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183988e+09
1706183988 辛亥革命后,按优待条件,各王府还可以领到俸银,但随着时局变化,很快失去了保证。定王后裔的经济来源主要靠毓朗的积蓄和地租,朗贝勒府在京畿、河北每年能收地租七八千元。民国9年(1920),毓朗去世,定王一系子孙生活愈发困难,最终决定出卖王府。定王府第位于西城缸瓦市,占地40余亩,是京城内一座很著名的府第。《啸亭续录》曾提到第二代定亲王绵恩让“护卫赵吉玉为之点缀园庭,任其通下吏,苞苴动辄巨万”。定王府原为清初巽亲王满达海(代善第七子)府第的一部分,前后经营了200多年。民国17年(1928),由毓朗子恒馞、毓盈子恒兰出面将王府售出,买方为华比银行买办,出洋15万。恒馞是京城内有名的纨绔子,后趋于贫困,穷愁潦倒。
1706183989
1706183990 以上诸王府的变化,是民国年间宗室贵族殊途同归走向破落的一个缩影。尽管收入中断,依旧挥霍无度,开支庞大,入不敷出,只好靠变卖王府、土地、珍宝、古董维生。再加上日伪及国民党政府的敲诈勒索,富商大贾和外国教会的巧取豪夺,他们中多数人落到倾家荡产的地步。关于这类贵族的结局,见于记载的还有另外几例:
1706183991
1706183992 末代礼亲王金睿铭,晚年家境衰败,以府内秘方卖给同仁堂药铺制药,借银度日,所欠债银达数万两之多,后来不得不将位于海淀镇的名园抵债售予同仁堂。民国16年(1927),礼王府的前半部分租与了由蔡元培任校长的华北大学;32年(1943),经日本人市谷留治郎介绍,将王府售与“满铁”,金睿铭全家搬迁到了吴量大人胡同居住,没过几年就一贫如洗了。[57]
1706183993
1706183994 镇国公载泽,宣统年间长度支部,财权在握,入民国后,因府用浩繁,生计日绌。府中管事人某,把持府中诸事。遇有用款,由他向外挪借。其实所借之款,多是他历年所侵蚀,而另由他人冒充借主,肆其盘剥。载泽虽知其弊,但事不躬亲,已成习惯。若干年后,凡府中一切地租凭照,及其他动产等项,概入管事人之手。府用益形拮据。管事人看到已无利可图,拒绝代为借款,载泽病故时,几至无以为殓。载泽有女年已及笄,自愿鬻身葬父。幸得故旧闻知,发起泽公遗族维持会,垫款完葬并偿还旧债。[58]
1706183995
1706183996 据说,庄王的一个后代,最终饿死在南横街会馆的空房子里,死了也无人收尸。怡王的后代毓子玉、毓子良兄弟,为争祖产,闹上公堂,打了几年的官司。[59]有的王公子弟,穷途末路,竟至掘祖坟,盗宝物。[60]他们不仅不能恪守祖训,连起码的廉耻之心都丧尽了。
1706183997
1706183998
1706183999
1706184000
1706184001 爱新觉罗家族史 [:1706178148]
1706184002 爱新觉罗家族史 四 复辟梦的破灭
1706184003
1706184004 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清王朝,使爱新觉罗皇族及宗室王公从权力地位的峰巅猛跌下来。某些不识时务者,从跌落之日起,即把复辟迷梦作为最高理想。他们自知势单力薄,难以“挽狂澜于既倒”,便把复辟梦的实现寄托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干预上。
1706184005
1706184006 在清皇室成员一系列复辟活动中,肃亲王善耆扮演了急先锋的角色。宣统三年(1911)八月,武昌起义爆发,袁世凯东山再起,对清帝实行逼宫时,反对清帝退位态度最坚决的就是肃亲王善耆、恭亲王溥伟、宗室良弼以及时任江宁将军的铁良。良弼祖父就是在《南京条约》中代表清廷蒙受耻辱的大学士伊里布。良弼本人曾留学日本学军,为宗室中少壮派将领,宣统三年十二月初八日被同盟会员彭家珍炸死。皇室亲贵顿时如惊弓之鸟,纷纷逃离北京。清帝随即逊位。
1706184007
1706184008 袁世凯就任总统后,善耆在其挚友、日本浪人川岛浪速等人安排下,潜往旅顺的日本租借地。途中曾赋诗曰:“幽燕非故国,长啸返辽东,回首看烽火,中原落照红。”[61]用以寄托他的“亡国”之恨。从此,他就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卵翼下从事复辟清朝的活动。
1706184009
1706184010
1706184011
1706184012
1706184013 图61 肃亲王善耆旧照
1706184014
1706184015
1706184016
1706184017
1706184018 图62 《肃忠亲王遗集》书影
1706184019
1706184020 早在袁世凯东山再起时,良弼、铁良、溥伟等人就组织了所谓“宗社党”,反对清帝退位,对抗革命。善耆到旅顺后,联络溥伟、铁良、陕甘总督蒙古人升允等人,重组宗社党。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策动和支持下,先后发起过两次“满蒙独立运动”。
