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478074e+09
1705478074 7月,蒙哥亲率十万蒙军由宝鸡入大散关,经汉中入蜀,浩浩荡荡杀将而来,山城防御体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山城被攻破的不多,投降的倒不少,运山城便是这样一座山城——它不乏宋人的血性,更多的却是背叛。
1705478075
1705478076 运山城地处蓬安县河舒镇,创立于南宋淳祐三年(1243)。1246年夏天,余玠视察运山城,发现城池守备不严,责令守将杨大渊加固。运山城曾有块《南宋移治碑》,原碑已毁,从明正德《蓬州志》收录的碑文来看,运山城“自东至南门,西至北门,宏创敌楼,辅以更楼,凡五十余座。明年筑大蓬坎之基,三敌楼雄架其上。又明年,改辟东门。悬峭千尺环城,装势具矣”。更楼是古时击鼓报更的建筑,这里似乎解释为窥视敌军动向的城楼更合适,运山城有敌楼、更楼五十余座,可谓戒备森严。
1705478077
1705478078 淳祐十年(1250),蒙军大将汪德臣与其弟汪直臣屯兵运山城下。汪德臣之父是金朝大将汪世显,金亡后归降蒙古,汪德臣十四岁时陪太子游猎,矢无虚发,征蜀以来所向披靡,是蒙军有名的急先锋。汪德臣亲率大军攻城,宋军飞石、流弩密如流星,汪德臣坐骑被飞石击中,汪直臣则在运山城下丧命。
1705478079
1705478080 宝祐二年(1254)秋,宋将张大悦接替杨大渊镇守运山城,蒙军再次在运山城东门外扎下大营,许是看到城坚兵强,主将指挥得当,悄然退军。此事传至朝廷,见到西蜀居然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爱将,宋理宗金口一开,令工匠勒石记功,这块石碑,便是著名的《宝祐记功碑》。
1705478081
1705478082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就是这样一位被南宋王朝寄予厚望的守将,却在1258年以运山城投降蒙军,封咸安郡侯。此事在南宋朝廷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运山城从宋军的方城变成蒙军的帅府。
1705478083
1705478084 东城门旁的岩壁上,《宝祐记功碑》至今尚存,我站在碑下,凝视着这块尴尬的宋碑:“宝祐甲寅秋八月,今制使西清蒲公檄三泉,张侯大悦摄蓬郡,民安其政。越明年夏,复值鞑侵入伺东门弥旬,意叵测。侯不恃险而忽备,惟整禁以待之,竟不果犯,引去……”张大悦初到运山城整理战备,颇得军民支持,碑文也不吝赞美之词,不知披上了蒙军盔甲的张大悦,再看到运山城中这块为他歌功颂德的碑文,该会做何感想?《宝祐记功碑》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得南宋王朝面红耳赤。(图15-10)
1705478085
1705478086
1705478087
1705478088
1705478089 15-10 1256年,南宋军民在运山城东门刻下《宝祐记功碑》,记载了宋将张大悦守城的故事,不想几年后张大悦即转投蒙古
1705478090
1705478091 同样在1258年,青居城,宋裨将刘渊杀都统段元鉴投诚;大良城,守将蒲元圭献城出降;运山城竟与青居城、大获城、大良城一起,并称蒙军“四大帅府”。云顶城守将姚世安未见什么战功,勾心斗角、阳奉阴违的本事倒不少,稍遇进攻便开城请降,《元史》轻蔑地记录了这次投诚:“守将姚某等以众相继来降。”
1705478092
1705478093 投诚与背叛如同瘟疫一样在四川战场蔓延,守将叛逃者数不胜数。宋太祖赵匡胤的皇位得于行伍,坐上龙椅后即以“杯酒释兵权”瓦解武将权力,对武将颇为猜忌,重文轻武思想早已侵入骨髓。宋朝的国策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抑制了五代的赫赫武风,另一方面却又造成了武将的集体萎靡,武将得不到认同感,稍遇挫折,即纷纷走上投诚之路。病态的国策,最终令宋人噎下苦果。
