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362347
1705362348
未几出山,为一大平原,惟因为寒,全为草滩而非农田。但有车道,直行有营房,为青军驻地。余等偏西行,至尕海沿宿,甘、青呼“小”为“尕”。青海湖附近有许多小海,因名“尕海”。其地为大草滩,因近湖,且大雨后,水滩无数,绿草如茵,插帐虽少困难,而放马则极方便,故决定即宿其地。本日途遇牦牛队携犬数头,为赴草地经商者。又有来者一队,系某活佛赴塔尔寺礼佛者。远望红、黄色服饰及马匹,疑为欢迎者,近始知之。又山中驼、马死尸甚多,据送余之兵士云,每年来往经此道之骡马约万头以上,死者约二千余头,可谓努力边塞之牺牲者。
1705362349
1705362350
余等每日出发时,前站一小队先行,据云渠等今日所行之道为另一路,曾望见察罕城与青海湖,余等则未见也。察罕城在察罕托罗海山之南,其山为日月山之分支,蒙语“察罕”“白”意,“托罗海”“头”意,谓白云常覆于山头也。清圣祖亲征噶尔丹,遣使宣谕诸部落会盟于其地。雍正时平罗卜藏丹津之乱,亦诱诸部落盟于其地。道光三年,以其地当孔道,建城堡,青海长官每年祭海,召集蒙、藏王公千户行会盟礼于其中。光绪三十三年复建海神庙于城外,余民国十六年祭海时,即在庙内。城已毁圮,迤西为将军台,可望见青海湖。察罕城东北距湟源一百二十里,东距哈拉库图七十里,南距倒淌河十余里,附近可垦。
1705362351
1705362352
青海湖中心有海心山,西历一九〇七年(即光绪三十年建海神庙之年)夏俄人科次罗夫以布船渡水至山上,土人以为天神,科氏测得山在湖中部,湖之最深处约一百二十呎,表面水温为华氏五十八度。海心山地质从黄岗岩与含云母之片麻岩而成,湖岸三五里为矽质。
1705362353
1705362354
十五日 途中雨水成河 道旁野花似锦
1705362355
1705362356
早七时半就道,西南行,大雨不止,重裘犹寒。行草地中,道路泥泞。旋入山,但低而不陡,忽上忽下,愈行雨愈大,道中水流成河,约三四小时出山,为一大平原,田畴青青,一如内地,渠水纵横,经十余次,多系因雨而成。沿途无一人家,但野花盛开,如狼毒花、马莲花及某种小黄花,满布草原,如铺锦毯。
1705362357
1705362358
下午一时抵恰卜恰,距尕海沿约五十里,即插帐宿高崖上,无草,但其地农业甚盛,有干草,宿后燃牛粪烤湿衣,藏民男妇群来参观,均赤足,仅衣无面老羊裘一袭,惟面目清秀类汉人,询之大半汉父藏母也。未几有马营长全顺来欢迎,据云营盘距余等宿地约十里,本日温度四十三度,气压五零一。
1705362359
1705362360
十六日 恰卜恰另有天地 共和县新辟乐园
1705362361
1705362362
因连日大雨,衣物尽湿,本日天晴,休息一日,以便晒干衣物。且此地为农业区域,距村庄、军营俱近,有柴有草(干草),并有恰卜恰河水,亦方便,故未行。宿地在崖上,恰卜恰河两岸为崖,各高二三十丈,东西相距六七里,中为河谷平原,南北屈曲狭长,直到共和县约三十里中,田畴错列,渠水纵横,气候温和,为塞外乐土。居户农民半为汉人,系前青海垦务局所招来者,但皆贫民,大半为藏民服役。
1705362363
1705362364
