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314433
1705314434
(1)作为二语学习者为了提高二语水平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学习策略体现在二语习得和使用的全过程中。
1705314435
1705314436
(2)学习策略是灵活的,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
1705314437
1705314438
(3)学习策略是可以教授、培训的。
1705314439
1705314440
3.3.2 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
1705314441
1705314442
学习策略研究的先驱者是卡尔顿(Carton)。1966年,他出版《外语学习中的“推理法”》(The“Method of Inference”in Foreign Language Study)一书,首次提出,不同的学习者会运用不同的推理法学习外语(Carton,1966)。
1705314443
1705314444
1971年,卡尔顿(Carton)发表论文《推理——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Inferencing:a process in using and learning language),专门讨论了推理策略的使用,并把推理策略区分为3种:语内线索推理、语际线索推理和语外线索推理(Carton,1971)。
1705314445
1705314446
自此以来,对学习策略的研究已有40多年的历史,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总的来看,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时期。
1705314447
1705314448
1.初创期
1705314449
1705314450
20世纪70年代中期,作为二语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的一个方面,针对学习效果好的学习者的特征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并很快发展为学习策略的研究。
1705314451
1705314452
这一时期的研究有两个重点:一是归纳并描述学习策略,二是对学习策略进行分类。即研究者主要致力于探索某项学习策略对完成外语学习任务的影响、调查成功的语言学习者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归纳学习策略并对学习策略进行分类。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想知道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学好二语,而有的人则不行。
1705314453
1705314454
受到卡尔顿(Carton)研究的启发,鲁宾(Rubin,1975)发现,成功的外语学习者在心理特征和学习方法上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她设想,一旦这些有效的学习策略被筛选出来,就可以教授给较差的学习者,使他们也成为优秀的学习者。
1705314455
1705314456
于是,鲁宾(Rubin)通过观察课堂、采集课堂影音资料、听取学生讨论、观察自己语言学习情况和收集教师的观察结果等方式,率先系统地研究了英语学习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并发表论文《“语言善学者”可以教给我们什么?》(What the“good language learner”can teach us?),堪称学习策略研究的奠基之作。
1705314457
1705314458
在文中,鲁宾(Rubin)总结了这些成功学习者通常采用的7项学习策略:
1705314459
1705314460
(1)乐于并善于猜测。
1705314461
1705314462
(2)具有强烈的交际愿望。
1705314463
1705314464
(3)不受二语知识的欠缺所约束,不怕犯错误,不怕出丑。
1705314465
1705314466
(4)不仅注重交际,也注重语言形式。
1705314467
1705314468
(5)不断实践,经常寻找一切交流机会。
1705314469
1705314470
(6)监控自己和别人的话语。
1705314471
1705314472
(7)关注语言形式在社会环境中的意义。
1705314473
1705314474
几乎与此同时,又相继出现了若干重要成果。主要有:
1705314475
1705314476
斯特恩(Stern,1975)发表论文《我们可以向语言学习者学习什么?》(What we can learn from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总结了10条学习策略。
1705314477
1705314478
黄——菲尔墨(Wong-Fillmore,1976)研究了美国5名5——7岁说西班牙语的墨西哥裔儿童英语学习的8项策略,其中包括3项社交策略和6项认知策略。
1705314479
1705314480
奈曼等人(Naiman et al,1978)对外语学习者的个人性格、认知风格和策略进行了研究,通过实证调查,总结了成功的语言学习者的5大策略。
1705314481
1705314482
这些研究,无论是在方法上还是在研究成果上,都给后来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但这些从实际出发的研究没有理论做指导,没有理论基础。这样就存在两个缺陷:
[
上一页 ]
[ :1.70531443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