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627037
1706627038
让我们先暂且搁置金箔这一话题,对整个建筑物的结构进行一些说明。
1706627039
1706627040
金阁位于镜湖池的北端,仿佛乘着池水赫然而立。第一层被称为“法水院”,使用了蔀户[1],为王朝的寝殿风格的设计。其西面有一个附属建筑物为四面通风的钓殿风格。第二层同样是使用了蔀户设计的寝殿样式,但其内部为和式佛间,放置着观音菩萨坐像。第三层采用配有栈唐户[2]和花头窗的中国宋代禅宗样式的佛堂风格,其中安置有3尊阿弥陀佛坐像以及25尊菩萨坐像。屋顶覆以木质瓦板,顶端是一只凤凰朝南挺立。
1706627041
1706627042
建筑下面两层为和风,第三层为中国风,而且下面两层为长方形,第三层为正方形,但这样奇特的混搭丝毫不矛盾。有观点认为这是因为义满本身同时怀有对王朝文化的憧憬和对中国文物的异国情趣的喜爱,于是在这种交织对立中产生了奇妙的建筑物的构想。但我想这也是因为室町时代的工匠们审美意识和技术技巧都达到了一定高度,才能将这种大胆的构想完美落实吧。第一层附有一个钓殿风格的简朴建筑物,与三层楼阁巧妙融合,从这一点上我们或多或少也能感受到工匠们的游刃有余。
1706627043
1706627044
义满将和风的宗教性与中国风的宗教性一同融入这座楼阁,似乎想要将两方都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将军的宅邸里必须有安置佛像的建筑,这座楼阁也是因此而建的。第二层放置有观音坐像,第三层则是3尊阿弥陀佛和25尊菩萨坐像。当时应该偶尔在此处举行佛教仪式。
1706627045
1706627046
但是,如此金碧辉煌的壮丽建筑可以被称为宗教建筑吗?工匠们在前方的池塘在岛屿和浮石的配置上颇下苦功,作为背景的树丛展示着四季的变化,这样华丽的建筑物也可以说是具备了宗教的美吗?
1706627047
1706627048
面对类似的疑问时,我不得不说金阁与宗教相去甚远。那种灿烂夺目的美对于人们的祈祷、感悟或者救赎,都无法起到指引作用。人们仰望着金阁,或是行走在池畔,都很难集中精神。我始终不觉得金阁寺和庭园是为了促进精神的集中而建的。无论何时造访,此处游客都络绎不绝,确实这种喧嚣也会妨碍精神的集中,但即使是在早晨或傍晚人流稀少的时候,也很难会有心念集中的感觉。
1706627049
1706627050
但是,愉快的心情会逐渐蔓延开来,这正是义满所向往的与数百年王朝的风雅相通的、典雅愉悦的心情。悠闲轻松地绕着池塘远眺建筑物,才是置身于此地的恰当方式。人们就这样任意游荡,会渐渐觉得,金阁第一层的西侧延伸出的钓殿,似乎没什么用处,甚至就像信手玩闹一般建成的,却与这场景如此吻合。与此恰好相反的是,即使第二层安置了观音坐像,第三层安置了3尊阿弥陀佛坐像和25尊菩萨坐像,总体上也不会让人意识到金阁是为佛而建的建筑,也即寺院。无论怎么看,金阁的美和趣味都离佛教甚远。
1706627051
1706627052
那么,对于镶嵌在金阁上的金箔,我们又该作何考虑呢?
1706627053
1706627054
从古代开始就不乏在佛像上镀金箔的例子,然而在建筑物的墙壁、柱子、栏杆、房顶上镀金是很少见的。一般认为,在室町时代初期出现了金屏风,人们逐渐开始在画上镀金箔,甚至发展到在建筑上镀金,但说到佛教和金箔的关系,除了金色令寺院更显庄严这种一般理由之外,也很难有别的考虑。如果综合考虑镀金所需的费用和劳力以及产生这种想法的意外性,与其说利用金箔营造庄严感是为了佛教着想,倒不如说是当权者想要炫耀自己的财富和满足虚荣心。义满移居到金阁寺所在的北山第,并在这里执政,接待中国使者,与公家和武家贵族以和歌、连歌、管弦、猿乐为乐,然而他最想向国内外的权势者展示的,无疑是那座金光闪闪的金阁。
1706627055
1706627056
考虑到金阁的委托人义满的这种心理,金箔会若隐若现地散发恶俗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无可否认,眼前的壮丽建筑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
1706627057
1706627058
另一方面,这座建筑于树丛中临池而立,彰显了和谐、强有力的美感,这一点也不能否认。一想到那强有力的美与金箔的绚丽密不可分,我们就不由得想到,作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的金箔,其绚丽又来自哪里呢?
