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264948
1705264949
1705264950
1705264951
(a) (б) 第115图
1705264952
1705264953
a——中世纪的羊皮纸制作工匠(И.阿曼的版画,16世纪);б——手工造纸(И.阿曼的版画,16世纪)
1705264954
1705264955
由于羊皮纸造价高,加之手抄本抄写复杂,耗时很多,所以中世纪的书十分昂贵。书价昂贵,使得许多图书馆里用锁链把书锁在书架上;书的主人往往在遗嘱中除了房屋、土地或者手工艺品之外,还要指定唯一的一本书的占有人。
1705264956
1705264957
羊皮纸的昂贵往往使已经用过的旧书的羊皮纸用来重写。为此,人们把旧书收集起来,尤其收集那些古代的,信奉多神教的作者的著作,把原有的文句擦去并在行与行之间的空格处写上新的文句。这种在7—9世纪广泛流传的似乎有双重文本的书叫作“帕里姆普谢斯特”(即“刮过重写的羊皮纸古代手抄书”)。
1705264958
1705264959
在封建主义成熟期,由于识字教育和文化的某种提高,对书的需求增加了。从12—13世纪起,拥塞在欧洲各国大学中的大学生们急需廉价的书。医生、律师、学者和商人也需要廉价的书籍。因此,在13—14世纪,在西欧书籍的发展中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一种新的制书材料——纸——在欧洲出现并被广泛使用。
1705264960
1705264961
纸是公元2世纪在中国发明的(见第四章)。纸开始从中国流传到其他的邻近国家,尤其是中亚一带;它从中亚流传到阿拉伯人那里,然后由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北部的摩尔人那里并传入西班牙,再从西班牙传入中世纪欧洲的所有其他国家。13世纪,意大利、法国出现了造纸厂,在这以后不久,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也有了造纸厂。
1705264962
1705264963
与中国不同,欧洲的纸(58)在19世纪中叶以前只是用碎亚麻片制成。亚麻碎片用碱水、苛性钠或者石灰煮透,捣烂,接着用水稀释,再在大桶内把它研碎,直到把纤维质分开。然后用四方形的金属网把浆舀起来(第115图,б)。在空中摇晃网,水通过网孔流出,在网上则形成了含水分的纸张。把一张张纸放在绒布之间加压,然后挂在绳子上晾干。做成的纸有时涂上一层动物胶并用骨头把它擦亮。
1705264964
1705264965
纸的出现及后来造纸技术的完善使得书价大大降低,同时也为用印刷书籍代替手抄书籍创造了条件。
1705264966
1705264967
在羊皮纸和普通纸上都用墨水书写。与古代的墨水和近代的墨水不同(这种墨水是用烟黑制成,容易被洗去),中世纪的墨水通常是用“五倍子”(橡树叶上的木瘤)的汁制成,它具有很大的抗水性。此外,还使用铅丹制成的红墨水以及其他颜色的墨水。
1705264968
1705264969
鹅毛从6—7世纪起就取代了古代的芦苇秆笔,它被用作书写的工具。钢笔最早是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在19世纪才广泛使用。
1705264970
1705264971
除了羊皮纸和普通纸以外,几乎在整个中世纪还广泛使用早在古代就已出现的涂蜡的木板,用削尖的小木棍——斯提尔——在蜡板上刻出一个个的字。这些涂蜡的木板叫作tabula(第109图,б),它几乎成了中世纪的每位学者和学生经常使用的工具。
1705264972
1705264973
中世纪书籍制作技术(59)也是在同文字文献普及紧密联系的过程中发展的。
1705264974
1705264975
在封建主义早期,书籍制作业集中在修道院——这里是唯一的稍微能读会写的发源地。在小修道院中抄写书籍,有时由同一个人——修道士按笃信宗教的誓言或者修道院的任务将书加上插图和装帧。在大的修道院内有抄书的作坊——所谓“文献抄写室”。在文献抄写室中有细致的劳动分工。
