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623131
1706623132
佛教作为一门宗教,在它描绘的鸟瞰图中,上述对世界结构的划分极其自然。在日本佛教中,此世和彼世、地狱和极乐世界这种明确的对立结构的出现并不久远。人们认为,从平安时代中期起,普通人才开始相信在彼世有着与地狱相对立的极乐世界,而且在佛的引导下,人们死后会前往并居住在那里。在这种信仰不断向社会各个阶层拓展的基础上,试图给人们对极乐净土的想法指明方向的一部书出现了,这就是天台宗僧人源信创作的《往生要集》。它于985年问世。此时,拥有约400年历史的平安时代大致过去了一半的时间。
1706623133
1706623134
在第十章中,我们叙述了最澄和空海的佛教思想,他们的思想与彼世和极乐世界没有太多的关系。作为僧人真正的实践活动,最澄对自己和他人提出了严格的山中修行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与其说是为了往生于极乐世界,不如说是为了在此世悟道而进行修行或修学。他与法相宗僧人德一的论争以及发起的设立大乘戒坛的运动,都是为了追寻什么是真正的佛教、僧人和僧人团体,而不是为了探求何为来世的世界观以及来世的幸福或不幸。
1706623135
1706623136
在这一点上,空海也一样。为了获得虚空藏求闻持法,他在偏远的山林中修行;他进行的密教式的严格的肉体锻炼,是为了实现这样一个目的,即在此世获得发挥效力的超自然的咒术,并以肉身的形式达到完美的宗教性人格,也就是即身成佛的境界。他创作具有体系性的思想著作《十住心论》,是为了全面论述此世中人类精神的各种面貌,而不是为了追问此世和彼世的关系。将目光锁定在现实世界中佛教的世俗化和僧人的腐败、堕落方面,尝试超越已有的教谕、制度,组织新的佛教及佛教团体,这是最澄和空海提出的最基本的课题。
1706623137
1706623138
源信的《往生要集》与他们的立场不同。与其说它思考了人自生至死过程中的现实世界,不如说它是试图将目光聚焦在人死后去往的彼世,并对此加以思索的一部佛法书。
1706623139
1706623140
《往生要集》第一章题为“厌离秽土”(厌恶污秽的现世并离开它),叙述了地狱及其他秽土的惨状,一个接一个,列举了许多的景象。书中的观点是地狱有八种,其中的第八种叫作“无间地狱”,也叫“阿鼻地狱”,其景象据说是这样的:
1706623141
1706623142
阿鼻地狱之城……是7重的铁城,有7层铁网,下方设置了18个空间,周边大刀林立。四个角安排了铜犬,身高40由旬〔1由旬约12千米〕。它们的眼睛犹如闪电,牙好像长剑,齿恰似刀山,舌头如同铁刺。火焰从它们的所有的毛孔中喷涌而出,其烟雾散发出难以形容的恶臭。还有18个狱卒,头似恶鬼,口如夜叉;他们有64只眼睛,铁球从眼中飞迸而出;弯曲的牙往上伸展,高达4由旬;火从牙尖处喷出,烧遍阿鼻城。狱卒的头上长有8个牛头,每个牛头上有18个犄角,每个犄角尖都有大火喷出。此外,7重城中立着7根铁幢,铁幢的顶部火焰喷发,犹如泉水喷涌。这些火焰流向四面八方,遍布全城。4扇门的横木上放置了80口锅,锅中铜水沸腾,喷涌而出,遍布全城。18个空间,每个空间里有84 000条铁制的大蛇,它们吐毒、喷火,整个身子遍布全城。这些大蛇咆哮起来,犹如千百声雷鸣响起,从口里吐出的铁球遍布全城。还有500亿只昆虫,每个昆虫有84 000张嘴巴,从这些嘴巴里火焰就像是下雨一般喷涌而出。随着昆虫飞落下来,地狱中的火越烧越旺,照亮了84 000由旬大的地方。8万亿的苦中之苦都聚集到这里来了。
1706623143
1706623144
(“岩波日本思想大系”《源信》,第24、25页)
1706623145
1706623146
这段文字从汉译佛典中摘抄而来,描绘了地狱的景象。平安时代的人们真的相信死后会有这么令人恐惧的世界在等着自己吗?可能并非所有人都相信它,但可能还是有不少人相信,作为做恶事的惩罚,自己会被送到这样的地狱中去。在那个时代,人们常常对含冤而死之人的作祟感到恐惧,而且那是一个御灵会(抚慰死者怨灵的活动)极其兴盛的时代。人们十分在意死后灵魂的去向,很容易理解此世的恶事、恶行与彼世的地狱联系在一起的因果关系。
1706623147
1706623148
《往生要集》中的地狱图是以了解人们的这些共同心理为前提,迎合人们的想法而描绘出来的。前面我们只引用了描写阿鼻地狱的很少的一段文字。仅阿鼻地狱,作者就花费了数倍于引用文字的笔墨进行描述。如果再加上八个地狱的描写,这方面的记述就达到上述引用文字的几十倍之多。如若对那个世界(彼世)毫不关注的话,人们就读不下去如此大量的描绘苦难的文字。对叙述者源信来说,更是如此。如果没有异于常人的对彼世的关心,他应该是不可能写出如此详细的地狱图的。
1706623149
1706623150
