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623081
1706623082
在第八十三则故事中,男子以“马头”的身份出场,与惟乔亲王结下深厚的男性间的友谊,可以说这个男子形象超出了风流的范围,且没有失去其统一性。在与女性交往的过程中,男子感受到了超越世俗关系、价值观、伦理观的生之喜悦和情感的美好,而在与男性结下友谊的过程中,他也体会到了相同的喜悦和美好。男子本人想要不顾世俗的权威和荣华富贵,生活在风雅的风流世界里,但与他结下友谊的亲王却因故不得不出家,正月里也不得不过着孤独寂寞的没落生活。这个情节的设定非常符合与主人公结下友谊的亲王。
1706623083
1706623084
《伊势物语》以男子举行成人仪式开始,以男子的死亡结束,风雅的大幕就此落下。
1706623085
1706623086
从前,男子患病,他感觉就要这样死去了,于是吟咏道:
1706623087
1706623088
我虽闻,最终人将归,不曾想,是近日。
1706623089
1706623090
(出处同上,第136页)
1706623091
1706623092
[1]歌仙,创作出优秀和歌的人。——译者注
1706623093
1706623094
[2]双关词是日语韵文中较为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即利用相同的音赋予一个词以多元的含义。日语称作“挂词”。在这里,“飞鸟(川)”与“明日”同音,都读作“あす”(asu)。——译者注
1706623095
1706623096
[3]“因幡”在日语里读作“いなば”(inaba),“往”读作“いぬ”(inu),“松”读作“まつ”(matsu),“待”读作“まつ”(matsu)。——译者注
1706623097
1706623098
[4]这一技巧仅限于日语原文,在译文中无法体现出来。——译者注
1706623099
1706623100
[5]在古日语里,“琴”读作“こと”(koto),“声”读作“こえ”(koe),“恋”读作“こひし”(kohishi),三个词都以“こ”开头。——译者注
1706623101
1706623102
[6]元服,日本古代,男孩成人时举办的一种仪式,一般在10到20岁之间。——译者注
1706623103
1706623104
[7]信夫摺,磨染的一种。用骨碎补的叶和茎的色素做成的一种乱花式的染布。人们一般认为,它出自陆奥国信夫郡,因而有其名。——译者注
1706623105
1706623106
[8]这首和歌也收录在《古今和歌集·卷第十四 恋歌四》中。——译者注
1706623107
1706623108
[9]源融(822—895年),日本平安时代初期的大臣,通晓和歌的创作。——译者注
1706623109
1706623110
[10]摄关指摄政与关白两个公家社会的最高官职,当时藤原一族垄断了这两个职位。——编者注
1706623111
1706623112
[11]原文中的“江”发音与“缘”相同。——编者注
1706623113
1706623114
1706623115
1706623116
1706623118
珍宝中的日本精神 第十二章净土思想的形成
1706623119
1706623120
——
1706623121
1706623122
念佛以往生于极乐世界
1706623123
1706623124
1706623125
1706623126
与此世相对应,有彼世;与现世相对应,有来世。
1706623127
1706623128
据说,彼世(来世)分为地狱和极乐世界。地狱是充满了痛苦、不幸和恐怖的世界,极乐世界是充溢着喜悦、幸福和安乐的世界。
1706623129
1706623130
*
[
上一页 ]
[ :1.70662308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