世纪以来物质极大进步的证据。正如熊彼特所指出的那样,资本主义的成就不是为君主提供更多的丝绸长筒袜,而是“对应于工作量的不断减少,工厂女工们也能够接触到这些商品了”。 80 但资本主义的成就并不会抵消人们对日渐衰落的中产阶级福祉的担忧。很多必需品没有变得更便宜,对这一问题它也没有给予关心。由于通货膨胀的速度比一些工人的工资增长更快,对许多美国人来说,不管拥有多少电视机、微波炉、手机和电脑,他们还是越来越难以负担医疗、教育和住房的费用。许多曾属于中产阶级的家庭现在虽然算不上贫穷,但是也受到了冲击。原因之一恰恰是许多消费品的降价、自动化和将生产转移到海外降低了这些产品的成本。多数美国人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在劳动取代型技术变革的时代,商品廉价化的反面是劳动力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劳动力市场上受到影响。这正是在工业革命早期发生过的事情,它在自动化时代又一次发生了。即使我们假设自动化的再分配效应在长期内会达到平衡,就像19世纪末机械化工厂的情况一样,而且技术变革最终会造福所有人,但短期就是一些人的一辈子。
1704605017
1704605018 注释
1704605019
1704605020  1  B. Moore Jr., 1993, Social Origins of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 Lord and Peasant in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Boston: Beacon Press), 418.
1704605021
1704605022  2  F. Fukuyama, 2014, Political Order and Political Decay: From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o the Globalization of Democracy (New York: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1704605023
1704605024  3  由于美国从未经历过封建制,所以在这方面它是一个特例。
1704605025
1704605026  4  Fukuyama, 2014, Political Order and Political Decay, 407–8.
1704605027
1704605028  5  出处同上,405。
1704605029
1704605030  6  W. H. Maehl, 1967, The Reform Bill of 1832: Why Not Revolution?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
1704605031
1704605032  7  T. Aidt and R. Franck, 2015, “Democratization under the Threat of Revolution: Evidence from the Great Reform Act of 1832,” Econometrica 83 (2): 505–47.
1704605033
1704605034  8  D. Acemoglu and J. A. Robinson, 2006, “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Political Perspectiv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00 (1): 115–31.
1704605035
1704605036  9  G. Himmelfarb, 1968, Victorian Minds (New York: Knopf).
1704605037
1704605038  10  林德特认为这种联系在1930年后就不那么明显了。原因很简单,现在大多数发达经济体在民主程度上的差异很小。(P. H. Lindert, 2004, Growing Public, vol. 1, The Story: Social Spending and Economic Growth Since the Eighteenth Centu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704605039
1704605040  11  A. de Tocqueville, 1840, Democracy in America, trans. H. Reeve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2:237.
1704605041
1704605042  12  J. S. Hacker and P. Pierson, 2010, Winner-Take-All Politics: How Washington Made the Rich Richer and Turned Its Back on the Middle Class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77–78.
1704605043
1704605044  13  出处同上。
1704605045
1704605046  14  引自Lindert, 2004, Growing Public, 64。
1704605047
1704605048  15  关于庇护主义,参见Fukuyama, 2014, Political Order and Political Decay, chapter 9。
1704605049
1704605050  16  R. Oestreicher, 1988, “Urban Working-Class Political Behavior and Theories of American Electoral Politics, 1870–1940,”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 74 (4): 1257–86.
1704605051
1704605052  17  Lindert, 2004, Growing Public, 187.
1704605053
1704605054  18  R. D. Putnam, 2016, Our Kids: The American Dream in Crisis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7.
1704605055
1704605056  19  R. J. Gordon, 2016, The Rise and Fall of American Growth: The U.S. Standard of Living Since the Civil War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503.
[ 上一页 ]  [ :1.70460500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