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464861e+09
1705464861 1948年,李雪曼返回美国,担任了西雅图艺术博物馆的助理馆长,那是一个大有前途的新职位。该馆的创建者是理查德·富勒馆长,以及他的母亲玛格丽特·麦克塔维什·富勒。母子两人也是该馆的主要捐赠人。1933年,西雅图艺术博物馆开馆。从那时起,他们便已掉头凝望东方。起初,该馆的欧洲艺术代表作只有著名古典杰作的彩印照片。他们把藏品优先征集放在了日本艺术以及中国石雕和玉器方面。富勒母子俩的热情远远超过了现金。即便如此,在李雪曼来西雅图艺术博物馆工作前,富勒馆长还是向那位新助手提供了5000美元,供他在日本征购藏品,结果大大增加了该馆的收藏。李雪曼还说服了克雷斯基金会,向该馆提供欧洲主要艺术家的作品。之后,由于与日本收藏家保持着密切关系,李雪曼得以依靠有限的资金增加该馆的日本和中国绘画收藏。所征集的中国绘画中,包括了南宋绘画大师李安忠的著名册页《鹰与雉鸡图》。之前,它属于日本的黑田收藏。
1705464862
1705464863 1952年,李雪曼进入了克利夫兰博物馆,在那里真正开始了作为杰出鉴定家的传奇。李雪曼本人不会阅读日文或中文,依靠中国出生的助手何惠鉴的协助。1958年,李雪曼担任克利夫兰博物馆馆长时,何惠鉴接替他担任该馆东方与中国艺术的研究员。李雪曼荣升馆长前,当地一位矿业和运输巨头伦纳德·汉纳,刚向克利夫兰博物馆遗赠了3500万美元:一半用于博物馆运作,一半用于藏品征集。李雪曼认为,那种遗赠规定非常明智,能够保证博物馆的财政良好运转。
1705464864
1705464865 据何惠鉴说,克利夫兰博物馆开始买入藏品时,每当李雪曼成功猎获着珍宝,便会喝一杯干马提尼作为奖励。不到十年,李、何两人征集的中国绘画,使该馆位居中国之外最伟大中国绘画收藏的前五名。两人的“标志性”合作(如高居翰所述),是将李雪曼的眼力和非凡记忆力,与何惠鉴的学识合二为一。何惠鉴对中国文献、印章和铭文的知识无与伦比。1980年,何惠鉴的知识结出了一个展览成果:《中国八朝艺术展》,展品包括从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和克利夫兰博物馆精选的300幅绘画。(堪萨斯城的拉里·史克曼馆长和克利夫兰的李雪曼馆长,毫不掩饰自己的扬扬得意。此展使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高竖拇指。当时,该馆还在为1973年将王己千所藏25幅中国绘画收入囊中而自吹自擂。)如两人合作展览所展示,李雪曼和史克曼,属于最早赞美中国元、明、清绘画的美国人。他们认为它们优美,具有相当的可用性和可收藏性。
1705464866
1705464867 我们应该感谢何惠鉴,他对李雪曼馆长与众不同的长处,有过合乎情理的评价:“李雪曼属于为数极少的不依靠语言能力鉴赏亚洲艺术史的非亚洲人。他不会阅读中文或日文。然而,在不能阅读题跋或印章的情况下,李雪曼能够讲出石涛和张大千的区别,超过了绝大多数中国艺术史学家。他的鉴定秘诀,是他称之为与生俱来的一双慧眼以及经过精雕细琢的直觉。”对于要领会亚洲艺术精髓,必须掌握深奥难懂学问的说法,李雪曼并不认同。确实如此,学识背景非常重要。但是,“我们绝不会像中国人那样看待中国艺术,更不能希望我们对中国艺术的了解,能与它自己所属的时代完全一致”。李雪曼撰写过广受欢迎的《远东艺术史》一书,他在其中详述道:
1705464868
