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626357e+09
1706626357
1706626358
1706626359
1706626360 漥俊满绘《徒然草》第191段
1706626361
1706626362 以上所说的这些事,虽然在《源氏物语》和《枕草子》中都有过描述,但还是忍不住再次感慨。所谓心中有话憋着不说就会郁闷压抑,索性就随笔写下来,自己也舒服,随手扔掉也无所谓,无须留着给人看。
1706626363
1706626364 (出处同上,第102—106页)
1706626365
1706626366 在引用文本的末尾,兼好举出了《源氏物语》和《枕草子》,这一段一般被认为是作者年轻时写下的,但作者的文笔引导读者把不同文本的共同和差异都放在一起,作为王朝文学去理解。
1706626367
1706626368 首先,第十六段,可以说是对优雅的宫廷雅乐的赞扬,也可以说这段只是在列举具体对象的名称,而没有解释它们的优美之处究竟在哪里。这段即使放在《枕草子》中也会完美融入,没有不协调感,不会让人觉得哪里不对。紧随其后的第十七段,不得不说也是一个王朝文学的章节。隐居深山、侍奉佛陀是一种远离社会的行为,而对这个行为感到“心中的浊念也被洗浄,整个人都清爽起来了”,并对其加以赞赏,又是一种王朝式的风雅心念。
1706626369
1706626370 然而,在那之后,作者用了一个章节来赞扬古代中国圣人的清贫雅事。这种随心而动的行文方式,并不是兼好的本意,既不拘泥于客观对象也不拘泥于主观的感情,正是《徒然草》的写作特点——将思考的“轻盈”置于心灵之拘束的对立面。兼好在理智上能对许由和孙晨的故事产生某种共鸣,但在情感上无法与他们密切相通。但正是因为他无法产生情感,反倒能给许由、孙晨二人勾勒出清晰的轮廓。
1706626371
1706626372 然而,不拘泥于感情不是拒绝感情。《徒然草》的理性上的“轻盈”,不是拒绝感性的结果。《徒然草》的思考方式正是不在内心为其所动,而是置身事外,隔开一段距离,去观察和凝视。
1706626373
1706626374 陈述旅行乐趣的第十五段,恐怕正是这种风格的典型表现。兼好坐在桌边,手握纸笔,陈述着旅行的乐趣。回想起之前经历过的旅行,对从未见过的“乡村山野”等新鲜的事物重新进行思考。然而,他没有对那种新鲜旅程的风景和令人愉悦的感觉进行深入描写,而是对在旅途中向往着都城的心理大做文章。一个随意的视角转变,生动地连接起了旅行目的地和兼好住了大半辈子的家。旅行的新鲜感投射到熟悉的家乡的家具、朋友和熟人身上。从这样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描写出与情绪密切相关的思考,这种笔法折射着兼好写作的微妙之光。
1706626375
1706626376 旅行的感受似乎并没有在兼好的心中扎下根,视线的转换也巧妙得无迹可寻,一旦接受这种王朝的优雅美感,再想要与王朝美学距离就不容易了。第十九段恰好体现了这种不易和兼好为了超越这种困难所做出的努力。
1706626377
1706626378 第十九段是一个写“四季变换”的章节,就如这个词的字面义,兼好逐次写下了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季节性景物(本书中节选了描写春季和秋季的内容)。如上所述,不只是《源氏物语》和《枕草子》,整个王朝的歌集和日记都在描写如何享受四季的情感。文人们把这种情感诉诸语言,并从中体会一种独特的感觉和审美情趣。这是贵族社会的一个重要的高雅之趣,而美学传统在过了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后,再度被兼好重拾和继承。我们可以从描写春季和秋季的引文中感受到兼好的这种隔代传承。兼好以一种好奇的眼光,愉悦地追随着四季的各色风物,逐一地凝视它们,然后再用欢畅的语言去把它们描述出来(上文中仅引用了描写春季和秋季的文章)。他引用的别的诗人的词句,如“秋天的风景是最有情趣的”,“灌佛会和贺茂祭的前后,树木枝头缀满嫩叶,到处是荫凉。有人说这个时候最容易让人产生恋世之情”等,也极为自然流畅。毫无疑问,这是兼好非常擅长的话题。
1706626379
