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623581
在这里,我们想对《枕草子》中的作者和读者的共同性的问题展开思考。
1706623582
1706623583
前面,我们提到,等待恋人来临时,女子的内心悸动不已,这既是清少纳言的心理活动,又是宫中的女官们的心理活动。不仅是这里的描写,《枕草子》中所有的内容都是在作者确切地把握了宫中女子的共同意识的基础上写成的。关于这一点,日本文学研究者渡边实曾提出“大家的文学”的概念。他这样指出:
1706623584
1706623585
毕竟,《枕草子》是……大家的文学。聚集在中宫定子门下的女房[2]们为中关白(藤原道隆,定子之父)家形成的氛围所引导,相互影响,制造出主从如一的氛围。清少纳言作为宫中女房集体的首领生活在这个氛围里,她的创作不应该被当作散文作者独立的写作行为,而应该被看作在大家的支持下进行的文学创作。
1706623586
1706623587
(出处同上,第389页)
1706623588
1706623589
所谓“大家”是指每天生活在一起、在宫中侍奉的女房们。如果将视线扩展到《枕草子》读者的范围,那么,或许就可以把与女房集体密切相关的宫廷社会看作“大家”。清少纳言本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写作行为是在“大家”的支持下完成的。《枕草子》中回想的章节根本不考虑时间顺序,只是将由此产生的联想自由地连接下去。《枕草子》中完全没有回想入宫前的事情。回想并记述大家的共同性尚未出现的时代的事情不符合《枕草子》的写作目的——在宫廷中的大家的支持下,为宫廷里的大家所写。作者身边有一个具有一定教养和审美意识的女房集体,在这个集体外部,还存在着一个风雅的贵族社会。对清少纳言来说,这是一个值得她生活下去的地方,是值得她凝神观察、用文字进行创作的地方。
1706623590
1706623591
尽管如此,将文字写在纸上的写作行为依然是个人的行为。虽然这是在大家的支持下完成的,但一旦拿起笔写作时,作者就必须自己思考、自己搜词寻句、自己修改。这时,作者一定会意识到大家与自己之间产生的距离感——自己和他人的不同。这可以称之为写作的宿命。清少纳言对此有着明确的认识。下面,我们引用一段她若无其事地谈及自己和他人之间不同的故事。接下来引用第124段的全文。
1706623592
1706623593
九月,下了一晚上的雨在早上停了。朝阳出现,阳光耀眼,园子里种植的花草树木上落满了露水,马上就要滴落似的,极有情趣。打眼望去,在编织成菱形模样的竹篱笆的上方以及屋檐等地方,被雨水打坏了的蜘蛛网上挂着水珠,好像白玉结成了丝一样。这个景象令人兴味盎然。
1706623594
1706623595
太阳逐渐升高,每当露珠滴落在低垂的胡枝子上时,花枝就微微颤动一下。人们并没有用手去触碰它,它却突然间伸展开来,很有趣。我自己虽然这么想,但一想到别人的心里也许完全不这么想时,这又是非常有趣的事。
1706623596
1706623597
(出处同上,第167页)
1706623598
1706623599
这段文字细致地描述了大自然的美,可与《古今和歌集》和《伊势物语》的风雅的美学相提并论。描述蜘蛛网上挂着露珠等景象时就像是原封不动地将《古今和歌集》中的和歌用散文的形式表达了出来一样。《古今和歌集卷四 秋》中,文屋朝康曾经这样吟咏道:“秋野里,白露降,玉珠闪闪亮。一串串,挂在蛛网上。”所谓“大家的文学”,从阶层的角度看,无疑是贵族的文学。如此一来,从文学的品格方面来说,《枕草子》与《古今和歌集》《伊势物语》是行驶在同一条河流中的文学之船。这段短小的文章,充分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情景的准确表达。由此,平安时代的风雅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
1706623600
1706623601
