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361653
按青海历代为藏族、蒙族占据,且为黄教祖师宗喀巴降生之地,故佛教寺院林立,高僧辈出。自罗布藏丹津变后,喇嘛人数虽多限制,而寺院之建筑,或加修葺,活佛之尊号或加封赐,故迄今依然有伟大之古刹,与崇高之法师,可资游览拜访也。
1705361654
1705361655
三十日 青海金融 兰州枢纽
1705361656
1705361657
中央银行,欲在青海设立办事处,前在兰州时,总行曾电兰行马主任蔚奇赴沪面商,已定行期,忽因双十二事变中止。此次余等赴青,兰行又托调查。昨在省府谈及,马主席及各省委,希望早日设立,并指定前某银行地址为行址。本日余道经其地,详视该屋地点尚宜,拟即函兰详告。至青海金融情形,前据马蔚奇君之调查,概况如下:
1705361658
1705361659
青海与甘肃原为一省,自清季至民初,向无票号或钱庄之设立,商业上资金活动,全由兰州调剂。自民国四年,始有甘肃官银号派员在西宁设立分号,至民国八年裁撤。民国十六年,甘肃省银行派员至西宁设立办事处,积极提倡银行业务,除汇兑存放款项外,兼代理省金库。十八年改为甘肃农工银行西宁办事处,二十一年裁撤。十八年春,西北银行总行,又派员至西宁筹设支行,时青海新建行省,人口增加,银行业务因之进展。十九年国民军东下,该行因之亦撤回。二十年马麒为青海主席,鉴于市面筹码之短少,筹设省金库,发行金库维持券。初截至廿四年九月,先后发出金库维持券约有七十万元,引起市面大恐慌。政府布告每元按现币二角收回。此后市面交易,全用现币,无任何纸币之流通,亦无任何银行之开设。近始有中央银行钞票流行市面。至现银之来源,向由兰州输入,因每年青海出产砂金、羊毛、羊皮、野生皮及各种杂粮等,多数运往兰州贩卖,在兰出售所得之货款,除汇拨外,大都运现银币回青海。至其去路,多流于番民聚居之地,因羊毛、青盐、牛羊、马匹等,多产于游牧之地,运至鲁沙尔、湟源、西宁等处,出卖后所得之款,除换青稞及应用物品外,多数携带现银币而回。从前蒙、藏人民,尚多用银块,近年始通行银币。又青海汇兑,因距兰州较近,其汇款之调拨,完全由兰州办理,直接在青海营汇兑业者甚少。每年市面银根紧急时期,为二、三、四、七、八、九等月,二月因系东路各皮客在青海收买各种皮张之时,需款较多,三四两月因河水解冻,羊皮、羊毛多在此时运出,脚价、税款所用亦多。七八九三月为羊毛上市之时,各商收买羊毛,需款尤巨,故以上数月,银根吃紧。各商号每月标期,款项之盈绌,亦向由兰州处理,余款则由兰州放出,短款也在兰州借入。西宁各商号行市所收之货款,亦按期送往兰州过付,可知青海金融以兰州为枢纽也。
1705361660
1705361661
三十一日 青海皮货概况 西宁手工一斑
1705361662
1705361663
余欲购皮货,偕友数人赴市搜阅,历数家无当意者。某号有一同乡,在西宁已数十年,谈及青海皮货业情形,据云此时已过期,好货均售罄,至青海皮张,多由外国人收买运出。西宁之熟皮业仅十七家,所制皮货之种类,有狐皮、猞猁皮、藏羔皮、紫羔皮、白羊皮、老羊皮、豹皮、狗皮等,猞猁皮甚少,藏羔皮以湟源为集中地,老羊皮最多,总计每年所制之各种皮货,约值二十余万元,此外手工业有栽绒毯行十余家,因毛较粗,制成之毯,不如包头、宁夏者之佳,故销路不广。又有铜匠业七家,制造家庭用品,如铜锅、茶壶、火锅、脸盆、痰桶等物,销路尚广。制手提纱灯者五家,其式有方形及圆形两种,其质顶底为木,周围为白纱,以竹圈并绳粘之,携之则高尺许,置之则成扁状,价廉物美,非常便利。各机关或商号几无人不备,上用红纸贴机关或商号名字,或个人之姓,因西宁尚无电灯之设置,路灯既少,且不明亮,晚又多风,纱灯最有用也。至于新式工业,有一百师所设义源祥皮革工厂,用简单机器所制各种皮件,十分之八九供给该师需用,出售于各界者甚少。又该师有一修械所,亦用简单机械,可修理枪炮,但无发动机。以上数种,如皮货、制革、毛毯等,因皮毛为青海之特产,如铜器、纱灯等,为青海今日社会之必需物品,故比较发达。
