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203825e+09
1705203825
1705203826 “厚”,会意字,甲骨文从厂,从墉。
1705203827
1705203828 甲骨文“厂”像山崖之形,“厚”从厂,表示其意义与山陵有关;“墉”为城墙。山陵是大地之上隆起的高大土石,城墙是防御性建筑物,其形似墙而高厚过之。“厚”的字形以山顶与地面相距之远表示上下之厚,以城墙表示左右之厚。“厚”的本义为物体两个面相距较大,即如《说文·厂部》云:“厚,山陵之厚也。”
1705203829
1705203830 “厂”指可居住之处,或某一范围、区域;“日”为太阳;“子”指人。“厂”、“日”、“子”为“厚”,意为人的居住之处或整个区域宽大深广,能将阳光包蕴其中。“厚”可形容数量、质量,如厚重、厚望、厚礼;可形容味道,如浓厚、醇厚、厚味;可形容心胸气度,如忠厚、厚道、宽厚。“子”在“厂”下,象征天下之人;“子”在“日”下,表示为人处世要光明磊落。
1705203831
1705203832 《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苍天空阔何等高,只好弯腰又低头。茫茫大地何等厚,只好轻轻小步走。古人对天地的敬畏之情溢于言表。又如《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这里的“无厚”指刀刃锋利,没有厚度。
1705203833
1705203834 《广韵·厚韵》:“厚,广也。”“广”即多。《汉书·食货志下》:“民若匮,王用将有所乏;乏将厚取于民。”如果百姓的物质短缺,国君的用度也将匮乏。匮乏过甚,向百姓索取的则会越多。
1705203835
1705203836 “厚”由大、多之意引申为丰厚、富裕的意思,尤其指财富的丰厚。“厚生”指富裕人家的生活;“厚利”指很高的利润,很大的利益。《墨子·尚贤上》:“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官位不高的话,百姓就不会敬重你;积蓄的俸禄若不丰厚的话,百姓就不信任你。厚由丰厚、富裕又引申指财富。《韩非子·有度》:“毁国之厚以利其家,臣不谓智。”损害国家的财富使自己获利,我认为这是不明智的。
1705203837
1705203838 《易·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即大德、高德,最高尚的道德。人道如同天道,大地之所以能孕育万物,是因为它有着无比宽厚的胸怀,做人亦应虚怀若谷,兼容包并。只有具有大德或厚德的人,才能以宽广、仁爱的胸怀待人接物。因此,“厚”亦指人的品质。如厚道、忠厚、宽厚等。正所谓文如其人,含蓄蕴藉也是古代写诗作文的美学要求。
1705203839
1705203840 《礼记·经解》言:“温柔敦厚,《诗》教也。”“敦厚”是指诗文思想内容要乐而不淫、怨而不怒、充实浑厚、委婉曲折。温柔敦厚的美学理想要求情感思想的表达要无过无不及,要婉转附物,怊怅切情,要变化气质、涵养德行,优游不迫,而不能锋芒毕露、直白浅薄。
1705203841
1705203842
1705203843
1705203844
1705203845
1705203846
1705203847
1705203848
1705203849 土生说字 [:1705201888]
1705203850 土生说字 朴素
1705203851
1705203852 脸蛋漂亮不如体态优美,体态优美不如行为美好。
1705203853
1705203854
1705203855
1705203856 【樸】
1705203857
1705203858 pǔ pò piáo
1705203859
1705203860
1705203861 “朴”,繁体为“樸”。汉字简化前,“朴”与“樸”意义并不完全相同。
1705203862
1705203863 “樸”为形声字,从木,菐声。“木”为树木、木头、木材;“菐”为“璞”省,指未经雕琢的玉,泛指未经加工与雕琢。“木”“菐”为“樸”音读“pǔ”,本义可理解为树木或木材未经加工,保留原样。《说文·木部》:“樸,木素也。”
1705203864
1705203865 “朴”也为形声字,从木,卜声。“卜”为占卜。古时占卜用龟甲,龟甲处于龟的最外部,“木”“卜”为“朴”,是以龟甲比之于树,则为树皮。《说文·木部》:“朴,木皮也。”“朴”音读“pò”,本义为树皮。
1705203866
1705203867 “朴”为未被加工之木,即原木。《论衡·量知》:“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朴。”没有用刀或斧头砍断的木称之为朴。《老子》:“朴散则为器。”“道”的本质就像不经加工的木头一样,淳朴天然,人人可见,处处存在。《庄子·马蹄》:“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这是庄子反对束缚和羁绊,提倡一切返归自然的政治主张。不加雕琢的木材,才能保持自然,
1705203868
1705203869 “朴”由此引申为朴素、质朴,比喻人未经世俗污染侵蚀,保持天然本色。如《庄子·山木》:“其民愚而朴。”“朴”由本义引申为人未经世事熏染,或天性敦厚纯真,不加雕饰,如淳朴、朴素、朴实、质朴、返朴归真等。如《孔子家语·王言》:“民敦而俗朴。”“朴”常用来指人的品质朴实、俭朴。由此引申为指对待环境或者生活的态度,如“艰苦朴素”。
1705203870
1705203871 “朴”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命题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庄子·外篇》中就提出了“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观点。在庄子看来,朴素强调的是浑然天成,不假雕饰。因此,与其他人力所为的艺术美相比较,素朴之美是一种“大美”。一个人如果能以“朴”为标准来提升和净化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么,就能达到“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境界了。庄子的“朴素淡然”的命题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和文学创作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1705203872
1705203873 《元史·乌古孙泽传》:“常曰:‘士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身一布袍数年,妻子朴素无华,人皆言之,泽不以为意也。”意思是说,士大夫如果不能勤俭就不能养成廉洁的习惯,不能廉洁就不会有好的德行。所以,泽这个人多年来身穿布袍,妻子也朴素无华,旁人都议论纷纷,他却不以为然,毫不在意。古人推崇俭以养廉,廉以养德,认为“成由简朴败由奢”,“不勤则颓靡,不俭则不廉。”在当下的语境中,“朴”的思想愈发显现出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1705203874
[ 上一页 ]  [ :1.70520382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