1705464869 在此重申,宽广的视野,尤其是对艺术风格的见多识广,对于鉴赏东方艺术至关重要。那与西方艺术鉴赏并无两样。那种视野并非特别、独特和孤立的灵光一现……就此而论,没有浪漫的神秘,不用掌握艰涩的学识。在我看来,东亚艺术似乎更易理解,更有共鸣,更加人性……我们有成千上万意味深长和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它们属于世界遗产的组成部分。我们不应让它们成为文献学者、梵文学家或所谓禅宗佛教徒的专属领地,我们应该置身其中。东亚艺术是什么?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它们对我们有何意义?对它们的制造者有何意义?对东亚艺术进行整体研究,需要对那些问题给予适当解答。
1705464870
1705464871 尽管如此,李雪曼确实有自己根深蒂固的偏爱(也可算是一个盲区)。朋友们称他有“难以自拔的恋石癖”,痴迷于岩石。1973年,李雪曼率领北美艺术与考古代表团,对中国进行了突破性访问。从他保留的此行日记中,可以看出他的恋石癖好。学者诺埃尔·朱弗里达爆料道,在华期间,“那位不可救药的恋石癖”每天都写日记,记满了他在中国各地所见石头的笔记。她发现:“其中包括花园中巨大的太湖石,以及他在展厅和商店里看到的微型和书桌大小的山石摆件。”由此不难解释,在克利夫兰期间,李雪曼最早、最为公众所知的藏品征集之一,为何是《溪山无尽图》。据称,那是中国早期风景画的重要代表作,作者和出处不明。那幅手卷绢画长2.13米,用水墨浅彩描绘,卷后有9篇记载作品历史的跋记,表明它的创作时间是1100年前后或1205年至1380年期间。李雪曼将那幅手卷画作,描述为某种电影鼻祖:“人们可以移动两端画轴,自右至左,或自左至右,组成不同画面,从而形成无数小场景画。”当然,最令未经训练的门外汉感兴趣的,大概是绘画中云雾缭绕那些凹凸不平的嶙峋岩石,它们如同众多怒向天空的手指。
1705464872
1705464873 随着克利夫兰博物馆藏品的增多,李雪曼公开反对博物馆哗众取宠,对“重磅展览”一词不屑一顾。那个时髦词汇与托马斯·霍文掌管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时期密切相关。20世纪90年代,在霍文辞去馆长一职多年后,有人听到李雪曼称赞纽约举办的一个特别展览。他评论说:“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真是太伟大了!即便是霍文也未能毁掉它。”1970年,时任《纽约时报》首席艺术评论家约翰·卡纳迪写道,李雪曼领导下的克利夫兰博物馆,已成为“美国唯一名副其实的贵族博物馆”。2008年,李雪曼去世,享年90岁。后来,一位记者翻出了卡纳迪的评论,对此霍文的继任者菲利普·德·蒙德伯乐做出了这样的应答:“贵族博物馆?是的,但主要体现于博物馆精英的管理。在博物馆馆长圈子里,李雪曼承担了太多重任。他全方位征集藏品,不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成绩斐然,在许多其他领域也是如此。他把地区性的克利夫兰博物馆,转变成一个真正的世界级博物馆。”
1705464874
1705464875 然而,李雪曼绝非一个人独奏。他不但从何惠鉴的学识见解中受益,也认真听取他所尊重的主要古董商们的意见。那种做法并不罕见。至此,读者们或许已经注意到,博物馆的重要收藏经常是多方合作的结果,以收藏家、博物馆研究员和古董商之间相互征求意见为代表。说到古董商,出现过(为数众多的)著名绝配:劳伦斯·史克曼与奥托·伯查德,阿比·洛克菲勒与山中定次郎,摩根、老洛克菲勒与约瑟夫·杜维恩。但是所有这些合作,或许都比不上李雪曼与洛克菲勒三世及其妻子布兰切特之间的成果。20世纪60年代初,李雪曼还是克利夫兰博物馆亚洲艺术研究员时,他们便开始了合作。布兰切是把亚洲与更宽广艺术世界联系起来的领军人物。她继公婆和叔叔纳尔逊·洛克菲勒之后,加入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董事会。但是,直到1951年她与洛克菲勒三世访问日本后,夫妇二人才开始收藏亚洲艺术品,尽管“断断续续,有些业余”。接近花甲之年的洛克菲勒三世,开始把李雪曼作为藏品征集的咨询顾问。与喜欢批量买入的父亲小洛克菲勒不同,洛克菲勒三世和布兰切特,更为关注征集少量精品。夫妇两人收藏的强项是陶瓷、雕塑和青铜器。目前,它们正在纽约的亚洲协会博物馆轮换展出。小洛克菲勒收藏清代多彩珐琅瓷,儿子则喜欢早期青瓷和粗陶器。洛克菲勒三世夫妇在15年里,组建了自己的顶级收藏。1974年,他们把那些藏品捐赠给了亚洲协会。