1705264976
1705264977
从12—13世纪起,除了修道院的抄书室外,还修建了许多制书间,以及国家和大学的制书坊。在这些作坊中,制书的工作先由划红线匠(рубрикaтoр——来自拉丁语词ruber“红色的”)开始,他把每页纸画上格,打上线,留出装饰、姓名第一个字母、小型插图的地方。然后把这本未来的书的样本交给抄写匠,他把文句抄写下来;然后把一张张的书纸交给着色匠(миниaтoр——来自拉丁语词minium“铅丹”),他用红颜色把文句分成段落,给第一个字母上色;这些纸张再由着色匠交给插图匠(иллюминaтoр——来自拉丁语词illustro“照亮”),他用插图——彩画把书“照得光彩夺目”。准备就绪的书纸再交给装订匠,他把这些书纸缝合起来,然后加上书皮。
1705264978
1705264979
书籍的交易(特别到这一时期结束时)发展了,图书馆出现了,图书目录也流行起来了。
1705264980
1705264981
印刷术的发明对文字文献有很大的影响。
1705264982
1705264983
在欧洲,印刷术取代了缓慢的、繁重的手工抄书的过程发生在具备了必要的社会条件的时候。其中最主要的社会条件是:文化和识字教育的普及,由此产生了对比较普遍和廉价的复制科学、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方法的要求;社会生活的速度加快了,由此产生了对比较快速传播有现实意义的作品的要求。这种为印刷术的出现所必需的普及识字和加快社会生活节奏之所以发生,是封建社会内部新的资本主义关系发展的结果。
1705264984
1705264985
另外一些有利于印刷术产生的条件是:大量廉价的书写和印刷材料——纸——的出现;手工业生产的发展,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话说,手工业生产是印刷术必要的技术基础。
1705264986
1705264987
在西欧,印刷术的出现比东方要晚些(见第四章)。这主要是因为:大约在15世纪以前,欧洲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方面落后于东方一些大国。纸在欧洲出现较晚(12—13世纪)也是有影响的。
1705264988
1705264989
处于最原始的萌芽状态的印刷早就已经有了。这种印刷有两种主要类型。
1705264990
1705264991
最古的一种类型是用刻好的金属戳子或者石头戳子、木头戳子的无色或有色的压印法。无色的戳子压印法用来模压金属钱币和刻印各种货物——砖瓦(在埃及和巴比伦)、双耳陶瓶(在罗马)等的厂标。有色的戳子压印法主要用来盖印国家和私人文件,在硬书皮上作浮雕压印,还用来在手抄书中压印艺术性的第一个字母。
1705264992
1705264993
稍晚一些出现了木版刻印法,很可能这是通过中亚和阿拉伯人从中国传入西欧的。在欧洲,木刻印刷经常用来制作纸牌和图片,其中的文字是手写的;这种印刷图片中最古的(《圣耶稣基督图》《布鲁塞尔少女图》)属于15世纪初期。有时还用木版来印刷整本的书(历书、最通俗的教科书,例如多纳特的拉丁语法教科书)。这些书叫作“木刻书”(кcилoгрaфия“木刻”,来自希腊语词“кcилo”“木”)或者叫作“木版书”(блoчныe книги—блoк“木板”之意)。
1705264994
1705264995
木版书发行份数比手抄书大得多,价钱比较便宜。但是它却不能把手抄书排挤出去,因为在木板上刻出文句而且是反刻的形式,是一件很费力费时的工作,同时刻印的文字往往粗糙不堪,字迹模糊。
1705264996
1705264997
要推广印刷术,排挤手抄书,就必须有一系列使印刷和制作印刷形式的过程在技术上加以完善的方法,尤其需要发明金属活字以及发明制作活字的简便方法。15世纪中叶约刚·古滕堡找到了这些完善的方法。欧洲活字印刷的正式开始时间是1441年。
[
上一页 ]
[ :1.70526494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