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802901
[1]罗瑞卿、吕正操、王炳南:《西安事变与周恩来同志》,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30页。罗瑞卿是共产党在西安的联络官,吕正操是东北军万福麟将军下面的一个团长,王炳南是共产党在西北军中的地下工作者。
1705802902
1705802903
[2]临潼是西安以东45英里的一个小城,四周围墙高耸,中间一道城门。士兵们要进西安必须经过北门,如果城门把守严密,便无人能进城或接近西安,因此临潼又叫临潼关(指城门而言)。临潼有一处历史悠久的别墅,叫做华清池,一座精美的浴室修造其中。历史上唐明皇与杨贵妃曾在这里留下千古风流佳话。
1705802904
1705802905
[3]罗瑞卿等前引书,第31—32页。
1705802906
1705802907
[4]右军前引书,第1页。另见吴天威前引书,第75—76页。但有人认为,张学良当夜10点在杨虎城新城大楼司令部里,召集了东北军和西北军师级以上军官的联席会议,共有13个人参加了这一重要会议。在此前一天,东北军一个师、西北军一个团就奉密令开进西安郊区。见郭增恺:《西安事变之功过》,载《热风》,1955年1月1日,No.33,第8页。另见贝特兰前引书,第115—116页。
1705802908
1705802909
[5]右军前引书,第1卷,第9页。另见申伯纯前引书,第111页。
1705802910
1705802911
[6]右军前引书,第1卷,第9页。另见申伯纯前引书,第111页。另见李金洲前引书,第28页。但有人认为,少帅委派骑兵第六师师长白凤翔执行这一任务,因为白办事谨慎可靠,是完成这一重大任务的合适人选。由于白从前未曾见过蒋介石,故事变的前一天,张学良故意带白进见蒋,说白即将赴绥远参加抗日战争。通过这次晋见,白认识了蒋介石。作者于1977年8月9日在台北与王铁汉将军的谈话,及1987年8月28日于沈阳与卢广绩的谈话所得。
1705802912
1705802913
[7]孙铭九前引书,第11—12页。伯特伦前引书,第121—122页。斯诺:《红星照耀中国》,第381页。詹姆斯•贝特兰当时正协助埃德加•斯诺在西安城里为《伦敦先锋日报》撰写通讯报道,就在释放蒋介石以后,贝特兰曾会晤过孙铭九。
1705802914
1705802915
[8]蒋介石当时正在华清池最里面的一间屋子里睡觉,他被枪声和警卫的呼声惊醒,他首先意识到,这是红军在进攻,他吓得浑身发抖,慌乱中,披起睡袍,穿着拖鞋便仓促逃出房间。前院的枪声很紧,所以他跑到后门,可后门上着锁,在一个侍卫的帮助下,他爬上院墙,跳到院外。但他没料到墙底下是一道八英尺深的沟,结果摔进沟里,扭伤了髁骨,跌断了几根肋骨,拖鞋也不知去向。一位副官在一块叫做“虎绊石”巨岩后面的草丛中遇见了他,把他带出沟渠。后来,人们在这里修了一个亭子,叫做“捉蒋亭”(因蒋在此被捉而得名)。见罗瑞卿等前引书,第33页。
1705802916
1705802917
[9]蒋介石当时正在华清池最里面的一间屋子里睡觉,他被枪声和警卫的呼声惊醒,他首先意识到,这是红军在进攻,他吓得浑身发抖,慌乱中,披起睡袍,穿着拖鞋便仓促逃出房间。前院的枪声很紧,所以他跑到后门,可后门上着锁,在一个侍卫的帮助下,他爬上院墙,跳到院外。但他没料到墙底下是一道八英尺深的沟,结果摔进沟里,扭伤了髁骨,跌断了几根肋骨,拖鞋也不知去向。一位副官在一块叫做“虎绊石”巨岩后面的草丛中遇见了他,把他带出沟渠。后来,人们在这里修了一个亭子,叫做“捉蒋亭”(因蒋在此被捉而得名)。见罗瑞卿等前引书,第33页。另见右军前引书,第1卷,第17—30页。
1705802918
1705802919
[10]蒋介石当时正在华清池最里面的一间屋子里睡觉,他被枪声和警卫的呼声惊醒,他首先意识到,这是红军在进攻,他吓得浑身发抖,慌乱中,披起睡袍,穿着拖鞋便仓促逃出房间。前院的枪声很紧,所以他跑到后门,可后门上着锁,在一个侍卫的帮助下,他爬上院墙,跳到院外。但他没料到墙底下是一道八英尺深的沟,结果摔进沟里,扭伤了髁骨,跌断了几根肋骨,拖鞋也不知去向。一位副官在一块叫做“虎绊石”巨岩后面的草丛中遇见了他,把他带出沟渠。后来,人们在这里修了一个亭子,叫做“捉蒋亭”(因蒋在此被捉而得名)。见罗瑞卿等前引书,第33页。另见右军前引书,第1卷,第17—30页。
1705802920
1705802921
[11]蒋介石:《西安半月记》,美国,纽约,1937年,第128页。
1705802922
1705802923
[12]艾格尼丝•斯沫特莱前引书,第140—144页。
1705802924
1705802925
[13]《西安叛变》,载《中国周报》,1936年12月16日,第112—113页。
1705802926
1705802927
[14]贝特兰前引书,第166页。另见李金洲前引书,第30页。作者于1976年12月22日与彭绍贤在其纽约寓所中的谈话所得。
1705802928
1705802929
[15]作者于1976—1977年曾多次与新近来纽约定居的彭绍贤先生会晤。
1705802930
1705802931
[16]日本于1932年1月末进攻上海,在国联的调停下,日本同意在上海停止军事行动,开始与南京当局进行谈判,结果在1932年5月5日,产生了一个中、日停战协定,以解决上海冲突。见斯莱科夫斯基(M.I.Sladkovsk):《中国和日本:过去和现在》(China and Japan:Past and Present),莫斯科,1971年,罗伯特•F.普科斯英译本,第106页。
1705802932
1705802933
[17]关于《塘沽协定》,见上文第5章。
1705802934
1705802935
[18]关于《何梅协定》,见上文第5章。
1705802936
1705802937
[19]这里明显指的是德国和日本11月间签订的反共条约。
1705802938
1705802939
[20]其中七点完全是对共产党于1936年12月1日发表的“救亡”通电的响应。见贝特兰前引书,第126—127页。《纽约时报》,1936年12月16日,第6页。另见王健民前引书,第3卷,第100—101页。
1705802940
1705802941
[21]贝特兰前引书,第131—132页。
1705802942
1705802943
[22]由共产党、东北军和西北军的代表组成。
1705802944
1705802945
[23]彭德怀的部队就驻扎在三原,距西安仅30英里。徐海东所率领的另一支部队约1万人正准备开赴陕西、河南交界。斯诺:《红星照耀中国》,第383页。
1705802946
1705802947
[24]彭德怀的部队就驻扎在三原,距西安仅30英里。徐海东所率领的另一支部队约1万人正准备开赴陕西、河南交界。斯诺:《红星照耀中国》,第383页。
1705802948
1705802949
[25]张宗昌是原老帅张作霖属下的一个亲日派军阀。
1705802950
[
上一页 ]
[ :1.70580290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