1705464876
1705464877 洛克菲勒三世的收藏,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与李雪曼之间签署的君子协议。他们对拟征集藏品如何分配有过明确规定,从而避免了李雪曼所属博物馆方面可能面临的利益冲突。如李雪曼写道:“在征集藏品时,洛克菲勒三世面临个人智慧和思虑周全的问题……我们的协议很简单、直截了当:凡是他首先发现或首先向他报价的藏品,他均自动享有优先选择权;凡是我或博物馆其他人首先发现或首先接到报价的藏品,博物馆均享有优先选择权。如出现任何不确定状态或同时接到报价,则由运气决定谁先挑选。那种情形只发生过一次,由掷硬币定夺。”
1705464878
1705464879 1949年后,中国大陆“禁止通行”。李雪曼等人的许多征集活动都在欧洲,绝大多数通过古董商和拍卖完成。与另一位伟大鉴赏家邓曼·罗斯一样,李雪曼同样相信,鉴定要直接上手,需要“通过长期比较”培养而成。李雪曼给洛克菲勒三世写过许多信,里面充满了比较。他提醒洛克菲勒三世,如果某件东西已有其他可作为良好范例的藏品,或他的收藏中已有了一些同样好的藏品,就不要再去征集那件东西。1965年3月4日,李雪曼给洛克菲勒三世去了封信,罗列了他们征集藏品的标准:
1705464880
1705464881 A.真正属于世上最好的东西。绝无仅有,或只有一件或两三件质量相同的其他藏品;
1705464882
1705464883 B.顶级博物馆以将其纳入该馆收藏而感到自豪的东西;
1705464884
1705464885
1705464886
1705464887 C.可为更好的博物馆接受的东西;以及
1705464888
1705464889
1705464890
1705464891 D.博物馆和我们自己均认为其质量不足以进入我们收藏的东西……
1705464892
1705464893
1705464894
1705464895 “依据上述建议分类,”李雪曼继续写道,“我觉得我们应该努力寻找属于A类的东西,当然,我们也知道它们不常见。一般而言,我们只能准备接受B类东西。在我看来,只有我们发现某件东西特别有吸引力,比如我那两匹汉代马,似乎才可考虑C类东西。”
1705464896
1705464897 1974年,当洛克菲勒三世夫妇的藏品对公众开放时,亚洲协会发布了一篇新闻稿,其中引用了李雪曼的话:“在那些藏品背后,有一个基本理论,强调所征集藏品具有尽可能高的品质,强调它们可以被饶有兴趣的门外汉所理解、欣赏,而不仅是供专业学者研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能用相对短时间构建那批藏品实属万幸。毫无疑问,没有谁能再次获得同等藏品。”
1705464898
1705464899 洛克菲勒三世收藏中最吸引人的藏品,包括一件江西景德镇窑烧制的青花大盘,上面附带有特别铭文。在穆斯林国家,那种青花瓷大盘大受欢迎,通常用于向成群食客提供食物。那件青花大盘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它上面的波斯语铭文,标注了印度莫卧儿王朝皇帝沙贾汗的名字。1627年至1658年在位期间,沙贾汗建造了泰姬陵,以纪念爱妻。沙贾汗皇帝十分钟爱中国陶瓷。那个元青花大盘,属于印度至今保存的极少数元青花之一。在它的圈足里面,刻有表明其属于沙贾汗皇帝所有的标志,也成为展现南亚与东亚之间进行文化贸易的早期例证。
