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237566
词汇范畴BIRD(鸟)的发展
1705237567
1705237568
根据Geeraerts(1992,1997)的说法(11),如果我们站在认知立场上,用原型范畴来理解词汇意义,那么词汇发展过程中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共存就可以得到最好的解释。这意味着,我们第一章里关于原型范畴的内容与词汇演变的历史视角也有关。由于我们无法把Geeraerts广博的体系全部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将选择几个关键的方面,并用本书中一直陪伴着我们的那些例子来说明它们,我们从BIRD(鸟)范畴开始。
1705237569
1705237570
图7.5说明了图7.4中所列的词汇演变的前三种类型:特化、泛化和隐喻,并显示了它们是如何影响BIRD(鸟)的范畴结构的。该表的中心部分是第一章图1.8的简图,图1.8汇集了BIRD(鸟)的范畴成员,或者更确切地说是BIRD(鸟)的下位范畴,以及把这些成员联系在一起的属性。因为这些属性在现在这个图中没有显示,所以也许我们应该扼要重复一下,BIRD(鸟)的典型属性绝大多数为范畴的中心成员(如>ROBIN<(知更鸟),>SPARROW<(麻雀),>BLACKBIRD<(乌鸫))所有,而较边缘的成员(如>OSTRICH<(鸵鸟),>FLAMINGO<(火烈鸟))具有少数的典型属性,并依靠家族相似性和其他次中心成员(例如鸵鸟、火烈鸟和天鹅、鹳一样,都有长长的脖子)相联系。考虑到传统上认为词汇演变牵涉一个词的整体意义,我们也许可以假设词汇演变也影响存在的整个范畴,包括范畴中心。看图7.5,你会发现情况并非如此。
1705237571
1705237572
1705237573
1705237574
1705237575
图7.5 关于BIRD(鸟)范畴的词汇演变的例子
1705237576
1705237577
先看隐喻演变,当然有这样的例子,它们映射基础是BIRD(鸟)这个原型的属性,例如“啁啾或歌唱”,“小而轻”,“会飞”和“有翅膀”。这样,“提供秘密消息的小鸟”(例(a))着重于前三个属性(啁啾/轻/会飞),而“飞机”(b)这一隐喻用法则主要依靠后两个属性(会飞/有翅膀)。
1705237578
1705237579
然而大多数隐喻用法似乎源自把BIRD范畴的边缘统一起来的家族相似性,而不是源自范畴的中心。以用bird(鸟)指囚犯(c)为例,它是由属性“关在笼子里”决定的。尽管这个隐喻也使人想起了鸟的很多其他特征,其中有中心属性“会飞”和“有翅膀”,但被关起来这种概念只是鹦鹉、虎皮鹦鹉及其他供观赏的笼中鸟的特点,不是所有的鸟都有的。用bird(鸟)指“不寻常或古怪的人”(d)似乎是着重于边缘属性“奇特的外表”,这适用于鸵鸟、火烈鸟、孔雀,也适用于鹦鹉和虎皮鹦鹉,而不适用于中心范畴成员。图中列在右边的例子甚至更极端。根据《牛津英语词典》中American Speech(美国语)的引文,限用于鸟(strictly for the birds)(e),意思是“完全无用”,这个用法和“吃马粪或牛粪的鸟”有关。尽管很多种鸟显然也在粪和垃圾堆中寻找谷物和昆虫的幼虫,但这无疑不属于和BIRD这一范畴有关的最突出的属性。最后,get the big bird用作“向演员喝倒彩”或“解雇某人”(f)的意思,则是源自鹅(但不是所有的鸟)发出的噪音。
1705237580
1705237581
回顾这些隐喻映射的例子,很容易看出它们实际上并不影响BIRD的范畴结构,更不用说改变它了。但是当整个部分从范畴中切除出来时,结果会是什么?BIRD这一范畴就经历了这个过程,当人们为了肉、蛋和羽毛而饲养母鸡和其他鸟时,它们汇集为一个独立的范畴。当BIRD范畴的原名,即古英语的fugol(现代英语fowl(家禽))被用来指这个新范畴时(见图7.5中的(A)),问题就更为复杂。
1705237582
1705237583
在古英语中,词语fugol指所有种类的鸟。我们现在不确知在盎格鲁-撒克逊时代BIRD这个范畴的状况,因为很显然无法获得主要的范畴结构描写工具,即让被试排出样本合格性等级和列举属性。但是除了像鸵鸟和火烈鸟这样外表奇特的鸟外,大多数鸟在现存的古英语文本中都有所提及,因此我们可以假定那时的范畴结构和我们现在的并非完全不同。即使我们没有把握准确描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原型,但是BIRD范畴好样本的主要属性可能和现在的相似。
1705237584
1705237585
那么,这个范畴名称转而指现代英语fowl所指的BIRD范畴的边缘成员,这个范畴结构是如何历经这个转变保存下来的?传统的解释会说,fugol被词语bird代替,bird的意义经历了泛化的过程(图7.4)。其背景是它的古英语形式bryd已经用于有密切关系的YOUNG BIRD(幼鸟)范畴(见图7.5中的(B))。这意味着即使在盎格鲁-撒克逊时代,bryd里的范畴结构就包括了BIRD范畴所有主要的属性(正如古英语fugol所表示的那样)。结果,这个范畴的中心区域就保持不变。它的稳定性保证了持续了几个世纪的从fugol到bird转换顺利完成。有段时间存在用bird指较小的鸟的倾向,而fugol(或中古英语foule)则越来越多地指较大的鸟,这使得转换过程更顺利。从认知上来说,这可以看作利用幼鸟的重要属性,即小这一属性的手段,看作帮助这个词语bird(鸟)从YOUNG BIRD(幼鸟)范畴转换为BIRD(鸟)范畴的拐杖。
1705237586
1705237587