1706184021
1706184022 第一次在民国元年(1912)。善耆与川岛浪速签订誓约书,将东北铁路、矿产,以及外交、军事、行政诸权力让与日本,以换取日本援助,实现清朝的复辟。在东北,以善耆为首的宗社党人,以“大清帝国勤王军总司令部”名义,在满铁沿线长春、公主岭、铁岭、开原、昌图、辽阳、本溪、海城等处蛊惑煽动,招兵买马,鼓吹“剿灭革党,恢复社稷”。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又策动善耆妹夫喀喇沁王和巴林王在内蒙古起兵叛乱。这些活动均遭到失败。日本政府迫于列强的压力不得不改变对华方针。第一次“满蒙独立运动”遭到失败。[62]
1706184023
1706184024 民国4年(1915),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护国运动爆发,政局动荡。由川岛浪速等人策划,议将善耆为首的宗社党人与蒙古马队首领巴布扎布联合起来,于东北的西部和南部同时起兵叛乱。为筹措经费,善耆向日本财阀大仓喜八郎借款日金100万元,约定事成之后,给予大仓财阀以吉林、奉天省内松花江流域森林采伐及流放木材、征收厘税等特权。[63]善耆得到借款后,招募马贼在大连一带训练。同年七月,巴布扎布在日本军官的直接参与下发动叛乱,得到善耆等人响应。不久,巴布扎布叛匪被击退。其本人于数月后遇刺身亡。第二次“满蒙独立运动”再告失败。此后,宗社党的活动一蹶不振。
1706184025
1706184026
1706184027
1706184028
1706184029 图63 逊帝溥仪绘画
1706184030
1706184031 善耆深感复辟无望,便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他“不许子女作中国的官,也不许为中国的民”。[64]38个子女,除3个儿子分别去了英国、德国、比利时,其余全部进了日本学校。[65]民国11年(1922)善耆死后,他的一些子女也搞起了卖国活动。伪满洲国时,善耆的七子金璧东(宪奎)曾任伪铁道守备队中将司令、黑龙江省长、长春市特别市长。其女金璧辉过继给川岛浪速后,改名川岛芳子,成了罪恶昭彰的日本间谍。
1706184032
1706184033 清朝末帝溥仪3岁即位,6岁逊位,民国13年(1924)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时,已是19岁成年。宗室旧贵族和一些遗老企图复辟清王朝的行动和言论,使溥仪自幼就感到“亡国之痛”,并以“恢复祖业”作为自己的最高志向。被赶出宫后,摆在他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是顺应局势变化,放弃帝王尊号,做一个拥有巨额家资的民国“平民”;二是争取国民政府的优待,实现“复号还宫”,重过“小朝廷”生活;三是“借外力谋恢复”。[66]在郑孝胥等人的操纵和日本人的精心策划下,溥仪最终选择了第三条路。他先是逃入东交民巷的日本使馆,既而潜往天津日本租界。从此沦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1706184034
1706184035 民国17年(1928)发生的孙殿英东陵盗墓事件,对溥仪来说是继被驱出宫后又一次强烈的刺激。东陵在河北省遵化县马兰峪,是乾隆等五帝和十四个皇后的陵寝。孙殿英是一个赌棍和贩毒出身的流氓军人,投靠蒋介石后任四十一军军长。他借“军事演习”名义,封锁马兰峪一带,将裕陵(乾隆陵)和慈禧陵地宫内的殉葬财宝盗掘一空。乾隆皇帝、慈禧太后的遗骨被抛撒践踏于泥污中。此事使皇室旧族和遗老们痛彻心脾、无比激愤,也使溥仪的复辟、复仇思想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
1706184036
1706184037 民国20年(193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翌年3月,由日本一手炮制的“满洲国”建立,溥仪先是就任伪“执政”之职,后来就充当了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溥仪曾把此举看成是“借助外力”“还政于清”的良机,实际上,却是他背叛祖国背叛民族的开端。直到民国34年(1945)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溥仪一共做了2年“执政”,12年傀儡皇帝。
[ 上一页 ]  [ :1.70618398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