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623631e+09
1706623631 源氏说:“我之前说过我不可能经常到这里来,所以打算把她安排到一个方便的地方。没想到她的父亲要把她接回自己的家里。那样的话,我就更不方便了,所以现在来接她。你们当中来一个人跟我一起走。”听罢此言,少纳言慌忙说道:“今天不行。紫上的父亲来了的话,我该怎么说呢。如果随着时间流逝,事情进展顺利的话,倒是可行的。但是,这是前途未卜的事,侍女们也会感到很为难的。”源氏说:“知道了。这样的话,你们之后跟来就行。”说完,让车子到近前来。侍女们不知所措。紫上也不明就里,抽泣了起来。少纳言无法阻止他,只好拿着昨晚缝制的紫上的和服,自己也收拾了一下,坐上了车。
1706623632
1706623633 (“岩波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源氏物语 一》,第192—193页)
1706623634
1706623635 我们引用了这么长的一段文字,实际看到了源氏的行为是多么强势,确认了紫式部的叙述是多么细腻。源氏的行为超乎常人的想象,不仅让紫上的乳母和女房们目瞪口呆,而且连源氏自己的侍从也大吃一惊。作者(紫式部)极其冷静客观地描绘了这个情景。这个情景描绘得十分细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细致描绘的引导下,读者忘记了源氏行为的异常,屏息往下阅读。这就是阅读物语的妙趣所在。从当时的社会意识、普通人的伦理意识来说,源氏的行为举止绝非值得赞扬的,但通过细致的描写、逼真的叙述,理想化了的男性青春时期的果敢和风流精神喷涌而出,成为当事人内在的性格,更进一步说,融入物语的巨大洪流之中。但源氏从紫上的父亲手中夺走紫上的事实是不会改变的。源氏和紫上的恋爱关系是在源氏强行带走紫上的基础上开始的,这为此后两人的关系投下了阴影。
1706623636
1706623637 上述引文中呈现出的客观、细致的叙述超越了物语和散文的形式之别,使我们想起《枕草子》中的描写。如果说《源氏物语》是情感的文学,那么《枕草子》就是理智的文学;如果说《源氏物语》是“哀”的文学,那么《枕草子》就是“好笑”的文学——许多人都这样将两者对立起来进行思考。但从准确、细腻地记述事物这个最基本的写作手法层面来说,二者是一致的。在汉字和假名混合书写的方式出现大约100年之后,这两部文学杰作问世了。这显示出贵族社会经过100年的文学熏陶,人们已经能从准确、细腻的表现手法中感受到乐趣。清少纳言和紫式部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并通过作品将这种乐趣呈现了出来。《枕草子》也好,《源氏物语》也罢,当作者关注细节并认真地描绘它们时,她们就从写作中感受到了一种新鲜的喜悦之情。她们走的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运用了社会上所认可的、已定型的汉字假名混合的形式进行创作。通过她们的创作,我们可以感受到她们使用未有人用过的表达方式时的喜悦之情。对平安时代中期的、与她们同时代的读者来说,阅读两位作家的作品也能产生相同的新鲜的喜悦之情。正是通过这种形式,平安文学的两部代表作开拓了文学的新天地。
1706623638
1706623639 我们把话题回到光源氏身上。
1706623640
1706623641 强行带走紫上时,源氏18岁。前面我们说过,源氏出人意料的行为是其青春时期生命力的张扬和冒险精神的爆发。除了这个行为外,年轻时,源氏还对好几位女性采取过异于常人的行为。例如,源氏偷窥已为人妻的年轻的空蝉与露出肌肤的女子轩端荻下围棋时的情景。这天晚上,他悄悄地潜入空蝉的寝室。空蝉有所察觉,脱掉薄薄的小褂,逃走了。源氏向睡在一旁的轩端荻示爱,与她共享鱼水之欢。然后,他带着空蝉脱掉的薄小褂回去了。第二天清晨,他给空蝉送来和歌,却没有向轩端荻赠歌。此外,源氏与不知来历的夕颜交往,最终两人的交往以夕颜突然离世而告终。还有,源氏与丑女末摘花和风流的老年女子源典侍的交往也非同寻常。这些场景中涌现出的奇特的情欲冲动,既不可思议又令人毛骨悚然。与此同时,这些场景又让人感受到作者的这样一个目的,即试图全景式地展现集智慧和才艺于一身的、容貌出众的男子,与各式各样的女子之间产生的恋情。平安时代的物语文学具有很强的贵族社会娱乐工具的性质,《源氏物语》绝没有无视这样的社会功效。
