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456089e+09
1706456089
1706456090 普鲁士作为德意志的第二大邦,也是关税同盟里的第一大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德意志的三大矿区:鲁尔、萨尔和上西里西亚都在它的境内。同盟建立之后,各邦同普鲁士之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比如说,到了1857年,同盟境内95%的生铁产量都来自普鲁士,连萨克森这样的工业相对发达的邦都要向普鲁士订购原料;同时,各邦的大批农产品和工业品也在普鲁士找到了广阔的市场。比如1852年这一年,普鲁士消化了黑森—达姆施塔特皮革产量的40%,烟草产量的43%和葡萄酒产量的50%。
1706456091
1706456092 尽管萨克森和普鲁士的工业品存在竞争,但是由于同盟为所有的成员邦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萨克森和普鲁士的工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了1860年前后,萨克森2/3的农产品来自普鲁士,萨克森则专攻工业生产。类似的劳动分工在同盟的其它区域里也得到了发展。很多新的合作企业建立起来了,比如萨克森企业家在巴伐利亚的霍夫地区投资设厂,从事纺织业生产,而巴伐利亚的织工同样也在毗邻的萨克森染坊中工作。
1706456093
1706456094 从1850年代以后,同盟各邦的金融合作也越来越多:普鲁士银行家梅维森、奥本海姆等先后在邻邦建立新的商业银行,而1853年达姆斯塔特的工商银行则是科隆的金融家们建立的。这些银行为关税同盟区内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保险和抵押行业和金融信贷业一样,也在邦国间加强流动。
1706456095
1706456096 跟积极推动德意志经济联合的普鲁士相反,奥地利对关税同盟采取了冷眼旁观的态度。
1706456097
1706456098 由于奥地利长期以来奉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外贸能力相对匮乏,同时,奥地利境内的匈牙利等非德语地区的工业品缺少竞争力,导致奥地利为了保护关税收入而放弃了参与同盟的机会。
1706456099
1706456100 无论是对于奥地利还是对于整个德意志来说,奥地利放弃参与同盟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
1706456101
1706456102 长久以来,在德意志地区就存在着“统一包括奥地利在内的大德意志”和“统一不包括奥地利的小德意志”的观点争论。说句良心话,关税同盟初期的普鲁士,并没想过一定要把奥地利排除在外,建立“小德意志”,而正是奥地利的选择,导致它与德意志其它地区的经济联络越来越疏远。
1706456103
1706456104 1849年10月,奥地利看到自己越来越孤立,就提出了“中欧关税统一”的计划,想以维也纳为中心,建立一个拥有7000万人口的大关税同盟,借以对抗日益强大的普鲁士。但是,经过15年的发展,德意志各邦对普鲁士的经济依赖越来越深,不管奥地利的新方案有什么样的诱惑力,也已经无力接受了。
1706456105
1706456106 从此以后,奥地利的经济实力与普鲁士越差越远:到了1865年,普鲁士的城市化达到了55%,奥地利只有30%;普鲁士境内的铁路有11000公里,奥地利只有6600公里;普鲁士年产生铁85万吨,奥地利只有46万吨;普鲁士拥有蒸汽机15000台,总计80万马力,奥地利只有3400台,总计10万马力。尽管后来到了1865年,奥地利与普鲁士签订了贸易条约,但整个德意志关税同盟已经把奥地利当作外国来对待了。
1706456107
1706456108 排除了奥地利之后,普鲁士就逐渐掌握了德意志的领导权。虽然后来德意志的统一是普鲁士依靠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的,但是就像同样来自德国的卡尔·马克思说的那样,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德国的很多经济学家认为,德意志的统一,就是建立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之上的。
1706456109
1706456110 可惜,德意志关税同盟最早的倡导者李斯特本人,却没能看到同盟的飞速发展。1824年,李斯特因为自己的改革主张触怒了符腾堡当局,被判处10个月的监禁。监禁期满之后,他远赴美国做德文报纸主编,1827年前后完成了《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1830年他加入美国国籍,先后担任美国驻莱比锡和汉堡的领事。
1706456111
1706456112 在这期间,李斯特形成了自己的贸易保护思想。他认为,每个国家各有其发展的途径与特点,适用于一切国家的经济理论并不存在。当初英国人亚当·斯密搞的自由贸易那一套,实际上是为英国的利益服务。而德国要发展,就要建立自己的国家政治经济学,在具体的行动上,就是要通过国家保护的方式实现工业化,特别要优先发展朝阳产业。
1706456113
1706456114 由于当时的德意志地区还是自由贸易占主流,李斯特觉得自己的理论得不到实践,就又前往巴黎继续从事写作。
1706456115
1706456116 1841年,李斯特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出版,一年之内再版3次。随后,李斯特前往英国。1844年,经济萧条爆发,李斯特在美国的投资损失惨重,他又身患重病,于是返回了德国。
1706456117
1706456118 随着岁月的流逝,19世纪初活跃在德意志历史舞台上的主要人物逐个谢幕了:
1706456119
1706456120 1813年6月18日,首倡军事改革的沙恩霍斯特将军在布拉格病逝,享年58岁。
1706456121
1706456122 1819年9月12日,领导德意志人民反抗拿破仑侵略的冯·布吕歇尔元帅在科洛比诺维茨病逝,享年77岁。
1706456123
1706456124 1822年11月26日,在施泰因之后推进普鲁士改革的哈登堡侯爵在热那亚病逝,享年72岁。
1706456125
1706456126 1831年6月29日,掀起普鲁士近代化改革大幕的施泰因男爵在威斯特伐利亚病逝,享年74岁。
1706456127
1706456128 1835年4月8日,在普鲁士深化教育改革的洪堡博士在柏林病逝,享年68岁。
1706456129
1706456130 1840年6月7日,顶住国内外巨大压力,推动普鲁士全面改革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在柏林病逝,享年69岁。
1706456131
1706456132 1846年11月4日,德国伟大的政治经济学家,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倡导者,全德意志铁路系统的倡导者和建设者,弗雷德里希·李斯特贫病交加,在大雪之夜开枪自杀,享年57岁。
1706456133
1706456134 在这七人当中,有的人曾经遭受重重打击,有的人曾经被迫颠沛流离,有的人更是穷途潦倒,困苦一生。可是,在德意志民族深陷千年低谷的时代,正是他们,还有许许多多仁人志士挺身而出,用智慧、勇气和热血挽救了普鲁士,也挽救了德意志。
1706456135
1706456136 他们身后留下的,是一个经济超越了英法的德意志,是一个科技在全世界领先的德意志,是一个统一的意愿已经融进了人民血液的德意志,是一个羽翼丰满,即将一飞冲天的新德意志。
1706456137
1706456138
[ 上一页 ]  [ :1.70645608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