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184038e+09
1706184038
1706184039 关于这14年间的罪恶历史,已有大量史籍行世,这里不再赘述,只想从爱新觉罗家族史的角度,略作说明:
1706184040
1706184041 首先,从溥仪个人来说,作为清朝末帝,其所作所为,原是出于“恢复大清基业”的目的。他在东陵事件后,曾当着痛哭流涕的宗室人等立誓说:“不报此仇,便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有我在,大清便不会亡!”[67]他甘心投靠日本人,就是希望借此机会,实现复辟夙愿,重登“大清皇帝”的宝座。而日本人扶植溥仪上台,却另有打算,企图利用他“宣统皇帝”的旧招牌,推行鲸吞中国的侵略政策。关东军的宣传手册明言:“满洲国的建立,不是满洲民族的旧业复兴,而是日本皇道精神的发展。”关东军还强调,溥仪是满洲国皇帝,不是大清皇帝。[68]溥仪充当傀儡皇帝后,恢复“祖制”的企图屡屡受挫,是很自然的,到最后竟落到“数典忘祖”的地步,例如:从日本请回日本天皇的祖先——“天照大神”,供奉于“建国神庙”,将它作为自己的祖宗按时祭拜。又如溥仪不能生育,日本人就安排其弟溥杰与日本嵯峨实胜侯爵的女儿嵯峨浩结婚。随即颁布的《帝位继承法》规定:“皇帝”死后,由子继之;如无子,则由孙继之;如无子无孙,则由弟继之;如无弟,则由弟之子继之。有关规定中,关键的是最后一句,“弟之子”,就是嵯峨浩之子。从“建国神庙”的设立,到《帝位继承法》的颁布,都是日本帝国主义“移花接木”之计。于是,溥仪成了上无祖先,下无子孙,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
1706184042
1706184043
1706184044
1706184045
1706184046 图64 溥杰在日本东京千叶旧居
1706184047
1706184048 对日本人的阴谋诡计,连溥仪的亲近臣僚都感到愤慨,如胡嗣瑗说:“谁无祖宗,谁无子孙,现在爱新觉罗氏连祖先都不认了,子孙也变种了,真是旷古未有之奇闻!”[69]当溥仪走上认贼作父的可耻道路时,不仅背叛了祖国、背叛了民族,也严重玷辱了爱新觉罗氏的列祖列宗。
1706184049
1706184050 其次,就爱新觉罗皇室近支来说,真正追随溥仪左右的寥寥无几。溥仪的父亲载沣从摄政王位退位藩邸后,虽然也有过“惟有依靠帝国主义的势力,才能生存下去”的念头,但是对于伪“满洲国”却始终没有政治上的联系。他只在1936年到长春探望过溥仪一次,居住月余,便执意回家。其叔父载涛的态度更加鲜明,早在溥仪与日本人勾结之初,他就极力反对。溥仪逃往东北后,他又不止一次地说过:“溥仪完全钻进了日本人设下的圈套,只能充当俯首帖耳、为人所用的儿皇帝。”[70]日伪时期,载涛生活拮据,当溥仪派人请他到伪“满洲国”就任伪职时,却被回绝。
1706184051
1706184052 恭亲王奕之孙溥儒(溥伟之弟)也很明智。他平日胸怀比较淡泊,专心钻研国画,不大过问政治。对溥仪所为则素怀不满。溥仪当了伪满傀儡后,日本人不许他奉祭爱新觉罗氏的列祖列宗,连要求祭拜三陵都被日方所阻,引起了溥儒的极大愤慨。他曾经在给友人信中写道:“未有宗庙不立而能立国者。”[71]溥仪在长春14年,溥儒一次也不曾去见他。
1706184053
1706184054 睿亲王多尔衮的第十三世孙金寄水的铮铮铁骨也很值得推崇。金寄水,原名颐丰,按爱新觉罗世系序列,辈分应与“启”字雁行。“七七事变”后华北沦陷。22岁的金寄水偕两弟两妹生活。当时家计日蹙,只能靠典卖字画古玩等浮财度日。此际有人愿帮他在社会上谋个职务,他总是说:“我怎能为五斗米向非我族类的外国人折腰!”一再拒而不就。1939年,伪满“宗人府驻京办事处”动员他去“新京(指伪满洲国‘首都’长春)承袭‘睿亲王’世爵”,他断然拒绝,表示:“金某人纵然饿死长街,也不能向石敬塘辈称臣!”这样,他硬撑着熬过了8年沦陷生活。当时他曾写过一首诗:“不把深杯便索然,况逢灯节雪连天。衣裳典尽箱何用,抬向长街换酒钱!”[72]是其生活的纪实。
1706184055
1706184056 其时,清室的王公子弟,约可分为几种类型:
1706184057
1706184058 一类是凭借祖产,席丰履厚,坐拥三妻四妾,万事不关心,只图个人享受。如庆亲王奕劻之子载振,便是此类的代表。
1706184059