共和县原为郭密地,有千户,每年向人民征税甚繁。自县府成立后,令人民仅纳粮一种,由县府将所得粮之十分六交于千户,一切诉讼等权归于县府,人民称快,不知有千户矣。
1705362365
1705362366
下午至恰卜恰乡访乡长,并与一川人谈,据云:此地原为蒙古日里克贝勒辖地,后归公,五十年前,始开垦,现全为农民。此乡多藏民,大半系四五十年前自巴戎县移来,数年前尚以畜牧为副业,因民国二十年以来,连年兽疫流行,羊全病死,迄今纯为农业矣。农产品小麦为主,青稞、豆类次之,盖此地两面为崖,风少而暖,又有恰卜恰水可资灌溉,以故农业甚宜。自改县后,此乡有六十三家差,每差给地一石五斗,房院一所,每年纳粮二斗,及其他杂差约需粮一石二斗。每年丰收时,一石五斗之田,可得粮七石余,除纳各差外,可余六石,衣服约需三石,歉收时借款纳差,每借一石,次年还一石二斗,借银息略同。给差时由乡长办,乡长有二人,一系老主席(马麒)时所派,一系新者,轮流,差民房地子孙可承继占用,但不得出卖。婚姻自由,婚前恋爱自由,故花柳病甚多,患者十人而八,但婚后尚大半守贞。男娶女时聘礼多者二百元,女赘男时亦付金于男家父母。人死天葬,请僧诵经二日至十四日,送丧时全村男子全帮忙,主人须招待饮食,每轮流至数日。寺庙距此村数里有谦日寺,甚富,有马数百头,羊数千只。本日雨雹,大如豆。
1705362367
1705362368
十七日 沙珠玉乡多沙漠 短小教师忘短字
1705362369
1705362370
早七时行,失一骡,广漠无人烟,无法觅得。本日途中全草地,且半为沙滩,草亦为茎干叶硬之草。沙中草坟无数,盖根系结,周围之沙被风吹去,留为坟状。黄牛群时见其间,一切景况,有类蒙古大沙滩。约四十余里,滩竟,望见一水,名大连海,复行十余里,抵沙珠玉乡。有一水渠,据云此水由察罕盐池来,流经五站之远,一带土房棋布,渠水纵横,农田有小麦、青稞、油菜、山芋等,一望青青,风景大异,即宿其地。
1705362371
1705362372
余等宿草地中,望见村庄不远,渡水往游,至一萧姓家,据云此地原为都休千户地,名郭密,现名沙珠玉,上下村。民国十四年,有河州人来,始开垦,不数年移来汉、藏、回民百户以上,因前年旱灾,去年初即降霜成灾,两年农田歉收,多逃亡,现两村仅七十余户,汉、藏民约相等,均为差民,种公家地,每差规定年纳粮三四斗,实际每年差需一石。水田丰收时,每亩青稞二石,但因多雹,霜又早降,故每歉收。又畜牧者有草头税,每马一匹或牛二匹或羊二十头,每年俱收羊毛三斤半,其余羊毛,定价每百斤二十元(用二十两秤),全归义源祥收买,半付茶叶,半付现金。闻该号运售天津,每百斤约七八十元。
1705362373
1705362374
上沙珠玉有一短期小学,教汉人子弟,共十二名,教员一人,循化人,初小毕业,年十五岁,每年薪金八十元。余等请其书学校情形,将短字矢旁书在右面,豆旁书在左面,可知其程度矣。但初小毕业生,亦无足怪。据云共和县除县城高小一所约二十余人外,有加磨台及加什达初小各一所,又哈什吐亥及本村短小各一所,惟所用课本为教科书,已难能可贵矣。
1705362375
1705362376
宿地海拔三千二百二十公尺,温度最高华氏五十六度,晚四十度。农田中正除草,有汉、藏妇女在田中工作,互相唱歌,其声清越,据云多为他人工作,每四日得工资青稞一升。
1705362377
1705362378
十八日 河名甘草 族皆郭密
1705362379
