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366161
同时,东汉还知道天竺/身毒只是一个地理名词,不是具体国家名称,这个地理名词由数十个国家和数百个城市组成,每个国家都有国王,每个城市都有城市长官(称为城长),它们都称自己是身毒。[109]在东汉时,身毒的大部分是属于贵霜的。
1705366162
1705366163
除了贵霜控制的北印度,东汉人还知道了南印度的存在。在当时所谓天竺/身毒多指北印度。这主要是由于印度南北的人种有着巨大的差异,北方人中雅利安人(印欧人)比例较高,而在南方,肤色更深的早期印度人(达罗毗荼人)却占了主导地位。在人类历史早期,雅利安人从北方地区来到印度,之前印度存在着分布在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河文明,也就是所谓“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雅利安人到来后,印度河文明被压缩到了印度南方,形成了如今的达罗毗荼人社会,而北部则由肤色更浅的印欧人(雅利安人)统治,形成了分化。
1705366164
1705366165
另外,北方由于平原多,主要是陆地模式;而在南方,中间是高原,人们大都生活在海岸两侧,所以成了海洋文化的代表。
1705366166
1705366167
在东汉时期,身毒南方的东海岸有一个大国叫朱罗国[110],首都是沙奇城,也就是现在著名的甘吉布勒姆(Kānchīpuram)。朱罗国是一个主导了印度洋贸易的国家,在与东南亚地区乃至中国南方的海洋贸易中,朱罗国是一大中转站。
1705366168
1705366169
在印度东面的缅甸也已经进入了东汉人的视野,缅甸当时的人种是骠人,他们在伊洛瓦底江河谷建立了一系列的小国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磐起国,首都可能位于现代城市卑谬附近,称为室利差旦罗。
1705366170
1705366171
在更远的西方,东汉所在的大部分时期里,波斯地区仍然是安息帝国(即帕提亚帝国)的天下,但安息之外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705366172
1705366173
在西汉时,整个叙利亚、埃及和欧洲地区还没有合并成同一个国家,其中叙利亚属于塞琉古王国,埃及属于托勒密王国,这两个国家都是从亚历山大帝国中分裂出来的,分别被中国人称为条支和黎轩。但到了东汉时期,塞琉古王国和托勒密王国都不存在了,崛起的是位于欧洲的罗马帝国,东汉称之为大秦。于是,条支和黎轩都不再具有政治意义,而是变成了地理名词,条支指的是叙利亚地区,而黎轩变成了大秦的同义词。[111]
1705366174
1705366175
东汉时期,班超曾经派甘英出使西方,甘英到达了叙利亚海岸,没有渡过地中海,但他带回了不少关于大秦的消息,使得中国人对大秦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其中比较重要的信息包括:与中国的城池不同,大秦的城池都是石头的;大秦有着完善的道路系统和邮传系统;大秦的国王不是世袭的,而是通过选举产生的。
1705366176
1705366177
这一切都和罗马帝国的实际情况是相符的,也表明,到了东汉时期,位于欧亚大陆南北两端的两个超大帝国的确相遇了。
1705366178
1705366179
在公元166年(延熹九年),据称有大秦使者从南海过来进贡,送来的东西包括玳瑁、象牙、犀角等物。这件事显得非常蹊跷,因为罗马帝国的使节竟然会走海路过来,送来的东西还大都是海道上的寻常物品。
1705366180
1705366181
但是,这件事似乎又不可完全否认,因为史籍上记载了大秦王的名字叫安敦。这个说法是非常准确的,当时,罗马帝国恰好处于巅峰时期,在经过了建国初期的内乱之后,先后出了五位贤帝,即所谓的“五贤帝”,最后两位被称为“两个安东尼”,老的叫安东尼·庇护(Antoninus Pius),公元138年到161年在位,小的叫马可·奥勒留·安东尼(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112],是老安东尼的养子,又被称为小安东尼,在位时间是公元161年到180年。[113]
1705366182
1705366183
大秦使节到来时,恰好是小安东尼执政时期,所以,不管来的那个人是不是真的大秦使节,进贡的事是一定发生过的,确实有人以大秦的名义到过中国。
1705366184
1705366185
这也证明,在东汉时期,从地中海经过西亚陆地,再通过海洋到达中国,即便不是有船只直达,经过数次转运之后,也已经有一条开通的道路了。
