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974658e+09
1705974658
1705974659 问:据了解,您已经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的资助,将前往爱尔兰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研究。我想知道,您的留学计划主要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1705974660
1705974661 答:2006年我就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准备前往爱尔兰进行访学。但由于工作繁忙,我不得不推迟了访学计划。
1705974662
1705974663 我1996年开始关注跨国民族问题,由于长期研究跨国民族问题,我注意到了跨国民族问题在世界范围的广泛存在,它在亚洲、欧洲、美洲,在第三世界,在西方发达国家都屡见不鲜。但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的表现却不完全相同。有些非常敏感,有些却相当平稳。当我研究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相关跨国民族问题后,便产生了了解世界其他地区,尤其对西方国家相同问题的欲望。
1705974664
1705974665 2006年5~6月,我应邀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高访,感谢艾伦·麦克法兰教授为我在英国期间提供了非常好的住宿和办公条件。后来,我前往北爱尔兰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在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Liam O. Dowd教授的介绍下,我了解了他们建立的跨国研究中心(Cross-border Centre)的基本情况。他们的研究大多依托行动项目专门从事合作研究。英国一些大学还开展了前沿的“和平学”研究。他们的研究工作对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产生了进一步考察英爱边境地区的想法。
1705974666
1705974667 回国后我顺利地申请到了国家留学基金。之所以选择前往爱尔兰访学,不仅仅是因为我关注英爱之间的跨国民族问题,主要是想借此项目,以东方人的视角,打开研究西方社会跨国民族问题的大门。
1705974668
1705974669 问:您对跨国民族“和平跨居”的研究,是否有更多的期待?
1705974670
1705974671 答:跨国民族研究是对国内民族对象研究不断深入后,逐渐深化出来的研究领域。在现代民族国家架构下,跨国民族是一个敏感的研究对象。有些学者甚至不承认跨国民族的存在。我这里不想讨论,但我个人始终认为,从共同的历史文化渊源看,跨越现代国家边界的文化族群是真实存在的。
1705974672
1705974673 我们研究跨国民族,不应当只关注敏感的问题,不应当只关注冲突、对抗、暴力等,更不应着力渲染跨国民族的政治化倾向,因为任何把文化群体极端政治化的言论和行动都是极其危险的。我个人认为,在当代世界国家体系结构下,国家已经进入了低死亡率、低出生率的时代,以建立新的国家为终极目标的极端民族主义者,已经没有了太大的生存空间。跨国民族研究应当把和平作为可以超越彼此民族国家界线的共同目标。
1705974674
1705974675 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厉声教授曾经提出过如何共享跨国民族的历史文化这一问题,引起了较大的争论。这对我启发很大,我想我对跨国民族“和平跨居”研究更多的期待就是,让我们在和平的环境和话语中,促使世界各跨国民族以和平的方式共享彼此曾经的历史和文化。
1705974676
1705974677 问:最近您获得了“八桂学者”荣誉称号,您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什么打算?
1705974678
1705974679 答:我能获得这个荣誉称号,是大家爱护、支持的结果。我想这更应该是集体的荣誉。今后我将继续做好服务工作,带领创新团队努力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我们要把握好机遇,继承优良传统,强化区位优势和民族特色,在“攻方向,上层次,出水平”上多下功夫。攻方向就是要主攻壮学、瑶学及中国南方与东南亚相关民族研究,以及越南学、东南亚研究、东盟研究等;上层次就是要争取突破民族学博士点,使学科整体建设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出水平就是要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研究成果主要停留在资料的积累、梳理、分析阶段,缺少理论的提升和创新。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们的研究有了大的进步,壮学、瑶学研究渐成气候,相关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其他方向的研究在理论上也有了大的提升。今后,我们要特别重视原创性研究,争取有更多、更好的高水平成果奉献给大家。
1705974680
1705974681 原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1705974682
1705974683 [1]秦红增(1967~ ),陕西合阳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哲学社会科学版执行主编。广西南宁,邮编:530006。
1705974684
1705974685 [2]周建新(1962~ ),新疆北屯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院长,教授。广西南宁,邮编:530006。
1705974686
1705974687
1705974688
1705974689
1705974690 文化寻真:人类学学者访谈录(2005~2015) [:1705972490]
1705974691 文化寻真:人类学学者访谈录(2005~2015) 图像时代的视觉人类学研究
1705974692
1705974693 问/黄世杰 Senkey 谢勤亮[1]答/邓启耀[2]
1705974694
1705974695 摘要:视觉人类学除去它所包含的艺术和科技的成分之外,反映了人类学最根本的人文价值取向,即关注视觉背后的人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同时,除了通过影视手段记录、表达民族志或人类文化内容及观念的拍摄和研究,它还应该研究视觉工具与人类视觉力的开发,研究视觉认知与视觉思维、视觉符号、视觉表达、视觉传播及视觉文化的传承模式等;另外,关于视觉文化的社会分层、社会控制、时代意象等,都应该是当代视觉人类学关注的问题。
1705974696
1705974697 关键词:图像志;视觉人类学;学科建设
1705974698
1705974699 问:邓教授,很高兴能在这里对您进行一次采访。难找您呀!热闹的地方不常见您,老听您在跑田野。
1705974700
1705974701 答:田野有趣呀,或者说是做人类学有趣,能够吃没吃过的,见没见过的,听没听过的。做人类学就这点好,Senkey不是也刚刚从羌寨实习回来吗?你说说。
1705974702
1705974703 问:考察的地方十分有趣,是个文化层次丰富的地方。我们切身感受到文化是个很立体的东西,不同的历史会造成一层不同味道的奶油敷在基础文化核的上面。我们去的地方基础文化核是羌族的,但是明清时期由于地理和军事的原因,大量的湖广汉族移民进入,造成了羌族和汉族的文化交融,且现代羌族也对汉主流文化具有亲近的认同,所以王明珂说羌在汉、藏之间。文化跟羌族崇拜的白色化石一样,是祖先的骨头和昆仑山石等一层一层慢慢累积的。我们的认知并不是一个调和的东西,而是一个穿了好多层衣服的模具。
1705974704
1705974705 答:这是有意思的表述,很有视觉感。Senkey,看你在博客上贴了一些你这次做田野调查时拍的照片,除了常规的民族志图片,还有一些和我们看惯的民族志图片有所不同,比如这一组你命名为《平视》的图片,没有人物出现。你可以讲讲为什么吗?
1705974706
1705974707 问:即使没有人,痕迹也会被留下,记载活动和表情,引诱出猜测和推测,让人平视事实。“平视”也是一种角度。乡村是个充满“人味”的地方,这并非单一地指人情味,而是充满了人的痕迹:墙壁上的斑痕可以“说”出风土的历史和家庭的性格;标语可以透露权力结构的意念和乡村的缺陷;人在图像中的缺席并非刻意,而是说明了乡村的倦怠和慵懒,或者是极致的忙碌。痕迹后面,总是住着最真实的属于本地的表情。
[ 上一页 ]  [ :1.70597465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