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478174e+09
1705478174
1705478175 凌霄城的王者之气还体现在城垣上。从我所在山头看过去,一排排长达数米至10来米、宽1米有余的长条石围绕城垣,在我所见的山城中,其工程量最为浩大,如果不是仔细观看,你甚至以为那是天然岩壁。巨大的石块如何运上山,又如何垒成城墙?千年前的历史令人如坠云端,谁也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唯一可知的是,宋理宗得知凌霄城筑成后龙颜大悦,旋即下诏嘉奖:“易士英特带行阁门宣赞舍人,……将士支犒有差。”
1705478176
1705478177 凌霄城的战事,史书并未有太多记载,从云南入侵的蒙军同样因为蒙哥之死退兵,长宁军之围遂解,而背叛,又再次将宋朝推向深渊。神臂城守将刘整,原籍京兆樊川,随孟珙攻信阳城时,率十二勇士夜擒信阳守将,人称“赛存孝”(唐代李存孝曾率十八骑拔洛阳)。
1705478178
1705478179 刘整入蜀后累建战功,南宋武将对这位“北人”颇为嫉妒,又四川制置副使俞兴最甚,打算找个借口把刘整除去。闻得风声的刘整在几次托人斡旋无果后,于1261年6月举起了叛宋降元的白旗,以15个州郡、30万户投诚。当年,神臂城公堂之上,刘整宣布“为南者(南宋)立东庑,为北者(蒙古)立西庑”,颇具讽刺色彩的是,27名文臣武将居然齐刷刷地站到了西庑。刘整被任命为都元帅,为蒙古操练七万水军,使得南宋王朝再无水师之利,胜利的天平彻底倒向了蒙古。
1705478180
1705478181 此后的战事早已远非凌霄城所能左右,蒙古大汗忽必烈听取刘整建议,将襄阳作为主攻中心,并于1269年攻取襄阳,取得了这处被誉为南宋咽喉的重镇。1274年9月,元军统帅伯颜统率20万大军,号称百万,兵分三路伐宋;次年,元军进逼军事重镇江陵,此时朱禩孙已升任京湖、四川宣抚使兼知江陵府,面对汹涌的蒙军,他先是企图服毒自尽,未遂后以江陵府降元,并号召属下归附,不知道此时的朱禩孙是否还会想起他在成都城中的泣血之痛?
1705478182
1705478183 1276年,蒙军攻破临安城,太皇太后捧着玉玺投降;1279年,崖山海战之后,陆秀夫背着赵昺投海自尽;同年,钓鱼城十万军士降元,忽必烈不得不违背蒙哥遗诏,下诏保全城中百姓安全,十万余军民以体面的方式告别了他们曾经为之鏖战了数十载的国度。
1705478184
1705478185 出人意料的是,就算得知朱禩孙已叛,得知南宋已亡,得知钓鱼城已降,凌霄城中的南宋将士,仍以一介孤城抵抗元军,直至1288年与长宁军同亡。在很多学者看来,钓鱼城的湮没意味着山城防御体系的崩塌与四川战场的沦陷,现在看来,这并不客观,凌霄城或许才是山城体系的终点,将宋朝血脉悲壮地延续了九年。
1705478186
1705478187 从1236年蒙军入蜀,到1288年凌霄城被攻破,历史的车轮驶过了半个多世纪。被誉为“上帝之鞭”的蒙古铁骑是13世纪最恐怖的军事力量,史料显示,蒙军仅用了五年,便征服了中亚的喀喇汗国和花剌子模国;用了八年,征服波斯和幼发拉底河以北地区,建立伊尔汗国,西夏、金朝也在蒙古铁骑面前纷纷亡国,而历来给人留下孱弱印象的南宋却抗击蒙军超过了半个世纪,不得不说这是世界战争史的奇迹。南宋与蒙古之战,以四川战场持续最久,也最为惨烈,面对着虎狼之师,这些山城并不落于下风,却无法挽救南宋走向灭亡的命运。
1705478188
1705478189 从某种程度而言,四川盆地的方山城堡,赢得了战争,只是输给了历史。
1705478190
1705478191
1705478192
1705478193
1705478194 寻蜀记:从考古看四川 [:1705475434]
