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4641928e+09
1704641928 (2)如果蓝眼睛与棕眼睛的人有对数效用—财富函数,并且每个人当前的财富都是10000美元,那么,这些人会不会以(1)中的保险费率购买手表保险?
1704641929
1704641930 (3)给定(2)的结果,能否正确计算保险费率?它应该等于什么?每一类型的人的效用会怎样?
1704641931
1704641932 (4)假定保险公司对蓝眼睛的人和棕眼睛的人要收不同的保险费率。这些人的最大化效用与(2)与(3)中所计算的效用相比会怎样?(该问题是保险业中的逆向选择的例子。)
1704641933
1704641934 10.假定有两类工人:高能力的工人和低能力的工人。工人的工资由他的能力决定——高能力的工人赚50000元,低能力的赚30000元。厂商不能测度工人的能力,但是它却可以了解到工人是否有高中文凭。工人的效用由他们在工资上与为获得文凭所支付的费用上的差异所决定。
1704641935
1704641936 (1)如果高能力工人与低能力工人在获取高中文凭中的花费是一样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以存在一种高能力工人拿高工资、低能力工人拿低工资的分离的均衡?
1704641937
1704641938 (2)高能力工人为了获得高中文凭所愿意支付的费用最大数量是多少?如果有一种文凭可以让雇主去识别高能力工人的话,为什么对于低能力的工人来说,这种文凭一定要使其花费更多?
1704641939
1704641940 注 释
1704641941
1704641942
1704641943
1704641944
1704641945 〔1〕按公式(14.6),可知最高的买入价为
1704641946
1704641947
1704641948
1704641949
1704641950 微观经济学十八讲 [:1704632876]
1704641951 微观经济学十八讲 第十五讲 工资、寻找工作与劳动市场中的匹配
1704641952
1704641953 劳动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人们往往把工资看作是劳动力的价格,在标准的微观经济学理论里,工资被视为劳动这种要素的价格。劳动市场作为市场,当然具有市场机制的一些特点。但是,劳动、就业市场又是一个相当特殊的市场。其特殊性在于人与人是不一样的,你很难给出一个统一的价格来度量劳动的边际贡献,越是具有特殊才能的人,其工资水平越是难用竞争性的价格机制来说明。阿克莱夫(G. A. Akerlof)曾经把就业市场比作一个水坝,水坝里蓄着的水是有用的,水坝也在发着电,但同时仍有相当数量的闸门没有打开,水坝并不是满荷工作着的,在就业市场上,只具有低技能的工人即使不拿工资仍会找不着工作。这并不是由于这些技能水平低的工人的边际生产率为负,不,他们的劳动边际生产率仍是正的,但由于岗位本身的运转是需要成本的,当维持一个工作岗位的运行成本超过该岗位上现有工人的边际劳动贡献时,就是不支付工资,工厂仍会愿让在岗工人下岗,以便关闭岗位。这类似于水坝关闭若干闸门。(以上理论阐述,见G. A. Akerlof: “Jobs as Dam Sites”. The Review of Economico Studies (48): January 1981. pp. 37—49)。
1704641954
1704641955 就业市场的另一个特点是,该市场是信息严重不对称与不完全的。信息经济学的大师如阿克莱夫、斯宾塞(Spence)(见本书第十四讲)与斯蒂格茨(J. Stiglitz)等都运用信息经济学的原理对劳动就业市场做过分析,这些分析又反过来丰富与发展了信息经济学理论。因此,本讲的讨论是前两讲的继续与发展。
1704641956
1704641957 本讲的安排如下:第一节介绍经典的劳动要素市场理论;第二节引入“匹配”理论的某些基本范畴,来分析工作岗位与寻找工作的人之间的匹配关系;第三节专门讨论“效率工资”理论及其应用;在第四节,分析就业市场上的搜寻与匹配的若干理论模型;最后,在第五节,给出一个简单的搜寻工作岗位的例子。
1704641958
1704641959 微观经济学十八讲 [:1704632877]
1704641960 第一节 经典的劳动要素市场理论
1704641961
1704641962 这里讲的经典的劳动要素市场理论,是指新古典经济学的劳动要素市场理论。我们分两个问题对此加以介绍。
1704641963
1704641964 一、竞争性劳动要素市场
1704641965
1704641966 竞争性劳动要素市场是有大量劳动要素出售者(即劳动力)与购买者(厂商)的市场。这里,无论是劳动的供应者(工人),还是劳动要素的需求者,在劳动市场上,都只是价格接受者,工资率完全取决于供求关系的均衡。但是,由于购买劳动要素的厂商在其产品市场上可能是竞争性厂商,也可能是垄断厂商,因此,对劳动的需求曲线就会不同。
1704641967
1704641968 1.对劳动要素的需求曲线
1704641969
1704641970 我们已在第六讲与第七讲说过厂商对要素(包括劳动与资本)的需求函数。对于劳动的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它是由厂商的生产函数与要素价格导出的需求。例如,微软公司对电脑编程人员是一种引致需求,它不仅取决于当前编程人员的工资,而且取决于微软期望销售多少软件。
1704641971
1704641972 我们假设厂商已经拥有了资本(即安装好了它的厂房与设备,并且具备了必需的原材料),要问的是,该厂商要雇佣多少劳动?
1704641973
1704641974
1704641975 这取决于劳动的边际收入产出(marginal revenue product, MRPL)与工资水平的比较。按厂商理论,我们知道,在最优点,劳动的边际生产率MPL必须与实际工资率相等。与该点相对应的就业水平,就是厂商雇佣工人的人数或劳动需求量。但这里我们用MRPL,而不是MPL。
1704641976
1704641977 如何衡量MRPL?它是一单位额外劳动带来的额外产出(MPL),再乘以从一单位额外产出所得到的额外收益(MR)。
[ 上一页 ]  [ :1.70464192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