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115090
1706115091
6月,赴北京,分别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院校作了演讲。在清华大学“汉字应用与传播国际研讨会”上,作了《谈类——中国人“造”字与“解”字的智慧》的讲演;在北京大学作了《贾谊〈鹏鸟赋〉及其“人学”》的讲演;在首都师范大学名誉教授就职仪式上,则作了《古史之二元说》的讲演。
1706115092
1706115093
到台北出席台湾中央研究院主办的第三届国际汉学会议,在文字组先生作《贾湖刻符初探》的演讲。
1706115094
1706115095
7月,再次赴台湾出席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筹备处咨询委员会会议。为黄挺、马明达编写的《潮汕金石文征》一书作序并题签,对潮汕金石碑刻的著述历史渊源进行了阐述,并认为《潮汕金石文征》此书“浩博无涯縵”,“必可补其缺漏”,对其作出了高度的评价。
1706115096
1706115097
8月,《澄心选萃——饶宗颐的艺术》书画集作为国庆50周年献礼发行,该书由中国健康工程引发基金会出版,卷首为先生澄心画展自题二首诗歌,内容如下:
1706115098
1706115099
已知不了可通神,悟到菩提只近邻。
1706115100
1706115101
画笔狂来如发弩,旧山万仞梦中亲。
1706115102
1706115103
自画自书不合时,春风着物竞含姿。
1706115104
1706115105
飘然欲置青霄外,坐对苍茫自咏诗。
1706115106
1706115107
中国健康工程引发基金会主席梁沛锦作《饶宗颐教授〈澄心选萃〉书画展画册献词》。先生出席了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主办的“中国文化检讨与前瞻”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作《从出土文献谈古代乐教》的演讲。
1706115108
1706115109
9月3日至11月7日,香港美术馆举办“澄心选萃——饶宗颐的艺术”书画展,此次展览,展出40件书画精品,包括书法、山水、花鸟及人物。从展出可以领会先生通过巨幅小构,来表现其笔精墨妙的造诣以及空灵淋漓的才情。曾柱昭为之作《澄心选萃》前言一文。
1706115110
1706115111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出版明朝万历辛巳(1581)刻本潮州李东月编撰的《新刻增补全像乡谈〈荔镜记〉》,先生为该书赋词《减字木兰花》:
1706115112
1706115113
吴头楚尾。咫尺泉潮通一水。也似《金钗》,连柳和腔唱自佳。传来院本,风月棚前工说诨。镜里风流,分得人间一段愁。
1706115114
1706115115
10月,先生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参加国庆50周年观礼活动。同月,先生出席了在家乡韩山师范学院召开的第三届国际潮学研讨会。在会议上提交了《论元祥迈注〈韩文公别传〉》的论文,同时作“关于建立潮州学”的演讲,其观点如下:
1706115116
1706115117
我在1993年开始提倡潮学研究,是由于个人认为国家的历史研究应该从地区性做起。外国历史学家也一样,他们什么题目都研究完了,所以都从地区的、个别的,甚至一个建筑物都可作为一个博士论文的题目,对于我们也一样。我们的国家更广大、历史更悠久,假如不从地区做起,就没有办法写成比较可靠而且可以传之永久的全国性历史。通史实际上都是很“普通”的,碰到一个“专题”,往往都会出毛病,从微观的方法看,应该从地区做起。这是我提倡潮学的理由。
1706115118
1706115119
武汉大学举办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涓子〈琴心〉考——由郭店雅琴谈老子门人的琴学》。先生被推选为大会名誉主席,并获聘为武汉大学名誉教授。
1706115120
1706115121
11月,《饶宗颐东方学论集》(20世纪潮人文化萃英)由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黄赞发、陈梓权主编,收录了先生44篇学术论文以及《佛国集》、《簔厘岛杂咏》等诗歌选集,先生为该书作了《自序》。
1706115122
1706115123
9月3日至11月7日,澳门教科文中心展览厅举办“清凉世界——饶宗颐书画展”,并由澳门基金会出版《清凉世界——饶宗颐书画》书画集,画集收录了先生的作品“荷花”36幅,“山水花鸟人物”4幅,扇额对联12幅,罗慷烈为画集作《序》,卷首之处先生赋词《一剪梅·清凉世界画集》:
1706115124
1706115125
荷叶田田水底天。看惯桑田。洗却尘缘。肯随浓艳共争妍。风也翛然,雨也恬然。雨过风生动水莲。笔下云烟。花外神仙。画中寻梦总无边。摊破云笺,题破涛笺。
1706115126
1706115127
同月,先生参加金山中学图书馆落成揭幕仪式,并即席挥毫北宋刘允诗:“惆怅昌黎去不还,小亭牢落古松间。月明夜静神游处,三十二峰江上山。”
1706115128
1706115129
12月,饶宗颐韵文、骈文创作合集《清晖集》由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该集共收诗词作品1362首,其中诗1081首,词281首。其诗歌部分,增补了《集外诗》共7首;又《苞俊集》中增补了1993年以来的诗作18首。截至2010年底止,先生共创作诗词1415首。季羡林为《清晖集》作序,序中云:
1706115130
1706115131
北大校友薛亮先生来函转达选堂先生之意,邀予为其新著《清晖集》作序。乍闻之下,顿感觳觫难安。选堂先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邈予小子,曷敢佛头著粪继思选堂先生之意不可违,薛亮先生之情不可却,而个人对当今诗歌创作颇多外道腹诽,如骨鲠在喉,何不借端一吐为快耶?
1706115132
1706115133
窃以为中国诗歌创作已有两千余年之历史,其间云蒸霞蔚,名家辈出,为中国,为世界之诗坛增无量之光辉。然而内容与形式之矛盾至今未解,且有日益发展之势。其故焉在?盖大千万象变动不居,宛如逝水,不舍昼夜。诗人之思想感情亦文必随之而变,此可谓之为内容。欲将内容表而出之,必乞灵于文字,此可谓之为形式。然而内容之变速,而形式之变迟。矛盾产生之根源即在于此。论者有瓶酒之喻,所谓新瓶装旧酒或旧瓶装新酒者,即此是也。
1706115134
1706115135
五四运动以来,白话诗兴。羡林平生不为诗,白话诗之成与败,得与失,实不敢赞一辞。然而,既称之为诗,必有诗之形式。今之为诗者,实为散文,而必称之为诗,且侈谈理论,滔滔如悬河泻水,意气昂然。以外道如不佞者视之,诚属方凿圆枘,又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内容与形式之矛盾,登峰造极矣。闻亦有从事旧体诗词之创作者,又多不识平仄,无论诗韵,致为新派所诟病。
1706115136
1706115137
选堂先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世界五洲已历其四;华夏九州已历其七;神州五岳已登其四。先生又为性情中人,有感于怀,必发之为诗词,以最纯正之古典形式,表最真挚之今人感情,水乳交融,天衣无缝,先生自谓欲为诗人开拓境界,一新天下耳目,能臻此境界者,并世实无第二人。谨以高山仰止之心情,粗述个人之感想如上。选堂先生必有以教我。是为序。
1706115138
1706115139
被香港公开大学授予荣誉人文科学博士学位。
[
上一页 ]
[ :1.7061150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