1705366186
1705366188
海外异草
1705366189
1705366190
张骞通西域之后,除了汉武帝主导的马匹、宝物和鲜血交流,虽然西域的贸易量并不大,但民间的各种交流却在快速地进行着,这就产生了中国和西方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物品大交换。
1705366191
1705366192
在这次交换中,除了丝绸作为汉朝的主打产品,也有一系列的农产品传到了西方和印度,最著名的就是桃和杏。[114]在张骞之后,这两种原产于中国的水果被丝绸商人带到了西方,最早于公元前2世纪(一说公元1世纪)进入伊朗,之后又经过亚美尼亚、希腊到达罗马(公元1世纪)。
1705366193
1705366194
与此同时,在公元2世纪的贵霜王迦腻色迦时代,中国的梨和桃传入了印度。关于中国的梨和桃如何传入印度的故事,竟然是由玄奘记录下来的。[115]根据玄奘的记载,由于迦腻色迦声名远播,位于现代中国河西走廊以外的国家纷纷送出人质前往贵霜。迦腻色迦王厚待了这些人质,每年给他们换三次地方以应付寒暑变化,并派遣了卫兵保证他们的安全。这些人质的冬日居所被称为“至那仆底”,也就是“汉封”的意思,这个名字就演变成了这个小国的国名。这里原本没有梨和桃,正是这些人质带来了这两种水果,并传入了印度。所以,桃被称为“至那你”,也就是“汉持来”的意思,梨被称为“至那罗阇弗呾逻”,意思是“汉王子”。
1705366195
1705366196
中国人将桃、梨、杏传往西方的同时,西方的大量植物也随着商业交流而遍布中国的土地。这些植物许多都带有“胡”字(如胡桃),也有直接带“波斯”两个字(如波斯枣),或者“安”字(表示中亚,如安石榴)。
1705366197
1705366198
当汉武帝到大宛寻求宝马时,使者们还把一种专门给马吃的食物带回了汉地,它就是苜蓿。苜蓿的原产地可能在波斯一带,当公元前5世纪波斯王大流士发动希波战争时,这种植物也随着军队传入了希腊,之后进入欧洲其他地区。苜蓿向东传播途径是从波斯进入了中亚地区,在大宛广泛种植,到了张骞时代,又被中国人发现了,跟随西域宝马一同来到了中国。[116]汉武帝由于喜欢马匹,也将苜蓿种满了各种离宫别苑。[117]
1705366199
1705366200
苜蓿只是动物的食物,而另一种水果则代表了享乐精神。尼采认为希腊精神有两种代表,一种是代表了理性的日神精神,另一种则是代表了狂欢的酒神精神。欧洲之所以多酒,是因为欧洲人很早就使用葡萄酿酒。葡萄酒可能是人类最容易获得的一种酒,只要把葡萄汁放在容器中,不再需要放其他任何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发酵成酒。但希腊、罗马等地的葡萄也并非原产,它们可能来自中东或者埃及。埃及人在公元前三四千年的时候就有了葡萄酒。葡萄在中亚地区也分布广泛,张骞去往中亚时,发现那儿有很多葡萄酒。比如大宛就以酒闻名,富人们以储酒为乐,最多可达万余石,放十几年都不会坏。
1705366201
1705366202
这种酒和中国的米酒比起来,度数更高、更稳定,口感也更好。在政治上总是找不准方向的张骞,在物种引进上却拥有超前意识,在他的努力下,葡萄也引入了汉地。
1705366203
1705366204
除了这两种明确为张骞带回的植物,还有许多植物被认为与张骞有关。比如,果仁长得像人大脑的“胡桃”(就是现在的核桃),就被认为是张骞引进的。[118]胡桃的原产地可能在波斯的北部,但除了传闻,并没有其他有效的证据证明是张骞带入中国的,只能认为,胡桃的引进可能是在张骞通西域之后,由不知名的商人慢慢地带到了中国。[119]在汉代,皇帝的上林苑里已经种上了胡桃树。[120]
1705366205
1705366206
另一种重要的产物,最早被中国称为“安石榴”(就是现在的石榴),也是来自伊朗地区,它也被冠以张骞引进之名,[121]但同样没有证据,只能说可能是由汉代不知名的商人传入。从“安石榴”这个名字来看,它可能是从“安国”和“石国”引进的。
1705366207
1705366208
除了这四大作物,在这个阶段从西域引入的作物还包括胡麻、藏红花、芫荽、胡葱、胡瓜(黄瓜)等,都被和张骞挂上了钩,却一直缺乏可靠的证据。
1705366209
1705366210
除了在植物上丰富了中国人的生活,西方还带来了许多文化方面的变化。在中国古代,受西方音乐影响最大的是唐代,但在汉代张骞之后,一种叫胡笳的乐器已经传入了中国,由此带来了胡乐。汉武帝时期的李延年更是根据传入中国的一首胡乐,创作了28首曲子。[122]汉代有名的蔡文姬创造了《胡笳十八拍》,就是在胡笳的伴奏下演唱的一首乐府诗。
[
上一页 ]
[ :1.70536616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