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628372
1706628373
羁旅病缠,
1706628374
1706628375
梦于枯野久盘桓。
1706628376
1706628377
“旅”一字非常适合芭蕉的辞世。期盼着“谁人呼我是游子”的芭蕉,其一生与旅行同在。这里的“旅”既唤起了用两条腿走过的现实之旅,也意味着超越了现实的观念之旅。无论在哪种旅行中,芭蕉都是贪婪而诚实的旅人,被大自然包容着,又不断地探索大自然。
1706628378
1706628379
展现在这个旅人面前的是广阔的枯野风景。这恐怕是衰老和死亡诱发的意象吧。但在枯野中徘徊的芭蕉之心并没有失去生机,他尝试着在枯野中发现美丽的气息,并将其以俳句的形式表达出来。这让人看到了即使弥留之际也不肯放手“空寂”美学的芭蕉。
1706628380
1706628381
***
1706628382
1706628383
比井原西鹤、松尾芭蕉晚10年左右出生的近松门左卫门,在从1683年出生到去世的约40年间创作了很多的剧本,是一位歌舞伎和人形净琉璃的剧作家。
1706628384
1706628385
近松生于福井县,是越前蕃某武士的二儿子。在近松15岁左右的时候,其父亲成为浪人[21],全家移居京都。近松在京都因侍奉一条家等公家[22],而有机会接触和汉古典教育并掌握了相关知识。另外,当时的公家中,喜欢人形净琉璃的人很多,近松也因此有了近距离接触戏剧的机会,从而与戏剧结下了缘分。即便如此,成为人形净琉璃、歌舞伎的剧作家,置身戏剧世界里,这对于武家出身的人来说还是个破天荒的选择。他的选择说明戏剧吸引着近松,戏剧对他来说有着超强的魅力,但从当时社会的一般观念来看,人们认为他转行去从事的工作与身份不相符,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1706628386
1706628387
近松在30岁左右确立了他作为净琉璃剧作家的地位,不久后便开始创作歌舞伎的剧本。人形净琉璃需要作者与义太夫的紧密合作,歌舞伎需要作者与歌舞伎演员合作,剧本创作也需要剧作者与演员们共同工作才能完成。近松与人形净琉璃演员初代竹本义太夫、歌舞伎演员初代坂田藤十郎合作,成功创造出了充满人情味的舞台。
1706628388
1706628389
近松留下了几部名作,它们改写了日本戏剧史。与歌舞伎相比,净琉璃作品更能体现近松的特长。净琉璃的两大领域是时代物和世话物,近松在取材于同时代事件的世话物中,丰富且细腻地表现出他捕捉到的人的真实样貌。这里我们选取两个世话物代表,一是其初期的代表作《曾根崎殉情》,一是其晚年的名作《情死天网岛》,通过这两部作品一起探索近松的戏剧思想。
1706628390
1706628391
《曾根崎殉情》是近松为竹本义太夫写的第一部世话物净琉璃,在大阪竹本座上映,并大获成功。
1706628392
1706628393
实际上,在这部戏上映的一个月前,大阪确实发生了殉情事件。殉情是1703年4月7日发生的,《曾根崎殉情》的首日上映恰好是事件发生一个月后的5月7日。
1706628394
1706628395
在此之前,歌舞伎经常会将现实中的殉情事件搬到舞台上,戏剧也担负着传播世间气氛的功能,类似于新闻。以《曾根崎殉情》为开端,人形净琉璃也开始出现这种倾向。社会上正蔓延着这样一种文化意识,即将现实中的真人真事改编成戏剧来欣赏、消遣。《曾根崎殉情》的卖座正是由这种时代风潮所支撑的。
1706628396
1706628397
殉情的男女,分别是平野屋的伙计德兵卫和天满屋的妓女阿初,《曾根崎殉情》以这二位为主人公,故事慢慢拉开帷幕。
1706628398
1706628399
德兵卫与阿初私订终身,说将来要结为夫妇。但德兵卫的老板,也是他叔父的平野屋久右卫门,见德兵卫整日沉溺于情愫,与阿初的关系过于轻率,有些不妥,欲及时制止。所以,久右卫门给妻子的侄女一笔丰厚的彩礼,计划让她嫁给德兵卫。为了让德兵卫对这门亲事没有异议,叔父久右卫门事先给了德兵卫继母一大笔钱。想守护和阿初约定的德兵卫,断然拒绝了叔父提出的亲事。于是,久右卫门要求继母把那一大笔钱还回来。那么容易到手的钱她怎能轻易放手?德兵卫想方设法说服了贪婪的继母。拿到钱的德兵卫,正准备把钱还给久右卫门时,遇到了油店的九平次。九平次向德兵卫借钱,并说三天后一定还钱。德兵卫因为信任,放心地把钱借给了他,而九平次却不还钱。不仅如此,某日在生玉神社内游山玩水的九平次和他的友人们偶遇了德兵卫。德兵卫让九平次还钱,九平次竟找碴儿说,是德兵卫捡到自己不小心丢了的印章后伪造了借据,自己根本没有借钱,更不会还钱,他还和友人们把德兵卫毒打了一顿。照这样下去,德兵卫还不上钱,就得违心与老板的侄女结婚。被逼到走投无路的德兵卫,那天晚上去天满屋找阿初,向阿初说了自杀的想法。阿初看到德兵卫从未动摇过的真心,决定如果要死的话就一起死吧。于是,阿初下定决心和德兵卫共赴黄泉。两个人手牵着手走向曾根崎的森林深处,德兵卫割断了阿初的喉咙,再用剃刀自刎,双双离世。
