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715746
[10] 《万国公报》,光绪二十一年(1895)六月二十七日创刊,共出四十五册,至是年十月北京强学会成立,遂改名《中外纪闻》,以示与英美传教士团体广学会所办的《万国公报》有别。
1705715747
1705715748
[11] 即《中外纪闻》。
1705715749
1705715750
[12] 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号乙盦,浙江嘉兴人。沈虽赞助变法,实主和缓行之,不惬意康梁之激进。
1705715751
1705715752
[13] 江标(1860—1899),字建霞,号师■,江苏元和人,1894年视学湖南,毅然以“变士风,开辟新治为己任”。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如设时务学堂、南学会、保卫局,标皆力赞之。与谭嗣同、唐才常相友善。
1705715753
1705715754
[14] 《汪穰卿师友手札中关于强学会的史料》,《文物》,1978年第7期。
1705715755
1705715756
[15] 汪大燮,字伯唐,一作伯棠,汪康年的堂兄,以举人为内阁中书,曾为强学会办事人
1705715757
1705715758
[16] 上海图书馆藏《汪穰卿先生师友手札》第26册中集有梁启超致汪康年、汪诒年书四十九件,兹选摘若干件补编于本谱。信件写作年代多系补编者拟定。
1705715759
1705715760
[17] 吴樵,字铁樵,四川达县人,1895年11月(十月)随父德■由沪至京,与启超相识,曾赴北京强学局,与闻会事。
1705715761
1705715762
[18] 谭复生,名嗣同,字壮飞,又号外相众生,湖南浏阳人,湖北巡抚谭继询之子。甲午后,他积极提倡变法维新,是维新派的左翼。戊戌政变后被杀,时年34岁,著有《仁学》。
1705715763
1705715764
[19]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嘉应人,清末赞助维新的官员,著名诗人。1896年4月(三月)于上海与梁氏交,同创《时务报》。1897年任湖南长宝盐法道,后署按察使,与巡抚陈宝箴赞助维新,招梁氏任时务学堂总教习。戊戌政变之后,他仍与梁氏保持密切的关系。
1705715765
1705715766
[20] 陈右帅,指陈宝箴(1831—1900),字右铭,江西义宁人,时任湖南巡抚。他和学政江标、按察使黄遵宪皆以变法维新为己任,湖南成为维新运动最活跃的省份。
1705715767
1705715768
[21] 余,孙宝瑄自称。宝瑄,字仲愚,李鸿章侄婿。
1705715769
1705715770
[22] 延耀,黄春芳字,广东番禺人。时任《时务报》理事,管理印书兼银行事务。
1705715771
1705715772
[23] 沅帆,邹代钧字,湖南新化人。常为《时务报》撰稿,精地舆之学,后在南学会主讲地舆,又任湘报馆董事。
1705715773
1705715774
[24] 熊希龄(1870—1937),字秉三,湖南凤凰人。官翰林院庶吉士,时回湘助陈宝箴推行新政,任时务学堂提调,也是《湘报》和南学会的发起人,政变后被革职交地方官管束。后成为君主立宪派和进步党的首脑,1913年做过袁世凯的国务总理。
1705715775
1705715776
[25] 徐研甫,名仁铸,字研甫,一字砚父,徐致靖之长子,时以编修视学湖南。
1705715777
1705715778
[26] 英语inspiration,即灵感。
1705715779
1705715780
[27] 伯严,陈三立字,系湘抚陈宝箴之子,光绪乙丑进士,官吏部主事,时与黄遵宪等在湘助其父行新政,政变后被革职。
1705715781
1705715782
[28] 王益吾,即王先谦,字益吾,湖南长沙人。他曾任国子监祭酒,是反对维新变法的大乡绅。
1705715783
1705715784
[29] 麦幼博可能系麦孺博之误。
1705715785
1705715786
[30] 唐才常(1867—1900),字黻丞,亦字佛尘,又字伯忠,湖南浏阳人。1897年4月(三月)《湘学报》创办,才常任撰述,旋又与谭嗣同、熊希龄等办《湘报》,鼓吹变法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才常出亡日本。1899年冬,与康有为、梁启超在日本决议于长江沿岸各省起兵勤王,1900年8月,所统自立军正欲于武汉发难的前夕,被张之洞捕获杀害。
1705715787
1705715788
[31] 张元济注:此一笺为由湖南回申时所发,时穰卿正在湖南。
1705715789
1705715790
[32] 徐致靖,字予静,江苏宜兴人。
1705715791
1705715792
[33] 张元济(1866—1959),字菊生,浙江海盐人。甲午战争后,首倡通艺学堂于北京。《时务报》创刊,他代为在京分派;梁在《时务报》中言论遭到攻击时,他致函启超“勿为所动”;梁与汪康年龃龉日久,准备离馆时,他代致函汪,请予挽留。戊戌四月下国是诏之后,张与康有为、梁启超等同膺徐致靖之荐,并于28日与康同被召见。时张任刑部主事,充总署章京。政变后,被革职永不叙用。辛亥革命之后,张主持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有年,与梁往来仍很密切。
1705715793
1705715794
[34] 覃溪,清乾隆时内阁学士翁方纲号。此处用以指翁同龢。
1705715795
[
上一页 ]
[ :1.70571574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