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235374e+09
1705235374 与这些方法截然不同的是由Langacker(1990;1991,第7、8章)所建立的认知语法,这种语法认为:如果人们将这种主语—动词—补足语形式作为一种普遍的认知规则——主体/背景分离——的反映来理解,那么还是有可能为这些句法差异提供一个统一解释的。或者说得更确切一些:在一个简单的及物句中,主语对应于主体,宾语对应于背景,而动词则表示了主体和背景之间的关系。
1705235375
1705235376 如以下这对句子所示,主体/背景原则在解释对称结构时是最为可行的:
1705235377
1705235378 (a)Susan resembles my sister.(=例(1))
1705235379
1705235380 (b)My sister resembles Susan.(我的姐姐像Susan。)
1705235381
1705235382 正如本章4.1节一开始所提到的人脸/花瓶幻觉一样,选择哪一个句子成分作为支配成分是由说话者决定的。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表示凸显办法就是把优先选定的成分放在主语位置;这就像决定把人脸/花瓶幻觉看作是两张脸还是一个花瓶一样。一旦决定用Susan(句(a))或句(b)中的my sister(我的姐姐),在两种变例中被选定的主语是主体,它要比其他成分(背景)更凸显。这也就意味着句(a)中的Susan是以他人为参照而被评论,而句(b)则相反。虽然第二个成分没有主体那么凸显,但是它作为参照点也是重要的。
1705235383
1705235384 为了解释主语及补足语之间存在的凸显程度的不同,我们将分别使用句法主体(syntactic figure)和句法背景(syntactic ground)这些术语。(对于这种区分Langacker最喜欢的术语是“(小句)射体”和“(小句)界标”,但有时也会用一些其他术语。)
1705235385
1705235386 如同人脸/花瓶幻觉中的可转换的视觉情景一样,对称结构是很特殊的。句法主体的选择通常是由一些其他的认知原则所支配和限定的。接下来我们将讨论这些附加原则以及它们与主体/背景分离之间的互动。
1705235387
1705235388 角色原型
1705235389
1705235390 Langacker解释小句结构所使用最著名的认知原则是角色原型(role archetypes)。任何对现代语言学有一点儿基础的人都会知道,这一概念背后所隐藏的内容并不新鲜。因为“施事”、“受事”、“工具”、“感事”这些角色原型将让人们想到,是根据“格”(或者“行为者”、“参与者”、“语义角色”、“论元角色”)来分析句子成分的,就像近40年来大多数语言学派一直宣扬的那样(7)。其中的两个角色,即施事与受事,实际上来自于传统语法。所有这些用角色或格来进行句法分析的尝试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即建立一个以语义为基础的角色清单,以达到对小句句型的非动词性成分进行适当的分类。这就产生了大量不同的角色清单,但仍未建立一个确定的列表。
1705235391
1705235392 对于Langacker来说,这并不奇怪。在他看来,角色不仅是一种语言构造,也是我们用以进行语言处理及非语言的心理处理的众多认知工具的组成部分。角色原型源自于我们与世界互动的经验。从这些经验中我们知道我们能够使物体或者其他人发生位移或身体的活动(对原型施事(agent)的一种近似的定义)。相反我们也感受到了物体或生物受外部物理影响而产生状态变化或被移动到其他位置。这就是受事(patient)的定义,在这一广义的定义中也包括了Langacker的一个单独的“移动者”角色。工具(instrument)的角色原型则定义为施事及受事之间的媒介,感事(experiencer)角色则指参与心理活动(包括情感活动)的人。和一般的认知范畴一样,角色原型并不是离散的范畴,而是渐变的现象。正如Langacker所说,它们“不像艺术馆中所排列的一排塑像,而类似于群山的一些最高峰”(1991:285)。
1705235393
1705235394 然而,从小句成分回溯到认知原型,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我们怎么会知道哪一个角色放在主语位置,哪一个角色又放在补足语位置呢?正如对以下例句的分析所显示的一样,在一定情况下,所有角色原型都可在主语位置出现:
1705235395
1705235396 Susan is peeling a banana.(=例(2)) 主语=施事 Susan loves bananas.(=例(3)) 主语=感事 The hammer broke the glasses.(=例(4)) 主语=工具 The glass broke.(玻璃碎了) 主语=受事 这四种句型都是可以接受的,这是很明显的,虽然如此,但施事较之于其他的角色原型来说,更经常地被作为句法主体。问题是何以如此。Langacker又一次给出了一个以我们对于人与物之间互动的经验为基础的解释。
