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454039
1706454040
赫尔穆特·冯·毛奇(Helmuth von Moltke,1800—1891)。1870年受封伯爵,为普鲁士陆军元帅。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通过将新技术运用到军事上为德意志统一赢得三场决定性胜利(1864—1871)。
1706454041
1706454042
拿破仑三世(Napoléon III,1808—1873)。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的皇帝,政变后建立了一个集个人独裁与广泛拥护于一体的统治。是意大利民族统一的支持者,却反对普鲁士领导下的德意志统一。在色当战役中沦为普鲁士的阶下囚。
1706454043
1706454044
尼古拉二世(Nicolas II,1868—1918)。俄罗斯帝国末代沙皇。企图继续风雨飘摇的专制统治,但个人才干却是俄国历代沙皇中最差的。稀里糊涂地裹挟俄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革命后遭到秘密杀害。
1706454045
1706454046
菲利普·贝当(Philippe Pétain,1856—1951)。法国元帅,1914年前尚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德国是其命运转折点。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法军常胜将军,曾在战事最艰难的时刻重振了法军士气,因而大受欢迎。1940—1945年悲剧性地出任维希法国元首。
1706454047
1706454048
瓦尔特·拉特瑙(Walther Rathenau,1867—1922)。德国当世最有权势的犹太实业家,也是多产的作家。因其犹太血统而属于犹太人中的另类,又因其德国人身份而成为德国人中的另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负责安排德国战时经济,后出任魏玛共和国外长。1922年被右翼民族主义分子暗杀。
1706454049
1706454050
菲利普·谢德曼(Philipp Scheidemann,1865—1939)。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之一。1918年11月9日在议会窗台上宣布德意志共和国成立,是六位“人民委员会”委员之一。1919年2月被艾伯特总统任命为总理,不久因反对签订《凡尔赛和约》而辞职。
1706454051
1706454052
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伯爵(Alfred von Schlieffen,1833—1919)。1891—1905年任德军总参谋长。曾经主持制订以他命名的作战计划(施里芬计划)——本质上是一场豪赌,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德国东西两线作战的中心思想最终让德国万劫不复。
1706454053
1706454054
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Gustav Stresemann,1878—1929)。德国自由党党魁,1923年起任魏玛共和国外交部部长。为人谦和、胸怀大志且精力充沛,是德军最高统帅部座上宾。曾遭议会弹劾而下野,坚称自己是“理性共和派”——处理问题不会情随事迁,而会有理有据的共和派。
1706454055
1706454056
阿道夫·梯也尔(Adolphe Thiers,1797—1877)。法国“七月王朝”统治下的温和派政治家。反对拿破仑三世专权。反对同德意志开战,担心若不阻止普法战争则必将导致国内社会革命,力主1871年同俾斯麦的议和。
1706454057
1706454058
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Alfred von Tirpitz,1849—1930)。陆军军官出身,1900年获封伯爵。野心过分膨胀,但又精力充沛、能力过人,曾提议建设一支与英国匹敌的德国海军规划,并直接负责扩充德国海军舰队。标准的普鲁士军人,未能看清一旦开战德国必败的大势。
1706454059
1706454060
威廉一世(Wilhelm I,1797—1888)。普鲁士国王,1871年1月18日称德意志帝国皇帝。终其一生都是标准的普鲁士军人;绝非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博士那般怯弱,尽管他认为俾斯麦就是他的墨菲斯托。1848年革命时的顽固派做法遭到民众反感,他统治的德意志帝国时代在他身后成为德国人普遍留恋的“过去的好时光”。
1706454061
1706454062
威廉二世(Wilhelm II,1859—1941)。末代德意志皇帝和普鲁士国王。被舅舅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Edward VII)称为“一个聪明过人的失败儿”。他极具学习天赋却刚愎自用,想要创造一个以强盛帝国和充裕物质为基础的卡里斯玛式个人独裁。但是,他误判了德国自身的工业实力,最终带领德国身陷一场出乎意料的军事较量中。余生在流亡中度过,言行平淡无奇。
1706454063
1706454064
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1856—1924)。美国第28届总统。率领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想要通过“十四点原则”影响战后世界的发展和格局,但该理想未能说服参加1919年巴黎和会的一众欧洲政客。同时美国国会也拒绝支持该法案,因为“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曾经明确告诫后人要制止美国陷于纷乱复杂的国家联盟中,而且美国已经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付出巨大牺牲。
1706454065
1706454066
1706454067
1706454068
1706454070
德意志帝国:一段寻找自我的国家历史,1848-1918 发人深省的议题
1706454071
1706454072
促成德意志统一的决定因素有哪些?俾斯麦从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1706454073
1706454074
德意志统一后,在联邦制体制下,普鲁士一家独大对德国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有哪些?
1706454075
1706454076
俾斯麦为什么要打击德国天主教势力?德国的“文化斗争”是否可以称得上是国家与教会的彻底决裂,或者只是一场德国的内政纠纷?
1706454077
1706454078
19世纪晚期德国能取得显著经济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1706454079
1706454080
德国风起云涌的社会变革引起了哪些社会矛盾,德国政府如何化解这些矛盾?德国的处理办法同英法相比有什么区别?
1706454081
1706454082
是什么原因使19世纪后期的德国经济从内部驱动型的增长走上了帝国主义殖民扩张的道路?
1706454083
1706454084
德国文学艺术如何表现激烈社会变革下的社会矛盾?
1706454085
1706454086
哪些因素导致俾斯麦下台?
1706454087
1706454088
德国与其他欧洲列强在哪些方面展开的竞争对德国造成了国家安全上的威胁?
[
上一页 ]
[ :1.70645403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