1705478195 寻蜀记:从考古看四川 明清
1705478196
1705478197 绵阳市平武县报恩寺,始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是中国现存结构最完整的明代寺院,也是唯一一座纯楠木营造的寺院。隐于西南一隅的报恩寺,堪称中国建筑史的匠心独运,而层出不穷的谋逆传说,又使得它笼罩着层层迷雾。
1705478198
1705478199
1705478200
1705478201
1705478202 王玺家族墓出土金耳坠
1705478203
1705478204
1705478205
1705478206
1705478207 寻蜀记:从考古看四川 [:1705475435]
1705478208 寻蜀记:从考古看四川 报恩古寺    皇宫、寺院与家庙
1705478209
1705478210 ▼考察时间 \ 2018年
1705478211
1705478212 既是土官不为例,准他这遭
1705478213
1705478214 大明正统三年(1438)秋日,一支衣着艳丽的番人队伍,缓缓走出龙州城(今平武县)城门,踏上了前往京师的漫漫征途。人群中有位眉清目秀、气宇轩昂的男子,他叫王玺,龙州宣抚司佥事,此次赴京,王玺领着下辖的番人首领例行朝拜、进贡,倘若运气够好,他们还能留在京师过春节,赏花灯。
1705478215
1705478216 龙州地处藏彝走廊东缘,龙门山脉的余脉箭楼山与发源于雪宝顶的涪江之间形成一个坝子,城池就坐落在坝子里,四周高山环绕,自古便是多部族融合之地,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在明朝,龙州设有东迎晖、南清平、西通远、北拱宸四座城门,东、西两座城门上,分别建有迎恩楼与镇羌楼,从这两个名字就不难看出,招安与战争,一直在这片土地上交织着。
1705478217
1705478218 龙州城里的百姓,对这位宣抚司佥事并不陌生,龙州城里有三大土司,宣抚司宣抚使薛忠义、宣抚副使李爵与佥事王玺,又以这位王土司最能征善战。自宣德三年(1428)接任土司之位以来,王玺就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宣德八年(1433),松潘、茂县、叠溪等地部族叛乱,薛怀忠率领一千多名士兵,前往木瓜坪配合明军作战,“悬岩履险,攀木附藤,渴饮马溺,革山开炮”,王玺随军出征,身率士卒直捣黄龙,最终剿灭叛乱。这场战役之后,三大土司均因战功得到嘉奖,王玺则从从七品的州通判,升为正六品宣抚司佥事、昭信校尉。
1705478219
1705478220 十二月,朝贡的队伍来到了京师。正统三年是明英宗朱祁镇在位的第三个年头,这位九岁登基的小皇帝,依例接见了各地前来觐见的土司。此次进京,王玺尚有一事未了,龙州城中的观音院规模狭小,年久失修,州中有部明太祖御赐的《大藏经》无处安放,王玺准备上奏朝廷,在龙州新修一座寺院。早在宣德年间,薛土司就上奏朝廷,在龙州城里修了座佑圣宫,作为家庙,王玺此举,看来也有与薛家一争上下的意思。
1705478221
1705478222 明朝对于民间新修寺院,一向颇为谨慎,除非皇帝亲自颁发圣旨,借此强调儒学独尊地位。按照惯例,王玺的奏折先上呈到僧正司,再由僧正司转呈朝堂,此时明英宗尚幼,朝廷大事皆依赖司礼太监王振决断,而王振又一向佞佛。可以想象,在王玺奏请修建寺院的过程中,王振或许起到了关键作用。有意思的是,几年后,王振也在京师创立了一座家庙——报恩智化寺。
1705478223
[ 上一页 ]  [ :1.70547817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