1705464900
1705464901 目前,作为李雪曼与洛克菲勒三世15年合作结晶的藏品,仍在克利夫兰博物馆展出,提醒人们他们之间的合作多么富有成效。洛克菲勒三世去世后,李雪曼收到了他给自己的遗赠:一幅日本水墨画家雪村周继(1504—1589)的卷轴手卷画,价值4万美元。李雪曼以纪念洛克菲勒三世的名义,将其赠送给了克利夫兰博物馆。
1705464902
1705464903 在此,还应有个补充说明。在紧密追寻李雪曼与古董商的关系网方面,凯斯西储大学副教授诺艾尔·朱弗里达遥遥领先。朱弗里达博士研究撰写了《分清绵羊和山羊——李雪曼的中国绘画征集、展览和准则》一书。他发现,李雪曼还精心培育了与一位默默无闻的德国犹太人沃尔特·霍赫斯德特的关系,并从中获益匪浅。20世纪30年代,那位德国犹太人逃离了纳粹德国,来到上海和北京经营古董,专攻中国陶瓷和绘画。1949年毛泽东取得胜利前不久,霍赫斯德特千方百计出口了自己的战利品。据朱弗里达博士记述,虽然李雪曼与德国犹太人的协商“火星四溅”,他还是从后者手中征集了75幅最佳的绘画。朱弗里达博士坚信:那次征集恰逢其时,使克利夫兰博物馆拥有了一批可名列世上最佳的中国绘画。
1705464904
1705464905 然而,李雪曼追求的不只是那些名誉。他喜欢与古董商你来我往地较量,部分原因是他喜欢那种游戏。1966年,在克利夫兰博物馆建馆50周年庆典活动中,李雪曼表达了自己对略胜一筹的古董商竞争对手的尊敬。他说:“当研究员返回博物馆,说他发现了某件重要艺术品时,实际上,他是指某位古董商发现了那件东西。”他还曾半真半假地对朋友们说,如果他必须重新再活一次,他会成为“一名古董商”。
1705464906
1705464907 安思远与李雪曼心有灵犀,他是古董商中的“明皇”(King of Ming),属于自学成才的中国绘画和家具专家。在与同时代同类人竞争中,安思远一枝独秀。他的父亲是一名牙医,发明了牙根管治疗术。20世纪60年代,安思远作为纽约令人尊敬的古董商爱丽丝·伯尼的门徒,开始涉足亚洲艺术市场。后来证明,他的眼力精准,市场直觉良好。在中国铜镜、明式家具和19世纪后绘画的价格开始飙升前,他已提前囤积了一批货源。
1705464908
1705464909 英国作家杰拉尔丁·诺曼撰写过许多涉及艺术品拍卖的著作。1994年,她写道:“安思远在东方艺术领域的成就,可与杜维恩勋爵的传奇相提并论。”意指他本人对某件东西的赞许,确保了它的高价。洛克菲勒三世是安思远的最佳客户之一。1974年,安思远向他出售了一套中国古典家具,包括衣柜、带铭刻的椅子、长椅、餐具柜和桌子,报价50万美元。安思远认为,那套东西值得在新建立的亚洲协会博物馆中展出。如他给洛克菲勒三世信中所言:那套家具,“属于我拥有的真正重要的藏品”。他之所以提出卖掉它们,似乎因为“那是为我藏品找到永久属地的唯一方式。同时,也为东方艺术领域,为您的博物馆,为纽约市做出一些贡献”。对此,洛克菲勒三世给予了积极答复。安思远的不同藏品,确实进入了亚洲协会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后来,洛克菲勒三世向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捐赠了价值2200万美元的中国绘画。安思远的居所,是曼哈顿第五大道960号宫殿般的公寓。诺曼女士曾在那里采访过他。据说,安思远已成为当时经营亚洲艺术的最富有的古董商,还被中国授予了荣誉公民称号(成为后来发生事件的另一个预兆)。2014年8月,安思远与世长辞,享年85岁。
1705464910
[ 上一页 ]  [ :1.70546486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