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235877e+09
1706235877 贾平凹的《废都》,在许多人那里“没意思”,在汉学家顾彬那里“糟透了”,在马原那里,“是一部卓越的、举重若轻的书。一百年后如果只留下三部(中国)小说,不管另两部是什么,《废都》一定是其中之一。古往今来,写贪婪、写嫉妒、写恶毒、写吝啬都有杰作,《废都》是一本写无聊写到极致的大书,非常到位。更要紧的是,作者写得意了,忘记了深刻,把它写成了一部只有形态没有思想深度的书”。
1706235878
1706235879 在马原那里,一流小说,应该更重表,而非里——这是他个人对内涵、对深刻、对价值判断的反动;这是他今天作为一个“前小说家”,推崇大仲马和克里斯蒂的原因。
1706235880
1706235881 一个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这还不够,还得探求他心里想了什么。这也是心理小说在19世纪后半叶流行的原因。我特别讨厌心理学,它是人类文明的巨大倒退。因为心理学出现而产生的文学样式都没站住。譬如意识流小说——人类读了几百上千年小说,突然发现小说没法读了。今天发生的许多事,让心理学家一分析,真是可笑透顶。比方在电视里比画,画几张图,你选这张是什么意思,选那张又是什么什么,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我个人以为,除去弗洛伊德早期出于治疗的心理学,发展到今天的让人眼花缭乱的心理学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骗术,它有点像克隆人,从自己的心出发去刻画别人的心,多么可鄙、可憎。
1706235882
1706235883 我强调小说的表,肯定有矫枉过正的倾向。但20世纪,人们开始大规模寻找意义,不管读什么,先求里。人类希望深刻这个愿望,造成作家们把小说做得越来越精致、复杂,掉进了一个追求深刻的泥淖。人们在小说里不满足于讲一个故事,不满足于它已经在那儿的意义,去寻找意义,去找来意义。
1706235884
1706235885
1706235886
1706235887
1706235888 2009年11月,在上海寓所。这个家,代表马原的“中文系马老师”时代。拍摄者:张驰
1706235889
1706235890
1706235891
1706235892
1706235893 马原在西藏。1983年,朋友裴庄欣为他画了这幅画。2005年,旅美画家裴庄欣想买回,马原说什么也不肯
1706235894
1706235895 但现实情况并不是按着他的喜好在走。评论家吴亮说:“小说还剩下什么?最近几年的小说,就看得诺贝尔奖的(别的读得也不太多),很清楚,小说哲学化了,都是学问,或者说小说越来越知识化和异国情调,哗哗哗各种元素,特别渊博,或者装得非常渊博。不管是奈保尔还是艾柯,全一肚子他妈的学问,家里藏书都他妈的几万本。像纳博科夫这些已经比不过他们了,博尔赫斯再怎么博,都不如他们会编故事。另外一种是问题小说,写女性,写黑人,写一个族群。叙事和故事,已经完全被好莱坞拿去了。”
1706235896
1706235897 从好莱坞到张艺谋,渐渐地,人们先看电影再知道小说。当年,张艺谋订了十几种纯文学杂志,被陈村戏称为最忠实的小说读者,其实是小说已经在为影视打工。所以马原很早就说:小说已死。他也死过一回,作为一个小说家。
1706235898
1706235899 20世纪90年代初,马原带着只有一个摄像师的摄制组,跑了八个多月(前后两年多),采访了120多位大陆作家、出版家,拍成了纪录片《中国作家梦——许多种声音》。他对大部分人提了三个问题:怎么看待钱、房子,怎么写性。
1706235900
1706235901 说实话,回答让我挺失望的。文人一般都这样。我印象挺深的一个,当时的作家,如果去哪儿玩,一般都是笔会邀请,很少有自己掏钱去的。
1706235902
1706235903 你要我答这三个,那我说:我不愁钱。我有挺大的房子。性,每天都在需求、发生的,多重要的事呐。但在我受人关注的小说里,几乎没有女人没有性。我后来也奇怪,怎么没写性呢?我当时关注的是物理变化,位移,转移,不是男女和日常。我记得李潮看了这些小说骂我:你玩得太漂亮了,但没汗味、没屁味、没人味,说我是“半仙之体”。
1706235904
1706235905 1988年,《收获》发了我的《死亡的诗意》,那个可以说是写性的。李潮看了特别激动,给我写信,说是名著诞生了。
1706235906
1706235907 1991年,我写过一个剧本,一个女孩跟三个男人精神上的暧昧关系。审查的人说,两个小时的戏,怎么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有关系?
1706235908
1706235909 性,劳伦斯写得不好,还不如中国古书里写得好,像《何典》,还有《济公活佛》(我看的还是木刻版),它写得跟日常特别接近。我当过知青我知道,性在老百姓那里是一个特别结实、特别昂扬、充满生命力的东西。反正说到的时候,兴致勃勃,脸上都能带出潮红来。我少年时接触到这些读本,觉得写得真是好,特别直接,酣畅淋漓。性,你把它日常化,把它当作生命的一个有机部分,就能写好。
1706235910
1706235911 王安忆《小城之恋》里写性写得好。她把人对于性、对于情感的那种无奈、疲倦,那种疲劳一再重复写出来了,以前没有小说家表现过性里有这个部分。
1706235912
1706235913 马原对写作环境很有点讲究:光线必须有光趋,而不是散射光,这样才能产生幻觉;纸是什么样的、墨水是什么颜色的,都关系到他的状态。摊开稿纸,他喜欢坐上一会儿,找到状态才动笔。从70年代初开始写,到90年代初基本停,一百多万字。
1706235914
1706235915 我和赵老屁在仔细寻找失败后决定打扰一下同屋的伙伴。我挨个儿搬动十三个已经远在睡乡的脑袋。
1706235916
1706235917 “哎,起来一下。”
1706235918
1706235919 “哎,起来一下。”
1706235920
1706235921 “哎,起来一下。”
1706235922
1706235923 ……(重复十三次)
1706235924
1706235925 马原小说《错误》的片断。跟贾樟柯在《站台》里一遍遍让王宏伟被推倒在墙上手法相似,都可以拿来为“形式的先锋”做注脚。至于结构、人物设置、感觉的组合,评论家吴亮的“马原的叙事圈套”当年很流行过一阵。
1706235926
[ 上一页 ]  [ :1.70623587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