1705361664
1705361665
二月一日 回民教育 军政力量
1705361666
1705361667
回教阿訇向反对回民受教育,尤其反对入汉人学校,读汉文书籍。但马子香氏年来积极提倡回民教育,组织有青海回教教育促进会,为推进全省回教教育之枢纽。余前偕教育部所派庄泽宣君曾参观一次,本日又去参观,并详询该会及分会在全省各县所办学校情形,承告一切,并赠《昆仑月刊》数册,得各种情形如下:
1705361668
1705361669
一、该会组织为委员制,有委员九人,马子香氏为委员长,马宵石为委员兼教育长。下分总务部、印刷局及编辑社。总务部主任一人,下有事务、文牍、收发、书记等职员。印刷局有正、副局长各一人,并分经理部与印刷部,下有事务、营业、校对、印刷、排字、装订、铸字、石印等八股。余参观时见该局有铅印、石印、铸字、烫金字等机各一架,青海许多印刷物,均由此印,具有相当规模。编辑社有总编辑一人,编辑数人,出版有《昆仑月刊》及他种宣传品。并有视察员若干人,时赴各县视察分会及所附设之学校。总会经常费每月三百元,由地方农商界及热心教育人士捐助,至事业常年费,中央曾补助若干。
1705361670
1705361671
二、总会直接附设之学校,在西宁有高级中学校一所,民国二十一年开办,为青海最高学府,学生三百余人,教职员三十八人。其经费年由省库支领七成洋一万零七百三十五元,总会补助三百元,实即蒙藏委员会补助该会者。有中心小学校一所,十九年三月开办,原名锐威小学,二十年直隶该会,学生四百四十六人,教职员二十六人,全年经费八千余元,由马子香氏担任。该校为青海设备最完全之小学,每周有回文三小时,其他各校均然。又有第一两级小学校,民国二十一年开办,学生二百余人,教职员八人,全年经费二千元,由财厅补助及地方抽收。此外有贵德康屯两级小学校,二十一年开办,学生八十人,教职员四人,全年经费四百八十元,由基金生息。各乡村初级小学有十二所,皆二十一年开办,每校学生四十人至六十人,教员均一人,经费一百元至一百五十元,由地方摊收。又乐都南开两级小学校,二十年开办,学生百三十人,教职员三人,全年经费一千一百余元,由乐都县府补助及筏捐项下抽收。
1705361672
1705361673
三、西宁上五庄分会,附设学校有邦巴高级小学校一所,十八年成立,学生一百四十名,教职员六人,全年经费七千余元,由皮毛学捐项下收入。其他拉尔宁大寺沟的纳安布藏各有初级小学一所,学生一二十人至六十人,教员均二人,经费二百四十元至五百元,由地方摊收,不足时有由地方领垦荒地,每年收租若干石者。又鲁沙尔分会附设之学校有鲁沙尔两级小学校一所,民国二十一年成立,学生一百名,教职员六人,全年经费一千一百余元,由皮毛羊肠卫生检验各项下抽收。此外各乡有初级小学共十三校,每校学生二十人至五十人,教员一人,经费九十元至一百九十元,由地方摊收。
1705361674
1705361675
四、化隆县分会附设学校:有甘都两级小学校一所,十八年成立,学生百一十名,教职员六人,经费由马子香氏拨款五千元作为基金。又西关两级小学一所,学生八十名,教员四人,经费每年六百余元,由基金生息。此外各乡镇有两级小学四所,每校学生三十至六十名,教员三人或四人,经费或由地方摊收,或拨荒地收租,或由渡船抽捐,或由马子香氏补助若干。又初级小学五所,均二十一年成立,每校学生二十至五十名,教员一二人,经费由地方摊收。
1705361676
1705361677
五、亹源县分会附设学校:有初级小学十一所,每校学生三十至五十名,教员均一人,经费全年均一百二十元,由地方摊收。
1705361678
1705361679
六、循化县分会附设学校:有查家工、清水工两级小学各一所,学生均一百五十名,教员各八九人,经费由中央补助边疆教育经费项下每年各补助三千元。又瓦匠庄两级小学一所,学生九十名,教员四人,全年经费三千六百四十元,由马子香氏筹拨。此外各乡初级小学八所,每校学生二十人至一百八十人,教员一人至七人,经费各百数十元,均由马子香氏筹拨。