总结一下我们关于BIRD(鸟)范畴的历时讨论,范畴结构跨多个世纪而表现出来的稳定性的确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要原因似乎是范畴的中心区域,尤其是原型,在很大程度上未受隐喻演变的影响,甚至也未受涉及BIRD(鸟)范畴的特化和泛化过程的影响。
1705237588
1705237589
原型转移和原型分裂:范畴COACH和IDEA
1705237590
1705237591
即使BIRD(鸟)不是这样,也有范畴的核心属性被替换的情况,这通常是语言外部变化的结果。这在传统上被称为替代或语义转移(图7.4),恰当的认知术语是原型转移(prototype shift)。COACH(四轮大马车)这个范畴的历史为这个过程提供了一个相当直观的说明,如图7.6所示(12)。
1705237592
1705237593
词语coach于16世纪引入英语,用来指大的、封闭的、四个轮子的、里外都有座位、马拉的车。在16和17世纪,这样的车主要是皇室和其他官员使用的。图7.6(a)说明了这种情况,图中范畴原型>STATE CARRIAGE<(贵宾马车)用粗线圈起。但是正如>STAGE COACH<(公共马车)的圆圈所示,随着马车越来越多地用来为普通公民常规的跨乡村服务,这第二个用法逐渐得到广泛使用。图(b)勾画了19世纪的情况,>STAGE COACH<(公共马车)取代了>STATE CARRIAGE<(贵宾马车)成为原型的下位范畴,但是把coach用来指铁路客车这种技术创新的成果时,新的竞争就出现了。最后,在图(c)中,为了帮助>MOTOR COACH<(公共汽车)成为新的原型,>STAGE COACH<(公共马车)被推向了范畴边缘,这再次反映了工业技术的发展。
1705237594
1705237595
1705237596
1705237597
1705237598
图7.6 原型转移:COACH范畴的发展
1705237599
1705237600
面对这个原型的概念内容所发生的这些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从>STAGE COACH<(公共马车)到>MOTOR COACH<(公共汽车)的变化,语言使用者受到的干扰是那么小,这是令人惊讶的。尽管原型发生了转移,但概念结构看起来似乎保持不变。如何解释这种显著的稳定性?
1705237601
1705237602
从认知的角度看,主要的原因是大多数重要属性,如“用于客运”,“大而封闭的车厢”,“有四个轮子”,“里面有座位”,都从老的范畴原型转到了新的范畴原型上了。在这些属性中,最重要的是“用于客运”这一功能属性。这个属性似乎已经把范畴成员拢在一起,即使其他方面的属性发生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一个例子是“动力来源”方面的发展,该属性从>公共马车<(>STAGE COACH<)的“马拉”,经过>铁路客车<(>RAILWAY CARRIAGE<)的“机车拖行”,再变到>公共汽车<(>MOTOR COACH<)的“自动推进”。这方面属性的发展变化确实显著。然而它并没有导致范畴完整性的瓦解,因为“用于客运”这一功能属性和上面提到的其他属性的联合力量取得了胜利。
1705237603
1705237604
但是有一个例外。如我们所见,尽管coach用作铁路客车可能满足了>STAGE COACH<(公共马车)和>MOTOR COACH<(公共汽车)之间的转换功能,但它反映出另一方面的新的背离。不像所有其他类型的车,铁路客车不能当作一个独立的单位单元使用,它不在公路上而在铁路上运行。尽管它们有共同的功能,如今公共汽车和铁路客车之间的差别一清二楚,以至于coach用于指>RAILWAY CARRIAGE<(铁路客车)的用法可以看作是分裂出了另一个原型。
1705237605
1705237606
这样的原型分裂(prototype splits)在具体物体领域中并不常见,但在抽象范畴中则常见得多。看看第三章3.1节隐喻部分已经论述过的IDEA(思想)这个范畴的演变,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在那一节中,我们试图说明某些隐喻(+CONTAINER+(+容器+)隐喻,+OBJECT+(+物体+)隐喻等等)如何影响这个大致可解释为“思想”(‘thought’)的范畴IDEA的全面的范畴化。为了得出更为细微的、也与历史相关的概念差别,我们首先应该看看图7.7中的例句。
1705237607
1705237608
1705237609
1705237610
1705237611
图7.7 IDEA(思想)范畴:例句和语义标签
1705237612
1705237613
粗略一看这些例子和附着其上的语义标签就能明白,变体(a)得到最普遍的语义标签,而变体(b)到(d)则被赋予更具体的释义。在认知语境中,可以认为这些标签大致表示了原型,因而我们期望每个标签都能代表定义不够清楚的例子(或者次要的范畴成员;Schmid 1993:188以次)。为了介绍历史视角,必须指出:尽管出于方便,所有例句都取自当代英语,但事实上这些例句确实反映了自15世纪词语idea进入英语以来,IDEA这个范畴所经历的阶段性。如果我们认为这暗示着从一个全局性的原型演变到更具体的“局部性”原型,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发展过程理解为原型分裂的一个实例。对照图7.8,这个图的基础是对《牛津英语词典》中例子的分析(Schmid,1996b)。
1705237614
1705237615
[
上一页 ]
[ :1.70523756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