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628186
曾有一家很吝啬的母子,儿子们住在前面的正房里做些买卖,母亲一人住在后面的偏房里,过着隐居的生活。除夕那天,老太太突然号啕大哭着说:“今年元旦的时候,妹妹给我的一包贺年银子当天晚上就被偷走了,都整整一年了,到今天也没有找到,让人很不舒服。这新年过得真是心神不安,什么都觉得没意思啊!”家里的人们都被怀疑了,大为扫兴。扫房快结束时,从正房屋梁的缝隙间找到了那包贺岁的银子。大家都说这是老鼠干的,老太太却难以相信他们的话。她拍打着铺席嚷嚷着说:“我从没见过能走这么远的老鼠。一定是谁偷了银子后嫁祸给老鼠的。”这时正好有位医生路过,试图安慰老太太,引经据典地说明老鼠的能耐,列举古今老鼠搬走它们生活用具的故事,但老太太听不进去、仍不相信。众人冥思苦想后,将住在大阪长堀专门驯鼠的藤兵卫请了过来。让老鼠当场表演送书信、买年糕,老太太这才相信,不再闹了。但是,故事没有就此结束,最终的结局是这样的:
1706628187
1706628188
“这么看来,老鼠也会拿走钱包。我的怀疑终于打消了。不过,真不该让这么一只爱偷东西的老鼠住在正房里。这整整一年,老鼠使用这包银子的利息,应该由正房的人如数付给我!”在她的讹赖之下,算定付出一成半的利息,老太太在十二月底的晚上收取了。她说:“这回可以安心过年了。”然后心安理得地独自去睡了。
1706628189
1706628190
(出处同上,第215页)
1706628191
1706628192
真是让人无语的刁难和找碴儿,但因为老太太找碴儿找得过于堂堂正正,又让人恨不起来。恐怕住在正房的儿子们也是同样的心情吧。这里让人眼前不禁浮现出儿子们一边心里嘀咕着“哎呀,服了”,一边掏钱付利息的样子。从头到尾都十分吝啬的母亲和儿子们,一边怀疑对方,给对方泼脏水,一边又想办法找解决问题的折中办法,这正是生活在俗世的普通百姓的样子。西鹤对这样的俗世和百姓的兴趣,成为观察万事万物的原动力,从而迎来了鲜明地反映时代之色的近世小说的问世。
1706628193
1706628194
最后,以除夕夜的寺院为舞台,西鹤津津有味地描写了跑来寺院的形形色色的人物,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看出作家西鹤的努力勤勉。下面这段描写了一个男人原本打算混进寺院偷东西结果却什么都没偷成,他一边讲着自己的境遇一边流下眼泪,僧人面对着他,正要劝他深刻反省,就在这时形形色色的人物纷至沓来。
1706628195
1706628196
此时,有个女人匆匆忙忙地跑来说:“侄女刚才平安分娩了,我前来告知。”不久从女人身后又来一个人说:“戒指店的九藏,刚才和要账人发生争吵,上吊死了。半夜过后举行葬礼,劳您大驾,请您去火葬场。”在千头万绪、一片喧嚣中,裁缝铺又差人来打招呼说:“您送到铺里的白色窄袖便服眨眼间被人偷走了。要是无论怎么寻找也找不到,就用银子赔偿,不会让您吃亏的。”东邻来人说:“实在是不情之请,今夜水井突然坏了。在过新年的这五天中,想从这里打水。”接着,有一个最要紧的施主家的儿子,因过分挥霍金银,弄得狼狈不堪,必须离家出走。按照母亲的主意,在这里寄居到正月初四,住持也不得拒绝。既然居住在浮世之上,腊月的僧人也不得闲暇。
1706628197
1706628198
(出处同上,第305—306页)
1706628199
1706628200
跑到寺院来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反映出了作者丰富多彩的想象力。西鹤能像这样发挥想象力,正是因为他对俗世的种种都很感兴趣,津津有味地观察着真实的浮世。
1706628201
1706628202
**
1706628203
1706628204
如果说西鹤是小说世界的革新者,那么比西鹤晚两年出生,又比西鹤晚一年离世的松尾芭蕉则是给俳谐世界带来了巨大变革之人。
1706628205
1706628206
