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455939
1706455940
尽管只干了这么几年,但是施泰因是开启了普鲁士改革之路的第一人,所以,他应该是烟云在本章开头时说到的,这一时期普鲁士的诸多仁人志士当中的第一个。
1706455941
1706455942
(3)
1706455943
1706455944
接任普鲁士宰相的是哈登堡侯爵。
1706455945
1706455946
哈登堡也是一个坚定的改革派,但有施泰因的教训在先,他就比施泰因更强调策略性:他在1811年9月14日发布了《调整敕令》,规定农民在把世袭耕地变成自由地产的时候,必须割让土地的1/3给原来的领主,此外,农民要想免除徭役和租税的话,也要向领主缴纳赎金才行。这些新政策就此减少了来自容克地主们的改革压力。
1706455947
1706455948
与此同时,哈登堡在城市里大搞工商业自由,取消封建行会的特权,鼓励行业内部竞争。
1706455949
1706455950
哈登堡的改革也带动了普鲁士其它领域的改革:
1706455951
1706455952
沙恩霍斯特将军开始改革普鲁士军队。他设立了国防部和总参谋部,把总参谋部初步建设成了一个平时负责训练,战时负责指挥的专业管理机构,他还开始把义务兵役制转变成普遍兵役制,包括贵族子弟和容克地主子弟在内的特权阶层也必须服役才行。
1706455953
1706455954
威廉·冯·洪堡博士则对普鲁士的教育进行了改革。他把普鲁士本来就领先全欧洲的义务教育制度进一步推向深入,让所有阶层的子女都有相同的机会接受教育,除此之外,他还创建了柏林洪堡大学。
1706455955
1706455956
施泰因、哈登堡、沙恩霍斯特、洪堡,等等等等,众多的爱国志士共同推动了普鲁士改革的洪流,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站在这批仁人志士背后的,是顶住了最大的压力、坚定地推动改革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
1706455957
1706455958
史料记载,这位腓特烈·威廉三世生性温和内向,甚至可以说是柔弱。如果生在太平时期,他完全可以稳稳当当地做一个守成之君,可是,生不逢时的他却遭遇了法国革命和拿破仑入侵等等普鲁士建国以来从未遇到的艰难状况。面对艰难的时局,这个柔弱的君主却迸发出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1706455959
1706455960
尽管腓特烈·威廉三世被迫逃离了柏林,可他从来没有像中国几十年后那个同样逃离了首都,躲到承德去的满清皇帝那样醉生梦死。他不遗余力地支持普鲁士的改革事业,尤其是文教事业。
1706455961
1706455962
在东普鲁士,他对那些从拿破仑占领下的哈勒大学逃出来的教授们说了这样的话:“这个国家必须用它精神上的力量来弥补它物质上的损失。正是因为贫穷,所以要办教育。我还从未听说过哪个国家是因为办教育而办穷了的,办亡国了的。教育不仅不会使国家贫穷,恰恰相反,教育是摆脱贫困的最好手段!”腓特烈·威廉三世还说,“大学是科学工作者无所不包的广阔天地,科学无禁区,科学无权威,科学自由!”
1706455963
1706455964
——排版条件所限,否则我很想把腓特烈·威廉三世的这些话用加粗的特号字打出来。
1706455965
1706455966
正是从腓特烈·威廉三世和洪堡博士开始,德意志这个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民族的科学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1706455967
1706455968
1864年到1869年间,在全世界生理学界的100项主要发现当中,德意志民族就占了89项。
1706455969
1706455970
到1869年为止,现代医学领域中,德意志民族的发明有33项,英法两国合计20项。
1706455971
1706455972
1855年到1870年间,德意志民族在电学、光学和热力学方面的发明一共有136项,同期英法两国加在一起只有91项。
1706455973
1706455974
就这样,得到腓特烈·威廉三世支持的,由施泰因和哈登堡等人主持的改革,使普鲁士开始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转变成近代化国家。
1706455975
1706455976
它是宣言书、它是宣传队、它是播种机,它更是普鲁士乃至于整个德意志千年国运的伟大转折点。
1706455977
1706455978
常言道,自助者,天助之。这一时期的国际形式也发生了有利于普鲁士的转变:拿破仑的好运气快用完了。
1706455979
1706455980
1807年法国强迫普鲁士和俄国签署的《提尔西特和约》引来了很多俄国人的强烈不满,他们觉得它纯粹就是一个不平等条约:尽管条文里说俄国和法国之间是盟友关系,可实际上俄国也成了法国的小跟班,比如说,俄国也要参加拿破仑领导的对英国的封锁圈,等等。
1706455981
1706455982
跟只有几十万平方公里的普鲁士还有奥地利不同,俄国可是个不好惹的大家伙。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仗着土地辽阔人口多,而且跟拿破仑之间隔着差不多整个欧洲,就先是拒绝了拿破仑向自己妹妹的求亲,然后又在1810年允许中立国船只停靠在俄国的港口,也就是说,直接拒绝参加对英国的大陆封锁。
1706455983
1706455984
1812年,拿破仑对俄国开战。
1706455985
1706455986
记得前几年,英国曾经搞了个投票,让网友们评选“一千年以来人类犯过的最大错误”。据说高票当选第一的是“武装进攻俄国”——的确没办法,俄国实在是太大了。我自己的直观印象是,每次从北京飞西欧,除了第一个小时在国内飞,最后一小时在欧洲飞以外,剩下的时间就全都搭在俄国上空了。看着舷窗外黑压压的那么一大片无底沼泽和原始森林,真不知道当年俄国人是怎么占了这么大的一块地方的。
1706455987
1706455988
拿破仑也知道俄国大,所以就准备速战速决。他对俄国的入侵,一开始还是挺顺利的,18万俄国军队根本不是拿破仑50万大军的对手,连莫斯科都丢了。可是俄国那么大,丢了莫斯科又能怎么样呢?拿破仑深入敌境,俄国人就坚壁清野,让法军的后勤补给完全脱节,那一年又赶上了俄国数年不遇的酷暑加严冬,夏天时热死了不少法军,冬天又冻死了不少法军,拿破仑只好灰溜溜地撤退。俄国军队又在后面回追,来个痛打落水狗。最后,当初出征的50万法军,回到国内的只有不到3万人。十几年来战无不胜的拿破仑,总算被俄国的天气和土地给打败了。
[
上一页 ]
[ :1.70645593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