1705362380
早七时就道,因本日拟宿切吉,途程较远,故黎明即起,同人以明日可赶至大河坝,无不兴奋。初西南行,经大草滩,全为沙原,大类蒙古,且有沙丘起伏,高丈许,细软成波状,风吹沙动,如走马灯,有草处坟起,遍地累累。未几左方见一河流,行约四十里,渡河,俗名甘草河,有小河,藏名香儿错,汉人名曰甘草海,因附近产甘草也。旋登一陡坡,坡上为平原,约十余里,又下坡,行滩中,望见远山积雪,风景颇佳。滩中到处积水,现紫色,不知何故。
1705362381
1705362382
旋上坡,又为一平滩,草滩中有牛马,远望见土墙,知有人家,已至切吉滩矣。又行十余里,下坡,至切吉,宿于山麓水滨,时已下午五时许。本日行约八九十里,且登坡渡河,经水渠无数,人马俱困,幸宿处水草丰美,骡马得饱餐饱饮也。
1705362383
1705362384
附近有居民,据云皆郭密族(郭密族分布甚广,分上下郭密,上郭密土沃农牧兼营,下郭密地瘠多游牧,昨日所经者当为上郭密,本日为下郭密)。现有总千户一员,千户一员,百户九员,共辖九族:曰尕让族,曰江拉族,曰多利族,曰登楞族,曰火木族,曰质盖族,曰作什拉族,曰当加呼却族,曰贺加尔族,共约四千户。
1705362385
1705362386
十九日 黑帐房犬吠羊鸣 大草滩兔驰鸟飞
1705362387
1705362388
早六时半即就道,因本日须赶至大河坝,路更长也。初沿切吉水行沟中,旋入山,有黑帐房数座,犬吠时闻。余与马营长入一帐中,帐外有木桩,系一猛犬,吠声唁唁,经主人叱之,余等始入帐。所谓黑帐房者,非白毡围成之蒙古包,亦非白布、蓝布缝成之军用帐棚,或普通帐棚,乃系黑牛毛织成之布,数幅相缝,以绳与竿系架之,状如覆斗,前面大开为门,移动甚易,青、康、西藏游牧区域皆用之,大致相同。帐内中为长灶,高四尺许,前狭后宽,上有粪仓,碗覆其上,盖牛粪即薪也。两旁隙地,食于斯,寝于斯,工作于斯,客来坐于斯。
1705362389
1705362390
余等坐后,有一藏妇为余等烹茶,其装束颇奇,如背垂银物如小碗,项系红黄珠串,尤奇者手镯以多为贵,左腕有九,惟皆化学制,价甚廉耳。胸前有银盒,内为护身佛,此帐固中产家也。帐内有羊羔数头,长尺许,时鸣求母。
1705362391
1705362392
旋乘马前行,仍为草原,山麓阴处有积雪,四面山顶上亦有白雪皑皑。约行五十里出山口,为一大草滩,时见群兔出驰,小鸟飞鸣,足破岑寂,并遇野马群奔腾而过,王翻译信安击毙其一。滩长三十余里,小草密生,鸟兽繁殖,想见古代中原状况。惟树木缺乏,故野兽甚少。午后遇雹,大如豆,顷刻满铺草原,但顷刻又晴,未几望见营房如城,马营长等驰马来迎,至营房前下一大坡极陡,余等下马步行,约二十分钟始至沟底,帐房架沟中水滨,两岸悬崖如山,实则上为平原,中被水冲,不知几经年而成耳。
1705362393
1705362394
二十日 助勒盖宜农垦 大河坝通汽车
1705362395
1705362396
本日仍宿大河坝未行,夜中降霜甚浓,帐房全白或结成冰块,原上海拔为四千零七十公尺,沟中为三千八百六十公尺,相差二百余公尺,如宿原上,更当寒冷,午雨雹极冷。但未几又晴暖,午后复雨雹。
[
上一页 ]
[ :1.70536234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