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093258
1705093259
汉语:我昨天上班迟到了。
1705093260
1705093261
主语时间状语目的地谓语
1705093262
1705093263
大家看明白了吗?主要区别就在于,英语都是把谓语放在主语之后,处在第二位置,而汉语则是把谓语放在了最后,主语和谓语中间间隔着状语等其他成分。这种区别并不是偶然的,我们给出更多的例子:
1705093264
1705093265
他们用树枝搭了个房子。
1705093266
1705093267
They made a house with branches.
1705093268
1705093269
我们顶着风跑步。
1705093270
1705093271
Were running against the wind.
1705093272
1705093273
她手里提着个购物袋走了过来。
1705093274
1705093275
She comes with a shopping bag in her hands.
1705093276
1705093277
火车准时到达。
1705093278
1705093279
The train arrived on time.
1705093280
1705093281
他们用英语交流。
1705093282
1705093283
They talk in English.
1705093284
1705093285
我和我的一个朋友结了婚。
1705093286
1705093287
I was married to a friend of mine.
1705093288
1705093289
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如果把汉语句子中的谓语像英语那样放在主语的后面,根本行不通,因为这是我们的思维习惯。
1705093290
1705093291
汉语和英语的这个区别经常会造成我们在表达上的混乱或者与地道的英语产生明显区别。比如前面的两句话,我们就有可能说成:
1705093292
1705093293
I ride bike to go to school.
1705093294
1705093295
I went to work yesterday and was later.
1705093296
1705093297
对照地道的英语表达,上面两句就显得有些拖泥带水。这两句比较短,即使费点劲还能勉强表达出来,但碰到比较长的,成分比较多的句子,像“她手里提着个购物袋走了进来”,我们有些学员干脆就没方向了:“提着”要怎么说啊?
1705093298
1705093299
这个特点给我们的启发就是,当你想用英语来表达某件事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先把这句话的主语和谓语(包括宾语)找出来,放在第一和第二的顺序把它们先说出来,然后再说其他的句子成分。有人问了,说完主语和谓语之后呢?后面的成分呢?这就是介词所担当的重任了。
1705093300
1705093301
说到这里,我们要对介词重新下个定义了,什么是介词?介词就是介绍句子中名词身份的词。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把preposition这个词翻译成“介词”倒是非常恰当了。再说得具体一点,所谓的介词,就是:用于标明句子中除了主语和直接宾语外担任其他句子成分的名词。
1705093302
1705093303
如前面的两个例句中,to school指的是目的地,by bike指的是方式,for work指的是目的地,school, bike, work在句子中都是名词,但却既不是主语,也不是宾语,所以需要分别用to, by, for三个介词来特别标明它们的身份。上面的其他例句也是如此,大家可以自己分析一下。下面再举一个典型的例子:
1705093304
1705093305
A bear walks from one end to the other end along a line under his owners order.
1705093306
1705093307
一只狗熊听从主人的命令沿着一条线从一端走到另一端。
[
上一页 ]
[ :1.70509325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