1706623642
1706623643 随着故事的发展,作品逐渐超越了娱乐性,生存的痛苦和悲哀的色彩越发浓重。
1706623644
1706623645 最具典型意义的充满苦闷气息的恋情出现在源氏与藤壶之间。在源氏的母亲桐壶女御死后,源氏的父亲桐壶帝迎娶了藤壶,封她为后。对源氏来说,她相当于继母。藤壶的身上有着源氏生母的影子,这极大地吸引了源氏。于是,作品呈现出悲剧性的结构:父与子爱上同一个女子。源氏难以抑制内心的情感,最终与藤壶私通,藤壶则怀上了源氏的孩子。藤壶认为这是命运在作怪,接受了这一痛苦。这种罪恶感也感染了源氏。源氏承受着内心萌动的恋慕之情和罪恶感的折磨,一步一步地陷入苦恼之中。
1706623646
1706623647 尽管如此,作者并没有事无巨细地、客观地描写这个过程。作品并没有详细叙述两人私通的现场。具体的性描写与风雅美学是不相容的。即便在此前的描写风流故事的《伊势物语》中,作者也没有直接描写性行为。对源氏与藤壶的私通行为的描写也仅仅止于模模糊糊的、似有还无的层面。
1706623648
1706623649 但是,无论对藤壶来说,还是对源氏来说,私通行为具有很沉重的意义,这一点是不会变的。它的沉重在于让坠入爱河之中的两人苦恼、不安、悲哀和悔恨。在这里,紫式部运用了追寻内心活动变化的情绪化的语言,而不是客观地深入事件细节的理智性的语言。下面,我们引用一段极为情绪化的描写。两人第一次密会后不久,藤壶患病,回到娘家。源氏来到其娘家,再次与藤壶密会。
1706623650
1706623651 藤壶得了病,出宫回到娘家。看到桐壶帝放心不下、整日哀叹的样子,源氏觉得甚是可怜。尽管如此,他心想,现在也许可以见上藤壶一面。因此,他心神不定,哪里也不想去。无论在内里[3]还是在自己家里,白天,他无所事事地陷入沉思,日暮时分,他一个劲地催促侍奉藤壶的王命妇[4]牵线搭桥。不知命妇是如何做到的,总之,源氏终于见到了藤壶。源氏甚至觉得这场幽会不是现实,越发痛苦不堪。
1706623652
1706623653 每当想起此前一夜情的过错,藤壶就觉得这是种下了苦恼一生的种子,于是暗暗下定决心,就此结束两人之间的交往。这一次两人重逢,藤壶露出可怜、难忍的神色,但是,她心想,这个人依旧那么温柔、可爱,却又不是没有隔阂,他的姿态高雅、有品位,世上恐怕再没有像这样的人了。源氏则心想,为什么她是这么完美无缺的人呢?心里充满了遗憾。他的思恋之情难以言表。源氏心里想,天永远不要亮。但不凑巧的是,这个夜晚很短,他反而心想,如果不见面该多好。临分别时,源氏吟咏道:
1706623654
1706623655 再相逢,相逢之夜不再重,还不如,将身融进睡梦中。
1706623656
1706623657 其泪眼朦胧的样子十分可怜。藤壶回赠一首和歌道:
1706623658
1706623659 吾身命多舛,即便如梦幻,世间传言声不断。
1706623660
1706623661 藤壶妃子陷入苦闷之中,这也是常理。人言可畏……
1706623662
1706623663 (出处同上,第175—176页)
1706623664
1706623665 引用就此打住。上述引文中源氏和藤壶的和歌是吟咏苦闷的杰作,和歌中充满了陷入非正常恋爱之中的男女的悲哀之情。紫式部也拥有着创作和歌的非凡才华。
1706623666
1706623667 回想一下,通过一首或两首和歌描绘恋爱中的男女之间无常且又美丽的交往,是《伊势物语》最基本的创作手法。在一则故事里,以和歌的形式吟诵恋爱的喜悦和悲伤,由此体会蕴含在丰富韵律中的情趣,是《伊势物语》中的风雅的美学。
1706623668
