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238296
接任班主任的齐士龙教授送他两个字:坚持。“我觉得他的文化感很好,声音很好,文化功课也好。他会的东西很多,有次他送了把扇子给我,自己画的扇面,题的诗。”王志文纠正说,那不叫画,也不叫诗,是涂鸦,涂的是荷花,落款是自刻在硬橡皮上的印章。
1706238297
1706238298
齐士龙谈到潇洒。他说王志文身上有一种豪气,一种难以言表的不恭,一种逆向生长的力量。个性的解放、释放,在80年代末的那批学生里已经完成得较为彻底,相对于78级的张丰毅们,他们已然告别正统,承接时代的馈赠。
1706238299
1706238300
“有一次排戏,讲一个日本兵临去中国前,和自己媳妇上床告别,赶上领导来看排练,我都不得不在旁边喊停停停!真放得开啊!时代不同了,观念太解放了。”齐士龙说,那个演日本兵的,就是王志文。
1706238301
1706238302
如今,王志文4岁的儿子也会讲“个性”。他展示自己的画作并告诉父亲,我这是个性的画法。
1706238303
1706238304
在校期间,导演张建栋执导影片《老三届》,找来了葛优、濮存昕、王志文一起演出。当时,每人拿到片酬300元。
1706238305
1706238306
在校期间,他曾被张军钊找去演《弧光》,但一个月后,导演告诉他要换人,理由是:你不会演戏。这件事是个刺激。
1706238307
1706238308
只有一个人,一个同样沉默的人,导演系84级进修班的王冀邢,有次不经意对王志文说:“你们班也就你不错。”这句话对王志文来说,很重要。
1706238309
1706238310
1988年毕业,王志文到中央戏剧学院报到,放下行李,就去拍王冀邢导演的《秘密采访》,演一个记者。这是王志文的第一部电影。多年以后,当他自己张罗电视剧《黑冰》时,请来王冀邢执导。
1706238311
1706238312
导演黄建新看了《秘密采访》,记住了王志文。“他很有特点,能让人一下子记住,这也是我用演员的习惯。”正身兼三部电影监制的黄建新在百忙中接受了我的采访。
1706238313
1706238314
“我一打听,是校友,还很年轻。后来他一部一部拍戏,《南行记》《过把瘾》,大家都说他是好演员,但也说他对剧本很挑。1998年,我把孙小薇的《心灵风暴》改成《说出你的秘密》,想拍一个反映城市中产阶级心理的戏。我记得带着剧本去找他,见面挺投缘,他一下子就说,不用看了,我演。
1706238315
1706238316
“有场戏是在上海国贸中心的地道里拍的。他拦住江珊演的妻子(撞了人逃逸),接着就是一大段对白。那个镜头我喊停时,一下子就意识到这场戏不可能再有第二次。通常一个镜头我要拍十几遍、二十几遍,但我知道那个场景没法再来了。有十多分钟,现场没一个人说话,志文和江姗也都垮了。演员真是一个了不得的职业,好的表演能有多大的场,那一刻你就能知道。演员是个极为劳累、艰苦至极的职业,因为它要‘走心’;许多喜剧演员都是抑郁症患者,因为输出快乐太多不知如何面对现实生活。而现在,大家还都以为这是个撞大运的行当。
1706238317
1706238318
“好演员是要有天分的。他一定是极为敏感,对声音、形体、气味都极度敏感,对事物有独特的感受。但光有这些不够,他必须学会表达,这是一个对他接收到的东西进行转换的过程。表达是一种技巧,可以学,也必须学。表演里融合了理解力、分析力、表现力,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复合体。凭天分表演的人也有,但他走不远。好的演员一定需要文化内涵的支撑,看英国演员劳伦斯·奥利弗爵士(《王子复仇记》中的哈姆雷特)的修养……
1706238319
1706238320
“明星可以包装,可以一茬茬换,但好的演员必须用一生的修为来达到那个境界。王志文,用时间证明了他是一个这样的好演员。我享受他在片场时常带给我的惊喜。”
1706238321
1706238322
许多年前,陈凯歌说,王志文演戏,在豪放的同时能够自如带出各种细腻的感受。赵宝刚说,他相信王志文是个有潜质成为表演大师的好演员。这三位,与之合作最默契。
1706238323
1706238324
如今,好演员已人到中年,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爱上高尔夫,游历在15—25摄氏度的高球场上,一次次打出80杆左右的成绩,如痴如醉。他的作品在银幕银屏间流转,他的个性通过各种所谓事件彰显——他与某类媒体、某类制片方的不相融类似鸡同鸭讲的不幸,也有双方思维行事的惯性。
1706238325
1706238326
黄建新说,王志文不喜欢寒暄、说场面话,他眼里有是非,须有深度沟通才能与之成为朋友。一旦成为朋友,他是轻松的、有趣的、重情的。
1706238327
1706238328
试图理解这个人,不妨将他演过的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叠加起来——善良、专情、理性、爱自由、能自省、性急、缺乏耐心,随身携带3两嬉皮笑脸,80克懒得计较,还有几盎司天真。
1706238329
1706238330
4月8日,北京,2011中国导演协会年度表彰大会庆典上,90多岁的蓝为洁(汤晓丹夫人)拉着王志文的手说:“我就喜欢你,没脾气能叫艺术家吗?”
1706238331
1706238332
20多年来,母亲时常对他说:“你脾气要好一点。”
1706238333
1706238334
1706238335
1706238336
1706238337
那些说不出的慌张 对话:世界可以变,但我这儿不能变
1706238338
1706238339
问:拿到剧本,认领了角色,通常你会做哪些准备?
1706238340
1706238341
王志文:我现在的生活,除了演戏,基本上两点一线:儿子、球场。我跟孩子玩,脑子里会琢磨;到球场打球,不用跟人说话,也在慢慢进入。首先是理解角色,接收他,剔掉个人偏好、习惯的接收,同时让那部分变得丰富、生动起来。心里要有——你得满满当当才能表达,否则只能是敷衍。但现在拍戏大多是每天得拍掉多少页,这个景拍完了,马上换下一个,都游击队了,这事儿就比较麻烦了。同行说你太使劲儿了,可我觉得还不够。我的方式还是原来的,准备得比较充分一点。
1706238342
1706238343
问:《南行记》演艾芜那会儿,跟老先生相处了一段时间,现在还会有这一类功课吗?
1706238344
1706238345
王志文:依然会。但年轻时跟现在准备的方式会不太一样。二十四五岁我可能需要坐下来跟艾老面对面聊,但40多岁这个方式不见得是最好的,毕竟对老人是一种打扰。你的阅历、经验、理解力、想象力,都可以成为准备时可调动的资源。
[
上一页 ]
[ :1.70623829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