1706626380 但正因如此,兼好时刻保持警惕,避免文章陷入过度情绪化的窠臼。他总是提醒自己不要因为过度耽溺于优雅之美而失去冷静之心。他提到《源氏物语》与《枕草子》这两部王朝名著,也是在提醒自己保持自律。这样说的证据是,在提到王朝的两部杰作的名字之后,兼好的文字已经从古雅的秋天风物的列举中跳脱出来,变成一种类似解说的行文。这样写不会有再炒杰作的冷饭之嫌,也不会显得骄矜。“所谓心中有话憋着不说就会郁闷压抑,索性就随笔写下来,自己也舒服,随手扔掉也无所谓,无须留着给人看。”
1706626381
1706626382 不同寻常的是,即使是不断寻求表达的明晰和确切的兼好,也呈现出了一种谦卑的姿态。由此可见,优雅的感性之美的意识已经深深地植根于兼好的内在。冷静地去追索心中浮现的想法,找出其中的一些脉络,再沿着这些脉络,去分辨想法的内在肌理和真正含义,再把它们用语言表达出来。对于兼好来说,写作是一种有益心灵的、愉快的活动,但是当心中的热情高涨而跃动之时,冷静的观察和处理则是很难的。兼好意识到这一点,为了让自己不成为王朝文学的炒冷饭者,随时都在向自己射出警示之箭。然而,另一方面,如果过于谨慎地防范王朝趣味,要写的主题大部分就会被舍弃,写作的乐趣也将因此而减半。在这种情况下兼好别无选择,只能一边保持警惕一边继续追求优雅趣味。那些类似解说的措辞,似乎正以一种自言自语的方式,表达着兼好的这种决心。虽然本书中未曾引用,但在上述引文的解说之后,兼好马上又回到了原来的语气,转而描述冬日风物的魅力。
1706626383
1706626384 接下来我引用的一段,体现了兼好有时坚持王朝美学有时忽然远离王朝美学的特点。以下是全文引用:
1706626385
1706626386 第三十二段
1706626387
1706626388 九月二十日,应某人之邀,一起徒步赏月到天明。途中此人去拜访一位友人,于是让侍者禀报后进入友人院中,我在外面等待。荒芜的庭院里夜露晶莹,空气中飘浮着自然的熏香气味,幽静的住所,感觉还不错。
1706626389
1706626390 过了一会儿,那人从屋里出来了,我却还在欣赏美景,想象着住在这里的女主人会是何等优雅。正在这时,看到女主人稍稍推开妻户,抬头赏月片刻,又进去了。如果女主人送完客人,马上关门进屋去,就毫无雅致了。她不知道外面有人在欣赏她赏月的样子,所以她的举动,完全是心性使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后来听说她不久就去世了。
1706626391
1706626392 (出处同上,第116—117页)
1706626393
1706626394 常来幽会的男子起身离开,女子依依不舍却只默默相送,这样的场景在旁观者的眼里实在是颇有趣味。而以描写女子去世的短句来结束全文,则是王朝文学中所不常见的,有种独特的韵味。前面所说的“忽然起飞离开”,就是指这样的写法。
1706626395
1706626396 另外,以一个女子的死亡,来终结对于这位气质高雅女子的描写,这充分体现了作为中世人的兼好的无常观。可以说是为我们理解兼好的无常观提供了一个绝好的素材。关于兼好的无常观,我们后面会详述。这里我们再举两个例子,来看看《徒然草》主题的多样性以及兼好思维的轻盈自在。首先,举一个俗世之例。这与情感色彩浓郁的“好色”故事,或者体现伤春悲秋的优雅故事是正好相反的。
1706626397
1706626398 第二百三十六段
1706626399
1706626400 丹波有个地方叫出云,有个大神社迁到了这里,建造得特别气派。这个地方是一位叫志太的人的任职地,每到秋天的时候,志太就会邀请圣海上人一众人,说:“请光临出云的神社,我将以牡丹饼款待大家。”然后带着大家来到神社中参拜,所有人都肃然起敬,产生了崇高的信仰心。
1706626401
1706626402 神社的大殿前面,立有石狮和狛犬的雕塑,二者背对而立。圣海上人看到后流着眼泪感叹说:“这石狮的站姿非常特别,一定有它的深意,如果大家没有见过这个稀有的场景,实在是可惜呀。”众人感到非常不可思议,感叹道:“的确与众不同,回去后一定把此处的胜景告诉都中人士。”上人还想知道这石像的来由,就叫来一位看起来博学多闻的老神官,问道:“贵神社的石狮如此安放一定有特别的原因吧,能否请教一二。”老神官回答说“这纯粹是孩童们的恶作剧,真是不应该。”于是马上把石像调整成正常的面对面的位置。
1706626403
1706626404 上人的眼泪真是白流了。
1706626405
1706626406 (出处同上,第278—279页)
[ 上一页 ]  [ :1.70662635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