1706628400
1706628401
当然,近松不会按照上面的故事梗概设计舞台上的每一场戏。德兵卫与阿初怎样决定共赴黄泉,怎样心意相通,怎样克服死亡的恐怖和悲伤完成自杀殉情,刻画出这些心境才是近松真正想做的事。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些,舞台上的每一场戏,都是几经斟酌才甄选出来的。
1706628402
1706628403
阿初的第一次出场是在她陪乡下客人去观音寺时。乘着让人畅快的七五音律纪行文[23],剧中列出了大阪当地三十三处观音寺的名字。这不仅让观众感到舞台世界距离自己很近,也为悲惨可怜的殉情男女准备了观音的救赎,这是一种非常巧妙的设定。
1706628404
1706628405
纪行文结束后,阿初和客人在生玉神社内的茶屋歇脚时,德兵卫刚好经过。阿初叫住了德兵卫,抱怨并问他为什么最近都不来玩。德兵卫诉说他没能去的原因:既是老板又是叔父的久右兵卫提了一门亲事,继母自作主张地收了人家的彩礼钱,他好不容易说服继母,把彩礼钱要了回来后又借给了九平次,而九平次借了钱又不还。这么长的经过,仅由德兵卫一人完成,久右卫门、久右卫门的妻子、德兵卫的继母直到戏剧最后都没出现在舞台上。
1706628406
1706628407
仿佛是在等德兵卫长长的诉说结束般,作为敌人的九平次终于出场了。德兵卫央求说:“把借给你的钱赶紧还给我吧。”九平次却耍赖说道:“我没向你借过钱啊!难不成你想用计勒索我?”怒气冲天的德兵卫,没能忍住而动了手。这一动手不要紧,引来了九平次和他朋友们的拳打脚踢,众人打成一团。阿初本来是要过去劝阻的,反而被胆小的乡下客人推进了轿子里,匆匆走了。在众人的眼皮底下,德兵卫被拳脚相加,被打得“落的散发披衿;腰带儿,早经断顿”[24](新潮日本古典集成《近松门左卫门》,第87页)。身心均受到深深伤害的德兵卫,认为只有死才能解决问题。
1706628408
1706628409
上、中、下三卷中,让人深陷悲伤的场面较多,这部剧都以“静”为基调,仅有此处展开了“动”的戏份。从这个意义上讲,此处可以说是一个让人享受视觉的场面。但是,故事的创作却有些粗糙。其中,最说不过去的是九平次的人物形象过于寒碜。他说德兵卫捡到了自己弄丢的印章并伪造了借据,这强硬的说辞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九平次仗着有朋友们在场可以帮忙打架而故意找碴,让观众看尽了他的卑鄙无耻。虽然这作为一个敌对的形象是说得通的,但是,九平次和德兵卫间有着多年的交情,加之德兵卫是相信九平次有信用才把钱借给他的,这样前前后后一想,就很难让人认同他前面的行为了。因为德兵卫不可能没看出轻浮不靠谱的九平次的恶劣根性。德兵卫为人诚实,对买卖认真负责,深得老板信任。他在与阿初的关系上,也充满了诚意,却在对九平次的人物评价上,没能具有和常人一样的分辨力和判断力,不得不说这是这个人物创作上的最大缺陷。
1706628410
1706628411
如果是晚些年有经验的近松,恐怕不会有这样的疏漏吧。因为这是他创作的第一部世话净琉璃,作者对于九平次这个人物形象,也许只想满足两点——将德兵卫逼入困境和表演华丽的打斗场面。
1706628412
1706628413
这些暂且放下。接下来的场景切换到了中卷的同一天晚上,地点是位于新地烟花巷的天满屋。妓女们议论着白天发生在生玉神社内的事情,阿初因为担心德兵卫而一副痛不欲生、魂不守舍的样子。这时,德兵卫躲过了大家的视线,偷偷地溜进了天满屋。阿初察觉到以后,将德兵卫藏在礼服的裙子里带了进来,让他藏在了正房套廊的下面。这时,喝醉了的九平次也走了进来,大声嚷嚷着德兵卫的坏话。廊下的德兵卫早已气得浑身发抖,咬牙切齿。阿初把脚伸出套廊木板,示意德兵卫不要生气,并倔强地反驳着九平次。
1706628414
1706628415
[阿初白] 若说德郎,与我相好多年。彼此心里事,无话不谈。那真是,生可怜的,毫丝儿不好之处也没有的人呢——
1706628416
1706628417
[说书带腔] 单只为,有义气,横招了祸难。
1706628418
1706628419
怎好没凭没据,冤枉他居心行骗?
1706628420
1706628421
直恁般,周纳将人陷;
[
上一页 ]
[ :1.706628372e+09 ]
[
下一页 ]