1705361680
1705361681
七、民和县分会附设学校:有川口两级小学一所,学生百七十余名,教员六人,经费每月八十元,有基金生息。万泉堡初小一所,学生一百一十四名,教员二人,经费全年三百元,由地方摊收。其余各乡初级小学共十六所,每校学生三十人至八十人,教员一二人,经费年各一百余元,由地方摊收。
1705361682
1705361683
八、互助县分会附设初级小学三所,二十三年成立,每校学生二十名至四十名,教员各二人,全年经费均百余元,由地方摊收。
1705361684
1705361685
九、大通县分会附设学校:有西关高级小学一所,十九年成立,学生八十三名,教员四人,经费地方捐款二千元,及马子香氏捐助一千元,发商生息。各乡有初级小学共十一所,每校学生三十至七十名,教员一人,经费全年各百数十元,由地方摊收。
1705361686
1705361687
十、湟源县分会:办有东关高级小学一所,民国二十一年成立,学生八十二名,教员五人,经费每年由羊毛项下抽收一千余元,由马子香氏拨给,产销局洋千元,由县长拨,地方款七百余元。
1705361688
1705361689
十一、贵德县分会,办有壬城高级小学一所,二十年成立,学生百人,教职员五人,经费由马子香氏补助,二千四百元发商,年得息四百八十元。
1705361690
1705361691
十二、同仁县分会,办有保安两级小学一所,学生百三十人,教员五人,经费由地方摊收。
1705361692
1705361693
十三、共和县分会,办有两级小学一所,学生四十人,教员一人,经费由地方摊收。
1705361694
1705361695
以上各学校教科书,均由总会发给,余参观时见楼上满堆,据云系马军长捐助,各校地址建筑费,大半为马军长拨给或捐助。可知马子香氏对于回教教育之积极促进矣。
1705361696
1705361697
二日 参观阿文学校 足见回民力量
1705361698
1705361699
上午马代主席约余参观阿文各学校,马氏年来在青一方提倡回民教育,一方亦提倡回回宗教,故除由回教教育促进会办理全省各小学校,促进回民教育外,又由马氏捐助设立许多阿文(阿拉伯文即回文)学校,有中学,有男女小学。首参观北关私立阿文中学,即在回教礼拜寺内,建筑宏壮。前为中学部,有学生两班,七十余人,研究高深之阿文。后为小学部,有学生百数十人。中学生有二教室,小学生即在大廊下,有低木凳数十,无桌。中学生用石印之教科书,小学生用小木牌,上书阿文,持而读之。据校内一木屏上所书,此校原址,为清康熙时马焦录氏所建。继赴私立女子阿文小学校,距中学仅数百武,时将放课,女生约百人,全体环立作方形,皆头戴绿色风帽,有三领班及教员一人居中,先呼某口号,群随呼之。据云为回教净身之语,余不解也。
1705361700
1705361701
按西北为回民之集中地,尤以青省为多。回民以回教为其中心思想,其一切文化,言语行动,风俗习惯,日常生活,俱规定于可兰经内,毋稍逾越。因之回民集中之地,具有清真寺,寺多附设阿文学校,读阿文,即备研究回教经典也。据调查青海全省各县,清真寺分为三等,八十家以上者为大寺,八十家至五十家者为中寺,五十家以下者为小寺。西宁有大寺十七,中寺十四,小寺二十七,共五十八寺。化隆有大寺六十四,中寺五,小寺十六,共八十五寺。大通大寺十一,中寺二十,小寺三十一,共六十二寺。循化大寺十六,中寺二十八,小寺十九,共六十三寺。亹源大寺六,中寺十,小寺七,共二十三寺。互助大寺二,小寺七,共九寺。湟源大寺一,余未详。乐都大中小寺各一。民和大寺十六,中寺十八,小寺二十四,共五十八寺。各县大小共计三百六十一寺。以化隆县为最多,闻该县有回民七千五六百户,约五六万人。他如循化、大通、西宁、民和等县,亦各有数万人。可知青海回民之势力,且握有军政权,更不能仅以人数计也。
1705361702
[
上一页 ]
[ :1.70536165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