1705478094
1705478095 当年营造运山城的杨大渊,后移镇苍溪大获城。杨氏一门,杨大渊与兄大全、弟大楫同为宋将,杨大全曾是抗蒙名将曹友闻麾下统制,仙人关失守后来到叙州(今四川宜宾),淳祐二年(1242)十二月,蒙将按竺迩攻叙州,杨大全以身殉国,二子文仲、文安投靠杨大渊。
1705478096
1705478097 1258年11月,蒙古军至大获城下,杨大渊惧,派儿子文粲出城请降。杨大渊兄长杨大全死于蒙古人之手,国仇家恨,为何他却甘愿走向背叛?当时的大获城,不仅有守城将士、避难百姓,其弟大楫,其子文粲,其孙应之,其侄文仲、文安皆在城中。不知道是否是家族的血脉令杨大渊放下了手中的兵器,用一座城池换取了整个家族的性命以及荣华。
1705478098
1705478099 撕掉了遮羞布,杨氏家族再无顾忌,二十年中,杨大渊、杨大楫与子侄们南征北战,先后攻破赤牛城、天生城、皇华城、白帝城、绍庆城等,擒获宋将黄文才、路钤、高坦之、赵章、韩明、鲜龙等五十四人,杀宋将何艮、何威、王智、梁富、庞彦海、上官夔六人,招降卢埴、蒲元圭、蒲济川、鲜汝忠、谭汝和、杜赋、袁世安等,对四川战场的走势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1705478100
1705478101 三十八岁那年,已是骠骑卫上将军、宣抚使的杨文安将自己的城池、山寨,绘成地图进献给朝廷,忽必烈感慨万分:“汝攻城略地之功,何若是多也!”不知道这位战功赫赫的将军,可曾听说,在他两岁时,父亲杨大全惨死于蒙军之手?
1705478102
1705478103 鏖战
1705478104
1705478105 1259年初,在陆续取得沿线的苦竹隘、大获城、运山城、青居城、大良城后,诸路蒙军黑压压地云集在钓鱼城下。在欧洲某些历史地图中,往往不标出重庆、成都,只注明钓鱼城,这座南宋城堡下的风云变幻,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有着深远影响。
1705478106
1705478107 南宋的方山城堡,以合川钓鱼城为中心,这里不仅临近四川制司大营重庆,地形上也奇险无比。嘉陵江与东北来的渠江在渠河嘴相汇,流经合川城,又与西北来的涪江汇合,形成“巴”字形大水湾,如同口袋,将钓鱼城灌在其中。钓鱼城东、南、北皆有江水环绕,东倚华蓥山,海拔虽只有300米上下,却“倚天拔地,雄峙一方”。明万历《合州志》中,无名氏所作的《钓鱼城记》如是记载:
1705478108
1705478109 山在州治之东北,渡江十里至其下。其山高千仞,峰峦岌岌,耸然可观。其东南北三面据江,皆峭壁悬崖,陡然阻绝。修城之后,凿山通路,路曲次之,方可登临。其西南稍低,与此筑城,高二十仞。城之门有八,曰护国、青华、镇西、东新、出奇、奇胜、小东、始关。其山周回四十余里。
1705478110
1705478111 1254年,悍将王坚镇守钓鱼城,又征发石照、铜梁、巴川、汉初、赤水五县十七万百姓,对城池进行加固,加上山体的天然高度,城垣高数十至百米上下,在八座城门加筑城楼,并在小东门、出奇门旁各筑城墙伸至江边,名为“一字城”,如利剑般截断嘉陵江主航道。王坚还令人在山上建造水池,名为天池,泉水四季不涸,又开小天池十三所,井九十二眼,即便被围攻也有充足的水源。南宋年间的钓鱼城,堪称“人物愈繁,兵精粮足,兼或城池之利”的军事重镇。
1705478112
1705478113
1705478114
1705478115
1705478116 15-11 重庆合川钓鱼城被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环绕,不但是军事要塞,还保留着大量的名胜古迹,这是摩崖三绝之一——古钓鱼城
1705478117
1705478118
1705478119
1705478120
1705478121 15-12 钓鱼城新东门
1705478122
1705478123
[ 上一页 ]  [ :1.70547807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