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114198e+09
1706114198 《文辙——中国文学史论集》(中国精神史探索之一),由台湾学生书局出版。该书收录了论文60篇,所论大凡自上古诗学,以迄近代晚清词学等,皆有专篇,书分上下两册。在《小引》中,先生说道:
1706114199
1706114200 念平生为学,喜以文化史方法,钩沉探赜,原始要终,上下求索,而力图其贯通;即文学方面,赏鉴评骘之余,亦以治史之法处理之。五十年来,讲论所及,凌杂米盐,亦有门人所记,未忍刊削者,兹汇为一帙,略依讨论内容之年代为次,用便省览,题曰《文辙·文学史论集》,读者视为国史上文学演变之陈迹也可,视为吾个人余力学文经历途辙之自白亦无不可。
1706114201
1706114202 先生还赴温州参加“谢灵运与山水文学国际研讨会”。
1706114203
1706114204 被聘为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顾问、香港潮州商会第七十三届名誉会长、温州师范学院荣誉讲座教授及上海古籍出版社“敦煌吐鲁番文献集成”学术顾问。
1706114205
1706114206 1992年,4月,先生再次被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聘为顾问。
1706114207
1706114208 5月13日,在北京大学会晤季羡林教授。同时,访问上海复旦大学。
1706114209
1706114210 8月,在香港大会堂举行个人画展,李嘉诚出席剪彩仪式。
1706114211
1706114212 9月,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举行个人书画展,书画集《选堂书楹联初集》、《饶宗颐翰墨》由香港艺苑出版社出版。《选堂书楹联初集》收录了先生所书对联共118幅,各种书体皆备。邓伟雄撰写《〈饶宗颐翰墨〉中的书法》一文,对先生的书法理论、书风等作了全面的介绍,其文内容如下:
1706114213
1706114214 《饶宗颐翰墨》这一本书画册,绘画占了很大部分的篇幅,因为二百件刊出的作品中,只有四十件是书法。
1706114215
1706114216 不过这四十件书法,却是极具代表性,可以见到不单止是饶选堂教授的书法造诣,也可以见到他的书法主张,因为其中一件,是他论书诗长卷,这一首用元代长春真人丘处机的《青天歌》韵写成的长诗,把饶氏对书法的看法、主张都概括地写出来。
1706114217
1706114218 《青天歌》这一首长诗,是因为今年在中国出土一件徐文长所书的长卷的再显于世,在出土之初,不少人以为是徐文长的诗作,后来才考出来是元代全真教的丘处机所作。
1706114219
1706114220 饶选堂教授对徐文长这个书法卷及这首丘处机的诗,做过不少研究,并曾发表文章讨论它。在十余年前,他在巴黎大学任客座教授之时,“自顷旅居,久疏笔研,惟暇复抚琴,睡足饭饱,重温去岁此作(选堂教授书青天歌卷),弥有所悟,用广其意以论书云”。
1706114221
1706114222 他在这跋语中,提及抚琴,是因这一首论书诗,表达他今年对书法之体悟,以为书法一事,尤其行草之作,与音乐之韵律节奏,有极其相关之处,所谓“乍连若断却贯串,生气尽逐云光驰,一波一撇含至乐,鼓宫得宫角得角,肥瘦干湿浑相宜”(论书诗中句)。
1706114223
1706114224 饶选堂教授之以书法相通与音乐之论点,实开论书的一个新观点,也可以作为百艺之理皆相通之明证。古人书画同源,其实书、画、篆刻、音乐、雕刻等,何尝不是同出于一源呢?
1706114225
1706114226 收入《饶宗颐翰墨》一书中的其他书件,真是各体兼备。
1706114227
1706114228 饶选堂教授在甲骨学中,著述甚丰,较之昔年研究甲骨之“四堂”——罗雪堂、王观堂、郭鼎堂及董彦堂,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四堂之中,唯罗雪堂、董彦堂能甲骨书法,罗雪堂以金文笔法写甲骨,董彦堂书甲骨,则以肥厚为主,饶氏书甲骨,着意在甲骨文的古拙笔意,而用笔不拘于丰厚或瘦硬。是罗雪堂、董彦堂、简经纶、叶玉森、丁辅之诸家之外,另一面目。
1706114229
1706114230 饶氏对楚国文化,著述亦多,对楚国传世的名迹“缯书”,亦有不少专著,他对楚缯书中的文字的书写,时有涉笔,曾有论近世书法者云,中国当代能写缯书者,台湾王壮为氏及饶选堂教授,可称并世两雄。
1706114231
1706114232 至于简牍书法,由昔年出土之流沙坠简,到今日新出土之竹木简,饶氏都有深入研究,临摹汉简的书写,亦时有所作。汉简本是西陲军民人等手笔,而饶氏以文人气韵之笔触,写古人俗书,不入古意而有创意,是他广为人知的一种书体。
1706114233
1706114234 饶选堂教授除了对古文字的书写着意研究之外,他早期书法,是植基在唐朝欧阳询及颜真卿两家,尤其于欧书九成宫醴泉铭及颜书麻姑仙坛记下过很深功夫,到现今,他的行楷书,结体近长方形,有轩昂之态,就是受到欧阳询书法之影响。
1706114235
1706114236 唐碑之外,他对龙门造像、爨宝子、前秦广武将军碑、张猛龙碑、石门铭等魏晋碑刻,也一样下过很大功夫。《饶宗颐翰墨》这本书画册之中,有几幅碑体的字,可以见到他在这方面的造诣,而饶选堂教授的碑体书法,一洗清代写碑体的人那一种狰狞习气,但亦没有赵撝叔之后,写北碑者剧媚之态,他用了行草书笔意来中和碑刻字体的板刻,为写北碑者开一新路。书画册中有一幅北魏《王苌墓志》,可以窥见他在这方面的成就。
1706114237
1706114238 清代以来,因吉金栗石的书体盛行,不少书家变得专趋尚古,而少注意及行草书法,但饶教授却力主不偏废任何一时代的有特色作品,故他于明末清初书家的行草书法,绝不因其时代较晚而忽视他。
1706114239
1706114240 他在其所著之《论书十要》中,就有一则提及晚明书法者。
1706114241
1706114242 他在论明代书法一则云:“明代后期书风丕变,行草变化多辟新境,殊为卓绝,不可以其时代近而蔑视之。倘能揣摩功深,于行书定大有裨益。”
1706114243
1706114244 而他对明末清初之黄道周、倪元璐、张瑞图、陈老莲、八大山人、王觉斯等人的书法,都着力吸取其变幻多端之结体,神龙夭矫的行气,干湿变动的笔法,这一些都一一融入在他的行草书中,故此他的行草书法,在强烈之自我面貌之中,见到晚明书风的奇气。已故冯康侯老师昔日曾云饶教授所书的行草书,带有黄道周、王觉斯之奇变,又有章草古朴之意,奇正相生,自成面目,确是知言。
1706114245
1706114246 近十年来,饶教授又再转向隶书的书写,他本来对汉简书体,浸淫不少年月,而对新近出土的秦汉简帛诸书,更是悉心研究,他以为这些新出土秦汉书法墨迹,“奇古悉如椎画,且皆是笔墨原状,无碑刻折烂,臃肿之失,最堪师法”。他就是在这一些秦汉人真迹中,参以秦汉诸刻,尤其是张迁、华山、乙瑛、孔宙诸碑,求取汉隶之真貌,故此其隶书浑厚古朴,于拙重中取意,又成他近年书法一大特色。
1706114247
[ 上一页 ]  [ :1.70611419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