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237666
我们的测试用例子是英语中语法化最著名的例子之一:实义动词go(去)演变成用来表达将来时的助动词(15)。认知分析合适的起点是Talmy(2000)提出的位移事件概念。如4.1节和5.2节所示,一个位移事件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主体在背景上移动的路径。假设有一条从A通往B的开放路径,主体(或射体)的移动总是指向终点B,换句话说,它有目标取向的特点。同时,射体的位置只有沿着路径不断变化,才能到达目的地或目标,这个发现证明了“动作/变化<>位移”(见3.1节)这种基本的相互关系。主体及其路径与背景形成对照,背景充当方向的参照点或“界标”,并且通常受说话人对世界现状看法的制约;这可以在“(当前)视点<>界标”这种相互关系中获得。
1705237667
1705237668
用这种方式分析位移事件,我们已经汇集了三个方面,即目标取向、变化和视点,它们将在所谓的going-to将来时的语法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使说明完整,我们应该考虑:射体的路径可以在概念上通过不同的注意力视窗来获取。Talmy自己的路径-视窗的开启的例子是:
1705237669
1705237670
The crate that was in the aircraft’s cargo bay fell out of the plane through the air into the ocean.(见图5.10)
1705237671
1705237672
(飞机货舱中的板条箱掉出了飞机,从空中落到大海里。)
1705237673
1705237674
在这个例子中,汇集了路径-视窗开启所有的三种可能性:开启起始视窗(out of the cargo bay),开启中间视窗(through the air),开启结尾视窗(into the ocean),但最后一种可能性更大,也是相当清楚的。对位移动词go来说,情况更是如此,它最可能和指称具体目的地的趋向状语相结合,而起始和中间视窗则被隔断,如例(1)所示。
1705237675
1705237676
Susan’s going to London next month.
1705237677
1705237678
(苏珊下个月去伦敦。)
1705237679
1705237680
She’s going to hospital/college/prison.
1705237681
1705237682
(她要去医院/学院/监狱。)
1705237683
1705237684
She’s going to London to work at our office.
1705237685
1705237686
(她要去伦敦到我们办公室工作。)
1705237687
1705237688
She’s going to work at our office.
1705237689
1705237690
(她要去我们办公室工作。)
1705237691
1705237692
You’re going to like her.
1705237693
1705237694
(你会喜欢她的。)
1705237695
1705237696
You’re going to be friends.
1705237697
1705237698
(你们会成为朋友的。)
1705237699
1705237700
You’re gonna like her.
1705237701
1705237702
(你会喜欢她的。)
1705237703
1705237704
You gonna like her.(非标准英语)
1705237705
1705237706
(你会喜欢她的。)
1705237707
1705237708
根据语法化,例(1)代表这个过程的第一阶段,对照图7.9,它选择了“开启结尾视窗”,并把“终点”选为前景。例(2)和例(3)显示了位移事件的前景化方面如何导致概念的扩展:具体目的地“可用其有关的目的来限定”(《牛津现代高级英语辞典》)(就像例(2)中的医院、学院或监狱这类“目的地”);如果加上与趋向状语多少有点密切关系的目的状语(如例(3)中的to work at our office),那就出现了第二种扩展。两个例子都强调位移事件的目标取向并因此指出目的地这个概念在语法化过程的第二阶段可向哪个方向扩展。如图7.9所示,第二阶段可以理解为一种转喻转移,其基础是+目标取向的移动代表有意的行为+(+GOAL-ORIENTED MOVEMENT STANDS FOR INTENDED ACTION+)这种关系,对于这种关系,“部分-整体”意象图式和“目的<>目标”(见3.1节)这种基本经验关系决定了它的映射域。受这个映射域控制,目标取向的移动(GOAL-ORIENTED MOVEMENT)这一源概念与有目的的或有意的行为(PURPOSEFUL OR INTENDED ACTION)这一更宽的目标概念(如例(4)中的going to work at our office)发生了概念转喻关系。因为有目的的或有意的行为这种概念是伴随将来设定的期望一起出现的,所以is going这一动词形式就在这个构式中获得了将来时特征。反过来,将来时和其他时态一样,在英语中通常用助动词表达,因此,出现从going-to将来时到助动词地位的降格,也就不足为奇了。
1705237709
1705237710
在这个层次的语法化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个隐喻扩展(图7.9中的第三阶段),在这个扩展中,有意的将来行为(INTENDED FUTURE ACTION)这个源概念转移到断定的将来状态(PREDICATED FUTURE STATE)这一目标概念上——或者,用通常使用的给隐喻加标签的格式,可表示为+断定的状态是有意的行为+(+PREDICATED STATE IS INTENDED ACTION+)。比较例(5)和例(6),挚爱的态度或友谊的状态是建立在说话者评价基础上的断言。这个隐喻映射再次受到以其位移事件(下面要较详细讨论的一个话题)为基础的映射域的控制。
1705237711
1705237712
和第二、第三阶段相比,最后一个阶段(第四阶段,由例(7)和(8)代表,但不在图7.9中)不再改变其意义,而只是记录随着最后降格为助动词地位而发生的音系和书写的变化。
1705237713
1705237714
1705237715
[
上一页 ]
[ :1.70523766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