更进一步说,源信对彼世超乎常人的关注还为其文学表达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让他能描绘出如此精彩的地狱图景。我们看前面引用的文字,地狱被描绘成令人恐怖的、凄惨的、应该厌恶的地方,令人不忍直视的背景、场景、景象一个接一个地呈现在人们眼前。但另一方面,源信反复引用佛典,将地狱之图景描绘得逼真有力,应该说他是带着文学创作的喜悦精神的。毋庸置疑,其丰富的文学想象力的发挥使得《往生要集》成为日本净土思想界划时代的一部作品。
1706623151
1706623152
表面上看,对地狱极感兴趣与厌恶地狱是相互矛盾的。源信在认识到这种矛盾的基础上创作了这部作品。这种矛盾反倒使得《往生要集》充满了魅力。如果我们将对于地狱的兴趣当作文学行为,将厌恶地狱当作宗教行为,可以说《往生要集》的魅力是在文学与宗教相互角力的过程中诞生的。
1706623153
1706623154
紧接着“厌离秽土”,在第二章“欣求净土”(打内心祈求往生于净土)中,作者把净土的安乐划分为十个部分加以赞美。下面我们引用第四部分“五妙境界之乐”(五官的对象之美好)的部分内容。
1706623155
1706623156
1706623157
1706623158
1706623159
《往生要集》对“秽土”的描绘(来源:国文学研究资料馆)
1706623160
1706623161
那个世界的地面是用琉璃做成的,道路两旁拉着金绳。地面十分平坦、广阔,伸向远方,而且明亮,发出光芒,令人感觉十分清爽。一件奇特的衣服铺在地上,所有的人和神走在上面。
1706623162
1706623163
由许多宝物形成的国土的每一个地区都有500亿个由珍宝建成的宫殿、楼阁。其高低之组合令人心怡,其面积之大如人所愿。放置着诸多宝物的台座上铺着华美的布,台座周围设有7重栏杆,栏杆上立着100亿根豪华的经幢,串有珠宝的璎珞从经幢上垂落下来,经幢上覆盖着饰有宝物的天盖。在宫殿的内部,许多天人聚集在楼上,奏伎乐,唱着歌颂如来的歌曲。
1706623164
1706623165
讲堂、精舍、宫殿和楼阁的内外、左右有许多池塘。金色的池塘底部铺着银沙,银色的池塘底部铺着金沙;水晶池塘的底部铺着琉璃沙,琉璃池塘的底部铺着水晶沙。此外还有铺着珊瑚、琥珀、砗磲、玛瑙、白玉、紫金的池塘。池塘里注满了十分灵验的水,水底的宝沙闪耀着光芒。
1706623166
1706623167
前后左右的回廊由各式各样的宝物组建而成,宝花开满了池塘。青莲散发出青光,黄莲闪耀着金光,红莲、白莲也各自发出红色、白色的光。微风吹过,花光摇曳。每朵花上坐着菩萨,每种光中坐着化身佛。
1706623168
1706623169
池塘的水面上微波起伏,拍打着水岸。水波缓缓移动,不紧不慢。它们发出的声响十分微妙,恰如佛法一般,倡导苦、空、无我及悟道之教义,以彰显佛的智慧、自信和特征。那既是大慈大悲的声音,又是觉悟真理之不动心的声音。人们听闻后,内心会充满无尽的喜悦。其音色与清净、寂灭之真实的形象十分吻合,与菩萨和声闻之修行之道极其相符。不仅仅是微波的声音,其他诸如凫、雁、鸳鸯、鹙、鹭、鹅、鹤、孔雀、鹦鹉、迦陵频伽[1]等各式各样的珍贵禽类每天发出6次典雅的叫声,赞叹念佛、念法、念僧之行为,称赞佛道修行之正确。无人会提到三途川的苦难,人们的耳朵里只会传来自然的愉悦的声音。
1706623170
1706623171
住在这里的许多菩萨和声闻众进入池塘沐浴时,不会思前想后,乱了心绪。他们洗净心中的污垢,变得十分纯净。沐浴完毕,他们各自从水里出来,或升到半空中,或坐在树荫下。这些人有讲经者、诵经者、受讲者、听经者、坐禅者、经行者等等。不曾拥有小乘圣者之位的人得其位,不曾抵达阿罗汉之境地的人至其境,不曾获得不退转之职位的人获其职。如此,众人到达其所想之境地,感受到喜悦。
1706623172
1706623173
这里还有纯净的河水流过。河底铺着金沙。水的深浅和温度都与人的喜好相吻合。许多人在这里游玩,聚集在河岸边。
1706623174
1706623175
(出处同上,第57—59页)
1706623176
1706623177
在这段文字的后面,还有关于“五妙境界”的记述。作者极尽语言表达之能事,将人们在这个拥有金银财宝、珍奇万千的山清水秀、金殿玉宇的环境里享受妙音、妙香、妙味的景象描绘了出来。
1706623178
1706623179
与对地狱的描写一样,这段关于极乐世界的描写也充分发挥了作者文学上的想象力。这段文字引用了《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称赞净土经》等经典中的描述。在引用经典的描述时,作者试图呈现出完整的极乐世界形象的目的十分明显。毫无疑问,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华丽的辞藻和修辞手法。当仔细阅读这段文字时,我们会发现,在美丽辞藻和修辞背后,一个完整统一的、时间缓缓流动的、安详的极乐世界的形象被勾勒了出来。在每个局部,作者花费大量的笔墨描绘了风景、建筑物、家具、日常用品和装饰品。包括这些东西在内的整个空间在极其安静的氛围里保持着澄明、清爽的感觉。
1706623180
[
上一页 ]
[ :1.70662313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