毋庸置疑,这是清少纳言及其身边的女房们共同生活的世界。但是,唯有清少纳言关注到这个世界里充满情趣的事情,其身边的女房们对此却毫不关心。作为创作者,清少纳言不可避免地注意到了这一点。但从“这又是非常有趣的事”的表述来看,清少纳言好像并没有拘泥于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不同。在包容自己和他人之间不同的感受性的同时,女房集体和贵族社会又超越了这种差异性,相信共同性的存在。
1706623602
1706623603
这种在共同性之中包含着差异性的情况使得《枕草子》成为一部开放的、明朗的作品。挂在胡枝子上的露珠掉落,花枝变轻之后,低垂的枝头自然会向上跃起。清少纳言说,其他人可能不会发觉其中的趣味。但是,如果自己将这个有趣的景象写下来的话,她相信,读到这一段文字的女房们会理解其中的趣味的。因为,这个乐趣没有超出风雅的美学范围。
1706623604
1706623605
不仅仅是第124段文章,在整部《枕草子》中,对生活于同一个世界里的读者的信赖是作品的基础。从作者的认识的角度来说,所谓大家的文学、在人们的共同支持下形成的文学,就是让“大家”都理解的文学。而且对读者的信赖,与对连接作者和读者的文字的信赖是相通的。如果没有对读者的信赖和对文字的信赖,就不存在开放、明朗的《枕草子》的世界。
1706623606
1706623607
重申一遍,在创作和阅读《枕草子》的贵族社会里,贯穿于《古今和歌集》和《伊势物语》中的风雅的美学传统被继承了下来。在这个传统的基础上,《枕草子》迈向更加广阔的文学表达的世界,这是《枕草子》的历史功绩。如果说《古今和歌集》用31个音节的和歌表达了风雅的审美意识,《伊势物语》以“歌物语”的形式表达了风流的主题的话,那么我们或许可以说,《枕草子》将这种审美意识和风流主题扩展到运用散文的形式,使之更加细致的境界——用类联想、随想、回想的形式呈现四季的变化、社会的真情和复杂的人类心理。清少纳言运用和歌和“歌物语”中没有的、充满理智的语言,描绘出四季变化的魅力、人类行为的多样性以及情感的波动。语言与自然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与心理相结合,表达出自然的景象、社会的风情和真实的人情,这是和歌和“歌物语”中从未触及过的。在主题、文体以及文章的结构方法方面都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这种创作行为充满了紧张和犹豫,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清少纳言一定具有这样一种自信:贵族社会里的风雅的美学,与自己用简洁的散文表达出的四季之美和人世的乐趣,会产生共鸣。《枕草子》的开放和明朗应该就是清少纳言这种创作意识的投射。
1706623608
1706623609
最后,我们还必须指出,《枕草子》中还出现了阶级意识,这是风雅的美学难以涵盖的。《枕草子》对偶尔登场的下层民众的蔑视描写,引起我们的注意。虽说这是时代的局限性,但我们也很难一下子理解。下面引用的第117段应该具有代表性。
1706623610
1706623611
寒酸的事物。六七月间的正午时分,赶着瘦骨嶙峋的牛拉着的脏兮兮的车,嘎吱嘎吱走过的人。虽然没有下雨,却用草席加了个顶篷的车。严寒或酷暑时节,打扮十分粗鄙的、背着孩子的低贱女人。上了年纪的乞丐。雨中又黑又脏的木板顶的小房子。倾盆大雨时,骑在小马上,走在队伍前列的人。冬天也就罢了,夏天时,浑身上下雨和汗交织在一起,衣服紧紧地贴在身上的人。
1706623612
1706623613
(出处同上,第161页)
1706623614
1706623615
散文是作者以独特的表达形式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形式。所以,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观并不是毫无变化地直接融入散文世界的。社会生活的价值观先为作者所接受,为作者的价值意识所浸染,然后才会呈现在文学的世界里。将社会生活中的强者弱化,或将社会上的弱者描绘成有价值的人的情况也不罕见。这就体现出散文所具有的人性化的一面。但是,在第117段文章中,清少纳言没有摆脱社会中的价值观。或许我们可以这么说,即便是聪明伶俐的清少纳言也很难将贵族社会的阶级意识当成客观对象。