1706184060 再一类则自鸣清高,将精神寄托于翰墨之中。如溥儒(字心畬)、溥伒(雪斋)、溥佺(松窗)等人。遗老们曾将溥儒比作明末石涛、八大山人之流。石涛是明靖江王之子,原名朱若极;八大山人是明楚藩之后,原名朱耷。明亡后,两人均遁入空门,寄情翰墨。清朝遗老推许溥儒的洁身远引,是有其道理的。溥儒等人虽疏远于政治,但在外敌当前,国家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历史关键时刻,却能明辨事非,采取正确立场,也是受到人们尊敬的一个原因。
1706184061
1706184062
1706184063
1706184064
1706184065 图65 溥儒(心畬)像
1706184066
1706184067
1706184068
1706184069 最后一类,则是不甘心清朝灭亡,企图借助帝国主义势力,东山再起者。如肃亲王善耆、恭亲王溥伟、逊帝溥仪等人。即使在皇室近支里,这种人也是极少数。伪满时期,纠集在溥仪身边的亲贵子弟主要有:溥杰、溥俭(载漪子),溥佐(载瀛子),溥佳(载涛子,溥仪赐名金智元),宪原、宪基、宪均(善耆子),毓(后改为毓嵣,溥绰子),毓(溥修子),毓岱、毓嶦(溥伟子),溥偀(载泽子),毓崇(溥伦子),毓嵒(溥偁子),毓慈(溥绍子)等。多数还是未成年少年。溥仪将他们召集到身边,刻意培养,原指望成为恢复祖业中的“股肱”。但是连溥仪自己都不过是日本关东军手中的玩偶,这个希望自然成了泡影。
1706184070
1706184071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导演的“傀儡戏”终于收场了。8月8日,苏联红军攻入伪满洲国境内。溥仪等人仓皇出逃,19日在沈阳机场被苏军俘虏。溥仪的复辟梦彻底破灭了。
1706184072
1706184073
1706184074
1706184075
1706184076 爱新觉罗家族史 [:1706178149]
1706184077 爱新觉罗家族史 五 争取平等的呼声
1706184078
1706184079 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一次改写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列强侵略、欺侮的辛酸史,中国人终于有了一次扬眉吐气、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机会。然而,民国时期的满族人,尚没有取得与汉族平等的权利。最令满族人难堪的,除了生计的普遍贫困,便是社会上司空见惯的歧视。尽管《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明文规定“与汉人平等”,尽管民国提出“五族共和”的口号,事实却表明,辛亥革命的成功未能圆满地解决民族矛盾问题。而清朝长期奉行的民族压迫、歧视政策,又在满汉两个民族间播下了仇怨的祸种。“鞑虏”、“胡儿”、“老爷骑马你骑(旗)人”、“满板”之类歧视性称呼不绝于耳。旗人谋职往往受到歧视。许多旗人为了生存,只有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尤其满洲旗人,几乎全部隐去自己的族属、姓氏,改称汉族从汉姓用汉名。旗装、辫发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满族人唐日新在一首忆昔的诗中沉痛写道:
1706184080
1706184081 自从民元到如今,民族沉怨似海深,旗族伤残如草菅,谁敢自言满族人。
1706184082
1706184083
1706184084
1706184085 “天潢贵胄”的嫡裔们,也同样受到歧视。如睿亲王多尔衮第十三世孙金寄水,在上小学时常被同学呼为“小满奴”。他少年时代的诗草中,就有“无故人前遭白眼,姓铜也比姓金强”的句子,可看出当时的苦闷心情。[73]因此,在争取各民族平等这一点上,他们与广大满族人民是同声相应的。由于他们在社会上仍有一定地位,在满族内部也有较大影响,所以,在满族争取平等的活动中,不仅有他们参加,而且还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706184086
1706184087 民国年间,北京满族曾多次发起要求平等待遇的活动,主要集中在解决满族儿童升学、成人就业、不受污辱三项要求上,但活动规模较小。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溥儒等人发起组织的满族文化协进会(后改称满族协会),以及在该协会领导下层开的请愿活动。
[ 上一页 ]  [ :1.70618403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