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715796
[35] 指杨深秀、徐致靖。
1705715797
1705715798
[36] 指宋伯鲁。
1705715799
1705715800
[37] 康有为说:“死生命也,昔吾在粤城归德门之华德里飞砖堕地掠面下,若移寸许,死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一)第四一八页)
1705715801
1705715802
[38] 事指革礼部六堂官职,时间应是7月19日。
1705715803
1705715804
[39] 黄彰健《康有为衣带诏辨伪》认为,是诏系政变后康有为据光绪赐杨锐真密诏点定改作,并说8月2日林旭传出的光绪赐康密诏,亦系康据八月初二林旭传出的真密诏改作。详见黄著《戊戌变法史研究》。
1705715805
1705715806
[40] 《翼教丛编》系苏舆所辑,非叶德辉著,梁文有误。
1705715807
1705715808
[41] 即伊藤博文,曾任首相,时来华游览。
1705715809
1705715810
[42] 即康有为。
1705715811
1705715812
[43] 即郑永昌。
1705715813
1705715814
[44] 即大隈重信,曾任首相、外相等职。
1705715815
1705715816
1705715817
1705715818
1705715820
梁启超年谱长编 第二册
1705715821
1705715822
一八九九年(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一九〇一年(光绪二十七年辛丑)
1705715823
1705715825
一八九九年(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十七岁
1705715826
1705715827
《三十自述》:
1705715828
1705715829
“稍能读东文,思想为之一变。己亥七月,复与滨人共设高等大同学校于东京,以为内地留学生预备科之用。……其年美洲商界同志,始有中国维新会之设,由南海先生所鼓舞也。冬间美洲人招往游,应之。以十一月首途,道出夏威夷岛,其地华商二万余人,相絷留,因暂住焉。创夏威夷维新会。适以治疫故,航路不通,遂居夏威夷半年。”
1705715830
1705715831
(一)读书箱根
1705715832
1705715833
元旦日,先生与南海、王小航照、罗孝高普在东京明夷阁望阙行礼。二月,南海离日本游美洲。南海行后,先生偕罗孝高往箱根,习静读书,当时与罗共编有《和文汉读法》一书。罗孝高《任公轶事》里记述这件事说:
1705715834
1705715835
“己亥春,康南海先生赴加拿大后,任公约罗孝高普同往箱根读书,寓塔之泽环翠楼,以去冬曾侍南海先生同游处于此。……时任公欲读日本书,而患不谙假名,以孝高本深通中国文法者,而今又已能日文,当可融会两者求得捷径,因相研索,订有若干通例,使初习日文径以中国文法颠倒读之,十可通其八九,因著有《和文汉读法》行世。虽未美备,然学者得此,亦可粗读日本书,其收效颇大。”
1705715836
1705715837
当时先生有《论学日本文之益》一文,里面提到编著《和文汉读法》和几个月来读日本书籍获益很多的话:
1705715838
1705715839
“哀时客[1]既旅日本数月,肄日本之文,读日本之书,畴昔所未见之籍,纷触于目,畴昔所未穷之理,腾跃于脑。如幽室见日,枯腹得酒,沾沾自喜,而不敢自私。乃大声疾呼,以告同志曰:我国人之有志新学者,盍亦学日本文哉。日本自维新三十年来,广求智识于寰宇,其所译所著有用之书,不下数千种,而尤详于政治学、资生学(即理财学,日本谓之经济学)、智学(日本谓之哲学)、群学(日本谓之社会学)等皆开民智强国基之急务也。吾中国之治西学者固微矣。其译出各书,偏重于兵学艺学,而政治资生等本原之学,几无一书焉。夫兵学艺学等专门之学,非舍弃百学而习之,不能名家,即学成矣,而于国民之全部,无甚大益,故习之者希,而风气难开焉。使多有政治学等类之书,尽人而能读之,以中国人之聪明才力,其所成就,岂可量哉。今者余日汲汲将译之,以饷我同人。然待译而读之缓而少,不若学文而读之速而多也。此余所以普劝我国人之学日本文也。……余辑有《和文汉读法》一书,学者读之,直不费俄顷之脑力,而所得已无量矣。”(《合集·文集》之四第八十一页)
1705715840
1705715841
又二月二日,先生家信中,也讲到读日本书得益极多。先生上年初到日本时,曾经有今年二月返国的计划,现在因故展缓了:
1705715842
1705715843
“蕙仙鉴:前寄一信,想失落。家中事一切已悉。令四兄得人陪伴,私心稍慰。鄂款既到,家用亦渐可无虑矣。余之心事议论,具于禀帖中,请取观之。……卿近日心事如何,无烦恼耶?余归期稍缓,所见之事,亦只得缓之,请卿暂耐可耳。卿来信不信我十一点能睡,真真被卿料着,盖两月以来,早已一切依旧矣。胡庆能如此尚好,渠若欲求荐地方,则可以荐之。渠现住何处耶?张顺我已收为门生,教渠读书尚好也。令十四兄来书已收。望为我谢之,言我不便写信,恐累他也。令十四兄能来东游最善。我等读日本书所得之益极多极多。他日中国万不能不变法,今日正当多读些书,以待用也。望即以此意告之。”(光绪二十五年二月二日《与蕙仙书》)
1705715844
1705715845
先生等到日本后,为避内地耳目起见,多半都改用一个日本名。罗孝高《任公轶事》记述南海和先生改名的事说:
[
上一页 ]
[ :1.70571579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