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753708e+09
1705753708
1705753709 退休后的载沣自刻印章两枚,一为“闲园”,一为“天许作闲人”,并自书一联“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天天躲在书房看书、听曲,研究天文学。
1705753710
1705753711 比起浩瀚无垠的宇宙,地球上发生的这点破事算个屁。
1705753712
1705753713 每到夏日的夜晚,载沣就给孩子们指点天上的星座,把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到的哈雷彗星、五星连珠用笔画下来,夹在日记里。
1705753714
1705753715 一个鲜明的对比是,当孙文这样重量级的人物登门拜访后,载沣在日记中也只是以“孙文来晤谈,江朝宗(时任步军统领)在座”一笔带过。
1705753716
1705753717 张勋复辟时,前清的遗老遗少不断上门请安、求官,载沣无动于衷,一概挡驾。
1705753718
1705753719 以宅到死的决心,总算安然活到建国后。
1705753720
1705753721 如果说载沣身上还能找到一条明确的政治主张,那就是倒袁。
1705753722
1705753723 明确到连他两岁的次子溥杰都懂得看到袁世凯的照片就爬过去剜他眼睛。
1705753724
1705753725 舆论本来非常有利。
1705753726
1705753727 宫里的流言,有玩悲情的,说光绪临死前拉着载沣的手让他杀袁世凯;有搞悬疑的,说隆裕整理光绪遗物时,发现砚台盒里有“杀袁世凯”的御笔。
1705753728
1705753729 海外的配合也非常到位。
1705753730
1705753731 早在1907年,康有为就批示梁启超和麦孟华将反袁作为今后的首要任务,并杀气腾腾道:“鲁难未已,则以聂政行之。”
1705753732
1705753733 康南海之所以好用春秋时的典故,在于时刻提醒别人他是研究《春秋》的专家。
1705753734
1705753735 此处用典,意在指示弟子:必要时可对袁世凯实行暗杀。
1705753736
1705753737 两宫殡天,“南海牌谣言制造机”又开足马力造谣了。
1705753738
1705753739 说袁世凯趁太后病危,买通内侍,鸩杀(毒死)光绪,并密召直隶提督姜桂题率军入京自卫,谋弑新帝篡位。
1705753740
1705753741 不知情节如此荒谬的宫斗秘闻远在日本的康党是怎么编出来的,反正梁启超就据此致电各省督抚说“两宫祸变,袁为罪魁。乞诛贼臣,以伸公愤”了。
1705753742
1705753743 其实,现代科学的检测表明,光绪死时,头发中的砷含量是正常人的一百多倍,基本可以证实死于砒霜中毒。
1705753744
1705753745 敢毒杀皇帝,除了慈禧,没有第二人。
1705753746
1705753747 让光绪死在自己之前,以免其上位翻案,完全可以理解。但如此机密之事,估计只有李莲英、小德张几个清楚,外廷根本无从得知,与大头何干?
1705753748
1705753749 康有为也知道剧情不太接地气,自撰讨袁檄文一封,把戊戌以来中国所有的坏事都算到袁世凯头上,呼吁“为先帝复大仇,为国民除大蠹(dù,害虫)”,遍寄满朝文武。
1705753750
1705753751 梁启超则走内线,很早便同善耆和度支部尚书载泽建立了远程联系。
1705753752
1705753753 关键时刻,两大内线联袂吓唬载沣,说袁世凯的党羽已遍布内外,而唯一能制约其的太后也死了。他日坐大,后果不堪设想。
1705753754
1705753755 事实证明,这帮人纯属杞人忧天。
1705753756
1705753757 诛袁对载沣而言,非不欲也,实不能也。
[ 上一页 ]  [ :1.70575370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