1706623616
1706623617
对下层民众的境遇没有同情心、不会产生共鸣,这是女房集体和贵族社会的共同意识。从真实地反映了这种共同意识的角度来说,《枕草子》也是一部“大家的文学”。
1706623618
1706623619
**
1706623620
1706623621
《枕草子》是生活在贵族社会大背景下的宫中的女性运用开放的、明朗的、带有评判性的笔调描绘其见闻和思想的作品。与此相对,《源氏物语》是由同样生活在贵族社会大背景下的紫式部,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创作出的一部宏大的物语。紫式部在继承风雅的美学的基础上,运用其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理想化的男女编织出的爱情、荣华、计谋、嫉妒、罪责、绝望和死亡。《源氏物语》有54帖,是一部长篇物语。物语的前四分之三部分的主人公是光源氏,后四分之一部分则以薰大将和匂宫为中心,描写了光源氏死后的故事。前四分之三还可以再一分为二,从第1帖“桐壶”至第33帖“藤里叶”为第一部;第34帖“若菜 上”至第41帖“幻”为第二部;此后的后四分之一部分,即从第42帖“匂宫”至第54帖“梦浮桥”为第三部。这是现在广为人知的划分《源氏物语》的方法。第一部与第二部的划分,以光源氏登上权力和荣华的顶峰为界,此后,光源氏在各种不如意和深深的苦恼之中,走向死亡的悲剧性的晚年为第二部。在第三部中,光源氏死后,出场人物和舞台背景都发生了变化,阴郁、沉闷的新的悲剧呈现在人们眼前。
1706623622
1706623623
光源氏是桐壶帝的二皇子,他处于物语的中心地位,被描绘成一位理想化的、完美的男子。其出身之高贵自不待言,他的姿容光辉照人,智力、才华出众,风流成性,许多女性为之心动。不仅如此,即便夹杂在许多人中间,光源氏都能将众人的目光吸引到他的身上。他能否被称为风雅美学的完美代言人呢?
1706623624
1706623625
在美方面,源氏被塑造成一个无可挑剔的形象,但是,在道德方面,他就不那么完美了。尤其在构成物语主干的男女恋爱关系方面,源氏的言谈举止异于常人,甚至可以用奇特或异样来形容。特别是在青年时期,源氏的异于常人之处十分突出。举例来说,源氏的终生伴侣紫上还只有10岁的时候,照顾她的尼君去世,她要回到生父的家里。源氏害怕这样一来就无法见到她了,于是,他强行将紫上带到自己的家里。下面我们引用这部分的内容。文中出现的少纳言是紫上的乳母,她根本没有想到源氏会强行带走紫上。
1706623626
1706623627
一阵敲门后,一个不知情的人开了门,将车子让进院子。侍从惟光敲打侧门,咳嗽了几声。少纳言听见后,走了出来。惟光说:“源氏来了。”少纳言说:“紫上正在睡觉呢,为何如此三更半夜光临此处呀?”她以为是顺路来的。源氏说道:“听说她要回到她父亲那里去,在那之前我想跟她聊一聊。”少纳言笑着问:“您想说什么事呢?她要是能够回答您就好了。”
1706623628
1706623629
因为源氏已经进到房间里,所以少纳言十分为难,说:“老女房们睡觉的姿势甚是不雅。”源氏说:“她还没有醒吧。我把她叫起来。已是早上下霜的时间,她还在睡觉,真是……”说完,便走进房间。少纳言无法阻拦他。源氏抱起正在安然入睡的紫上。紫上睁开眼,迷迷糊糊地以为是父亲接她来了。源氏抚摸着紫上的头发,为她顺了顺头发,说:“我们走吧。你父亲派我接你来了。”紫上发现抱她的不是父亲,大吃一惊,露出害怕的神情。源氏说:“我来跟你父亲来是一样的。”说完,便把紫上抱了出来。惟光和少纳言问道:“您这是作何打算?”
1706623630
[
上一页 ]
[ :1.70662358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