1706627059
1706627060
金阁寺的二三层的金箔无论是颜色还是光泽,都与周围的自然景象以及建筑的其他部分,比如第一层和屋顶相差甚远,有一种醒目的美感。绿色基调的树木,蓝色的天空,映着景物颜色的水,茶色与灰色交织的地面,黑色、白色、茶色三色的建筑物,所有的这些都与金箔的金光四射的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非要用语言来描述这种对比的话,从树木、天空、水、大地到建材都是自然的颜色,其中只有金箔是反自然的颜色。金色的二三层与建筑的第一层和屋顶,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色,虽然经过了协调,但它的光泽和色彩,无法与周围融合,也无法让人感到熟悉。
1706627061
1706627062
如果要探究这种反自然感的由来,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因为它具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稀少性,即自然界中缺少金这种材质散发出的颜色和光辉;第二是恒常性,即无论在怎样的条件下那种颜色和光辉都不会消失。踏入鹿苑寺院内,驻足于金阁前,巨大的楼阁覆盖在中上两层稀少又恒常的光芒下,这种反自然的美足以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706627063
1706627064
反自然的美因为不同于自然,当它其置身自然中时,就很难被原封不动地欣然接受。金阁也是这样,金箔的那种色泽和光彩总给人一种强加的感觉。金箔装点下的二三层造成的强烈压迫感难以抹消。我不禁想,要是能下点功夫稍微抑制一下这种华美就好了。作为当时最高权力者的委托人义满的身影,仿佛不时浮现在建筑物的对面。我一定是被那样的想法左右了,才会觉得这幢建筑就是膨胀的权力欲与不加收敛的华丽之美的重叠,每想及此,就忍俊不禁。
1706627065
1706627066
但是,稍稍苦笑过后,有一个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即这种不加收敛的华丽之美为什么并没有破坏建筑和风景的美呢?稀少又恒常的色泽和光彩虽然难以消除反自然的印象,但那些过量的金光却与建筑整体以及周围的风景保持了和谐。怎样做才能保持和谐呢?这当然是参与建筑施工和庭园修建的工人们思考的问题,而非东家义满之所想。
1706627067
1706627068
建筑物前的池水缓和了金箔的冲击感,这一点已经说过了。池水在自然中也富于变化。微风拂过,水面上会泛起涟漪,水色与倒影的明暗浓淡也会随着季节、天气以及时间的流逝产生大而微妙的变化。当然,水面上金阁寺和金箔的倒影也在不断变化。一边行走一边张望其倒影,倒影的形状变化以及在岛屿和浮石阻断下凌乱的样子也很是有趣,此时金箔的美与自然并不对立,而是让人感觉它就在自然中,与自然共存。
1706627069
1706627070
在建筑构造上,第二层和第三层的屋檐向外长长地延伸,抑制着金箔的奢侈感。呈黑色的木瓦制屋檐稍微有些翘曲,整体笔直地伸展开来,而在屋檐的大面积阴影下稍稍靠近根部的地方,虽然光泽有些晃眼,但还是可以看到金色的墙壁、柱子和栏杆。黑色与金色、外面的延展与内部的闪耀,这样的对比引人入胜。有了黑色的衬托,内侧的金色得以巧妙地融入整体,而向外延伸的黑色也在内侧金色的衬托下增加了光泽。
1706627071
1706627072
必须要提到的一点是,为了缓和金箔的强烈视觉冲击感,庭园被设置在了恰好可以眺望金阁寺的稍远的位置。游客绕着池子往金阁寺的北侧走去,建筑物就在眼前,但在那里视野被建筑物遮挡,既看不到池塘,也不能将建筑全貌尽收眼底,感觉像是从背面,从没有设想过的位置观看。此处并不会让人想要长久驻足观赏。
1706627073
1706627074
金阁只能从东、南、西方向的池塘前方进行观赏,这样一来隔着池水的金阁看起来稍有些远。而且,从远处眺望的话,金色的冲击感会比从背面观看时的感觉更弱,虽然依旧华丽灿烂,但是会使观者不自觉将其光泽与周围的色彩、形状综合起来。这种观赏方式已经很稳定了,人们不会产生再靠近一点去细看的想法。
1706627075
1706627076
将建筑和风景设计为需要从远处悠闲地观望的形式,其实是在引导人们产生愉快的心情。无论怎样看,置身于何处,金阁周围的场景都与宗教层面的修行祷告相去甚远。反过来说,也正因为是置身于这样的场景下,我们才能把这灿烂夺目的金色作为一种明快的美来接受。
1706627077
1706627078
**
1706627079
1706627080
东山殿(后称慈照寺,俗称银阁寺)是足利义政仿照其祖父足利义满的北山第在京都的东山修建的山庄建筑,规模较北山第略小。
1706627081
1706627082
山庄开始修建是在1482年,义政没有等到彻底完工,在第二年即1483年便移居到了这里,兴建了西指庵、东求堂、会所等,并以西芳寺(一般称为苔寺)为原型修建了上下两段结构的庭园。后来被称为银阁的建筑是在1489年建成的,但次年义政去世,所以没有实现最开始的镀银计划。
1706627083
1706627084
与三层结构的金阁不同,银阁为双层结构。一层为书院造风格,采用了及腰高的障子;二层采用禅宗样式的佛堂风格,运用了花头窗和栈唐户设计,安置有观音菩萨坐像。
1706627085
1706627086
银阁与金箔灿烂夺目的金阁截然不同,是座素净的建筑。虽然存在三层和两层的差别,但无论是上层为禅宗佛堂、下层为书院造的结构,还是在屋顶上安置凤凰雕像的设计,都很明显是想仿效金阁。不过,由于镀银的计划被搁置,银阁没能将金阁的壮丽感也一并效仿,反倒成了一座朴素淡雅的建筑。也许是因为义政与义满的秉性不同,又或许是因为当时情势已无法允许过度的奢侈和华丽了。银阁在金阁之后时隔90年才建成,并在精神史上显示着它别样的姿态。
[
上一页 ]
[ :1.70662703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