前面我们介绍了,西鹤最早出名是因为“矢数俳谐”,一天一夜内吟出几千几万句,这种带有一部分游戏性质的演出是人们的一种消遣方式,这正是芭蕉所处时代中俳谐世界的现实。即使矢数俳谐(角逐一定时间内吟诵句子数量的多少)是非常极端的情况,但吟出句子的形式与内容,在当时确实是次要的,俳谐在一般情况下也多会被视为学习连歌、和歌之前的预备学习。使用俗语创造出即兴的诙谐与幽默是俳谐的有趣之处。从流派上讲,贞门派和谈林派收获了很多人气。芭蕉自身也曾隶属于谈林派一段时间,这里我们先看一下谈林派之祖西山宗因的句子:
1706628207
1706628208
赵钱孙李,如字轻薄
1706628209
1706628210
亲睹花芳泽
1706628211
1706628212
抬首观樱,痛扶我项
1706628213
1706628214
藤若开,露木上气色
1706628215
1706628216
多半是诸如此类的句子。接下来我们再看芭蕉的句子:
1706628217
1706628218
马上惊残梦,月远茶烟升。
1706628219
1706628220
瀑水滔滔下,山花纷纷落。
1706628221
1706628222
瀚海佐渡夜,高空横天河。
1706628223
1706628224
石山石上秋风白。[10]
1706628225
1706628226
这两句间情趣的不同是不言而喻的。从西山宗因到松尾芭蕉——用俳谐史的术语讲,从谈林风到蕉风——有一定的距离,需要一步一步扎实地走过来。在蕉风作品一度展现身姿后,芭蕉不懈地寻求更为新颖的、更富有俳谐风格的表现,继续前行,这正是芭蕉的一生。
1706628227
1706628228
有笑有戏有余裕,这是西鹤的风格,而芭蕉让人感觉不到太多的笑意、游戏和余裕。我们读芭蕉的句集、文集会发现,其中笑意与游戏并不显眼,而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伴随俳谐一路走过来的芭蕉的率真。我们读西鹤的小说时,常常会忍不住笑起来,想象也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和膨胀,这是适合西鹤作品的。但读芭蕉的俳句、纪行文、俳文就很难发生类似的事情,读者会沉浸在芭蕉的语言中,或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到语言的深处。芭蕉的率真让读者不得不认真起来。
1706628229
1706628230
芭蕉的率真源于他尽可能地拉近了钻研俳谐之心和生存之道间的距离。芭蕉选择了与技巧和诀窍无缘的、愚直的生存之道。对芭蕉而言,钻研俳谐就是愚直地生存,就是活下去。
1706628231
1706628232
都市的城市居民和地方的文人们,将芭蕉以前的俳句和连句视为时髦另类的娱乐,当成纯粹的社交来喜爱。仅用5—7—5节奏的一共17个音节来叙述内容的俳句,或是后面继续跟随着7—7—5—7—5—7—7……节奏的连句,都能让人享受到俳句和连句的断中有续、续中有断的趣味,文人们将这些当作时髦另类的娱乐、纯粹的社交来喜爱,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或许应该说,这正是喜爱俳句和连句的恰当方式。芭蕉却对这样的俳句和连句有着强烈的不满。俳句和连句蕴藏着更丰富的可能性,芭蕉尝试将自己的感受性作为武器,去进一步开拓这种可能性。他对世上公认的、普遍的俳谐抱有强烈的不满,想创作出从“质”上就不同的高超作品。但若真要这么做,谁又能知道前路将会遭遇怎样的困难呢?芭蕉硬是选择了这样一条路挺进直行。直面俳谐,是芭蕉挖掘其资质和天赋的理所当然的生存之道。后来芭蕉达到的“清寂”“轻妙”的境地,也是在这条率真的生存之道的延长线上,自然而然地体悟出来的。
1706628233
1706628234
1680年,37岁的芭蕉离开了之前生活的繁华都市江户,搬到了隅田川对岸的深川村,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以贫苦为友的草庵生活就这样开始了,久而久之,人们习惯称其院子前面长满了芭蕉叶的陋屋为“芭蕉庵”,庵主自冠号“芭蕉翁”。芭蕉认为,如果作为兴趣和娱乐的俳谐与安乐的都市生活难以分离,那么,新的俳谐必须在与安乐相去甚远的草庵中诞生。这里也能看出芭蕉的愚直。
1706628235
[
上一页 ]
[ :1.70662818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