1705235397
1705235398 动作链、能量流及台球隐喻
1705235399
1705235400 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生物之间一个最基本的互动方式是物理接触。在认知语言学中,对这些接触的研究产生了几个重要的理论,特别是Talmy的动力驱动概念(8)和Langacker的对句子结构解释的组成部分的能量传递概念。
1705235401
1705235402 理论上说,最简单的实例是下面这种两个实体(物体和生物)之间的互动:一个实体充满能量,它是能量的来源;第一个实体接触了第二个;能量被传递给第二个实体并被它消耗。图4.12(a)说明了这种简单的互动,圆圈代表物体/生物,双箭头代表了实体之间的互动,曲线表示了能量被吸收的地方。
1705235403
1705235404
1705235405
1705235406
1705235407 图4.12  动作链中的能量传递(部分依据Langacker 1990)
1705235408
1705235409 如图4.12(b)所示,包括了几个物理接触事件的更长互动是有可能的,事实上这些互动是规律(即使是一个像Susan is peeling a banana(Susan正在剥香蕉)这种二成分结构也可说成暗含了第三个未被表达出来的成分,即,用她的手)。这引发了Langacker讨论动作链。动作链(action chain)的特点是:有一个能量“头”,是一个作为能量来源的物体或生物,从这一源头开始,能量向第二个实体传递,这样继续下去直到最后一个只消耗剩余的能量而不发散能量的实体,这个成分被叫做动作链的“尾”。为了强调能量流概念,Langacker利用了河流的隐喻,使用了“上游”(头)和“下游”(指动作链中的其他成分)这两个术语。
1705235410
1705235411 虽然能量流概念本身已经是隐喻的了,Langacker为了支持这一解释还是用了另一个甚至更为具体的隐喻,+BILLIARD BALL+(+台球+)隐喻。在被台球棒击发之后,白球被推向其他的球,如果这一物理接触有必需的力量,部分初始能量被传递到第二个球上,理论上第二个球会撞到第三个球,并将能量传递给它,如此继续下去。剩余的能量被软垫桌边冲吸收,或者,如果球击到了目标,就被台球桌的网袋所吸收。
1705235412
1705235413 +ENERGY FLOW+(+能量流+)和+BILLIARD BALL+(+台球+)隐喻又是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句法类型的呢?它们又是如何解释小句结构中角色原型与句法位置的配置呢?当表达出一个施事和受事的时候(如在Susan is peeling a banana(Susan在剥香蕉)中),施事对应于动作链的头,受事对应于尾,这似乎是相当明显的。既然施事是能量流的发起者,他或她在一定情景中就是最凸显的成分,因此被给予了句法主体即主语的地位。受事表现为句法背景或宾语。简言之,结果就是至少是在图4.12(a)中的二成分结构中,施事、动作链的头、句法主体三者相重合;受事、动作链的尾、句法背景相一致。这就以认知术语解释了为何施事多做主语,而受事多做宾语。
1705235414
1705235415 现在当我们转到三成分动作链时(图4.12(b)),也很容易把第一个成分看作施事,把最后一个成分看作受事。介于两者之间的表现工具的角色,充当能量传递的中间阶段。这一认知结构在语言上反映在句子Floyd broke the glass with a hammer(Floyd用锤子打碎了玻璃)中,施事被作为句法主体,之后是作为句法背景或宾语的受事以及工具(这里的认知顺序被倒过来了)。
1705235416
1705235417 然而正如Langacker所指出的,这个句子并不是这种动作链的唯一语言体现,其他视角也是可能的(参见5.1节)。比较一下图4.13,这里包括了两个不同的视角。句(a)提供了一个动作链的全面观察,句(b)和(c)只表达了某一部分,表达的部分由图(b)和(c)中的黑体部分来表示。特别的是,动作链的头没有以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句法主体或主语没有首选对象。图4.13说明了这一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主语的地位给了动作链中语言上表达出来的成分,是最远的“上游”成分。在图4.13(b)是工具(锤子),(c)中实际上则是动作链中的最后一个成分——受事(玻璃),在图中主语地位由特粗圆表示。
1705235418
1705235419
1705235420
1705235421
1705235422 图4.13 三成分动作链的语言体现(改编自Langacker1990:221,合并了一些例子)
1705235423
[ 上一页 ]  [ :1.70523537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