1706623669 在《源氏物语》中,恋爱故事与和歌的结合也非常紧密,在这一点上,它继承了风雅美学的特点。但《源氏物语》中的恋爱故事并非以和歌升华并收尾。在文学表现方面,并非通过和歌的咏叹和余韵作为结尾。在上述引文当中,故事没有结束在吟咏和歌处,在后续的内容中,更进一步讲述了藤壶与源氏的苦闷和烦恼,即便这个桥段结束,话题转移,时机到时前面的话题再次出现,过去发生的事情又会再次被提及。在恋爱故事的结构方面,这与以咏叹和余韵为终点的《伊势物语》有着根本的区别。
1706623670
1706623671 在作品中,紫式部不停地追究恋爱的苦闷和烦恼。藤壶和源氏再次密会,导致藤壶怀孕,生下私生子。这个私生子后来成为东宫,最终成为天皇。从风雅的美学角度来看,这绝非美丽的,甚至可以说是丑恶的。然而,紫式部的描写并没有就此打住,她也没有详尽地叙述事情的经过,但正如我们在前面的引文中所看到的那样,作者坚韧而细致地描述了与此事相关的源氏和藤壶的内心活动。因此,我们可以说《源氏物语》拥有超越风雅世界的阴郁和深奥。
1706623672
1706623673 紫式部为什么如此执拗地叙述恋爱的苦闷和烦恼呢?或许,她的目光超越了男女关系,看到了人世的真相。紫式部生活的时代是摄关政治走向顶峰的时代,藤原家的女儿嫁给天皇,成为皇后,藤原家族之长则作为天皇的外戚掌握政治大权。在上流的贵族社会里,男女之间的关系在明里暗里必须与政治上、社会上的荣华富贵相结合。《源氏物语》中描绘的各式各样的恋情,也只有在到处存在的权力关系网中才具有现实性,但是,权力的消长以及政治上、社会上的荣枯盛衰并没有构成恋爱的本质。恋爱中的男女内心跃动着的苦闷和烦恼,促使情绪发生变化,这才是恋爱的本来面目。光鲜亮丽的关系中蕴藏着苦恼和悔恨。人们在沉溺于苦恼和悔恨的同时,又盼望着自身的幸福和家族的繁荣。对紫式部来说,这就是人的恋爱,这种恋爱是值得记述下来的。
1706623674
1706623675 《源氏物语》是以恋爱为中心主题的作品,它将恋爱与坠入爱河里的男女之间的苦闷、烦恼和悔恨交织在一起加以叙述。作者将目光聚焦在人世里的阴暗面,从中发掘人的真实形象。
1706623676
1706623677 作者的目光一直凝视着人世,她并没有原封不动地接受贵族社会共同的思想、价值观和美学观念,而是试图突破那些思想、价值观和美学观念,探寻人的真实形象。在作品里,作者逐渐向人们阐明,源氏异于常人的奇特行为中蕴含着人应有的爱欲,因此,不得不苦闷和矛盾。源氏所追求的女子们将厌恶之情隐藏在心里,接受了他的追求,虽然接受了追求,但随之而来的疑惑和后悔也随着情节的发展不断地加深。虽说源氏是上流贵族,虽说为上流贵族所喜爱的女子们看上去似乎很幸福,但是如果进入他们的内心深处,人们就会发现苦涩、苦闷、悲哀和痛苦之情充斥其间,这就是紫式部的人生观。
1706623678
1706623679 毋庸赘言,这样的人生观使得《源氏物语》成为超越时代、超越国界、被人们广泛阅读的一部价值深远的作品。《源氏物语》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与政治、社会权力和荣耀密切相关的恋爱故事以及人们内心的苦涩和悲哀,由此,它成为一部罕见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作品。这是一部既叙述了广阔的外部世界,又深入人的内心世界的文学作品。在人们生活的外部世界以及内心世界中,有着矛盾、对立、抗争和纠缠,其中隐藏着人类的真情实感,这种人生观具有将这部叙述风雅恋爱的作品转化为从文学角度探寻人类普遍意义之作品的力量。反过来说,紫式部并没有满足于以风雅的物语形式描写恋爱中的男女的幸福与不幸、成功与失败,正由于她具有试图从中探寻生而为人的真实形象的感性和想象力,因此,紫式部能够发挥其观察人类和社会的力量,将整个贵族社会纳入视野之中。对人世的阴暗面的关注,是使希望与绝望、喜悦与悲伤的复杂情感交织在一起的《源氏物语》成为具有深远价值作品的最有力的武器。
1706623680
[ 上一页 ]  [ :1.70662363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